【音樂夢神學想】管風琴彈奏聖詩的藝術

◎余曉怡

基督教的聖詩是唱出來的神學,因為歌詞承載上帝的道理。如果我們問教會一位會友關於神學信念,他可能不太回答得出來,但是,他可以從一首聖詩中唱出三一神論、教會論、靈修神學或禱告等主題……。一個人唱什麼聖詩,或多或少代表他的信仰群體的神學,因為唱出來的聖詩形塑了整個教會。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基督徒的團體唱歌,不是合唱團,也不是音樂會。這是從內心真正實體需要而唱出來的。」唱歌是人類表情的最高表現。也正因為如此,人的歌聲就是基督徒崇拜的最高表現。

詩歌,不只是傳達上帝的話,也在我們信徒的身上活過來,成為我們個人的經驗。唱出信仰是整個基督徒生活方式的固定旋律(cantus firmus)。1事實上,會眾在聚會中一起唱詩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因為那是會友參與禮拜重要的一環。一個專業的音樂家,可以將聖樂作品詮釋得很好,但即便他們明白歌詞字面的意義,卻可能沒辦法唱出屬靈的感動,而上帝給信徒的恩典與特權,就是能表達出音樂中的信心與盼望。

因此,一位稱職的司琴者,除了需要用心花時間選擇與練習切合禮拜的前後奏外,更需要在聖詩彈奏上更多投入練習。以下針對幾個管風琴聖詩彈奏會遇到的問題提出建議:

一.如何學習彈奏一首新的聖詩

了解聖詩的年代與風格。例如:文藝復興時期與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聖詩風格就非常不同,必須選擇適合的音栓。

閱讀聖詩的歌詞(lyric)。讓歌詞主導聖詩的彈奏方式,不是音樂主導歌詞。可以在彈奏中加入歌詞的聯想,例如:歌詞中出現「復活」時,可以小喇叭的音彈出象徵勝利的號角。可多參考巴哈寫作管風琴聖詠中「words painting」的手法。

唱一次這首新聖詩,並找出正確的節奏(tempo)。只有當自己唱過整首聖詩,才會更清楚知道會眾在哪個音程上有困難,在演奏時給更大的空間與呼吸。雖然歌詞很重要,但聖詩是要吟唱的,多思考旋律的歌唱性與流暢的速度,能幫助會眾唱詩。需要決定每一節最後一個和弦該停留多久。

二.聖詩彈奏的觸鍵(articulation)與音色選擇

管風琴特色是豐富的音色,要展現對比性。根據歌詞來選擇音栓的使用,即便是前奏,也可以利用音色做音樂性。

必須根據聖詩的風格與每節歌詞來決定觸鍵與呼吸。以旋律清楚呈現為考量來彈奏。教堂的場地是影響彈奏方式的重要因素,因為每個教堂的回聲效果不一樣,若是場地回聲較乾,就需要多一點連貫(legato)。有的教堂回響很多,就需要多一點觸鍵。

重視樂句間呼吸,引導會眾讓音樂繼續往前,因為讓會眾平穩且舒服地唱出聖詩的旋律線條,是管風琴師最重要的考量2。

三.有創意的的聖詩彈奏

遇到會眾熟悉到已經琅琅上口的聖詩時,鼓勵司琴者為聖詩編寫合宜的前奏,也可以在適當處加入間奏或聖詩變奏,讓聖詩有新風貌,提升禮拜會眾唱詩的氛圍。

管風琴聖詩的彈奏是一門藝術,每週預備禮拜會眾唱詩的工作,不可馬虎,需要花時間練習,也需要充實神學與聖詩內涵。我們固然不可能達到完美,但也不可以藉口推辭,標準不要降低。神看的是服事者的內心,不可將次等的獻上,應保持嚴謹的態度。不論神學有多深奧,總不能離開神而追求;不論聖詩有多動人,不能離開一顆敬虔的心而吟唱(彈奏)。

英國衛理會詩人格林(Fred Pratt Green,1903~2000年)所作的聖詩〈美妙音樂互上帝得榮耀〉(When in our music God is glorified)是我對聖樂的理念與堅持。獻上音樂,是為榮耀主的聖名;在美妙的樂聲中,聖靈帶領我們經歷更深的屬靈境界;教會用信心、盼望和愛,齊聲見證真理。求主常常給我們信心,用各種樂器齊一讚美,同宣揚主的聖名。(作者畢業於台神教會音樂碩士班,為艋舺教會管風琴師、台灣神學院神學系音樂學程講師)

註1:唐爾斯(Don E. Saliers)著,陳永財譯,《音樂與神學》,(香港:浸信會出版,2011),59頁。
註2:Stuart Forster , Hymn Playing- A Modern Colloquium, U.S.A.:Morning Star, 2013,p.46.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1條評論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