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嘉義縣東北端的鄉村、有百年歷史的嘉義中會鹿滿教會,長年因年輕人口外流,導致聚會人數都在50~60人上下,直到2003年時任傳道師的林壽陽受派至此,使「年長老練」的教會有了新契機,短短7年間,主日學禮拜人數成長到135人左右,全教會同一心志專心傳道,榮耀主名。

鄉下老教會注入新生命

文化創意營造信仰共同體

鄉村「好客文化」席捲鹿滿村

鹿滿教會有濃厚的農村色彩,年輕人口外移,年長信徒佔教會聚會人數一半以上。如何讓這群年長的生命賦予年少的活力?激發他們為主傳福音的信心與熱情,是教會邁向百週年的首要的挑戰。剛上任的牧者以旋風式的探訪,第一個禮拜就在長老的陪伴下,用三天的時間探訪全部家庭。第二個禮拜又重新探訪一次,了解南部鄉下的文化傳統與生活需要;信徒無不感動萬分。

文化是上帝賜給人類的創造力,善用人們熟悉的文化,讓傳揚福音更顯力上加力。鹿滿教會發現人口老化與隔代教養的問題,亦發現鄉村的家庭都非常好客;於是鼓勵信徒成為宣教中的「主人」,去邀請社區朋友進教會來「做客」。教會在圍牆邊搭建一間大廚房,實施「主日愛宴」,讓耶穌來滿足人們的需要,福音就在愉快的飯食氛圍中,進入人心。另外,教會也特別看重喪禮文化,「我們要致力用心於每次的告別禮拜,因為告別禮拜是上帝祝福的佈道大會。」對喪家殷切的關懷,帶給未信主家屬感動,紛紛結伴到教會做禮拜,進而受洗成為基督徒。

組織再造看見新動力

鹿滿教會從兒童主日學開始,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動聚會時間,讓更多的小朋友可以跟家人一起來教會。也陸續成立婦女團契,青少年團契、成立松年團契;讓各年齡層的兄姊都有團契生活,彼此扶持互相造就。特別是青少契,鄉村的高中生一上大學就離鄉就學(有些是國中畢業就外出唸五專),但鹿滿教會的青少契聚會人數不減反增;因為校園事工,使許多老師與家長鼓勵孩子來教會。另外,教會特別聘請詹偉謙牧師牧養兒童青少年及社區事工,這對鄉下教會而言,實屬不易;教會有信心,上帝就開道路,經費不缺乏。

善用「週報合訂本」信徒參與歷史進程

「我們都是教會歷史的貢獻者」林壽陽牧師為鼓勵信徒每主日來聚會,並看重主日禮拜,於是呼籲每一位信徒要收集週報。只要願意拿自己所收集的整年度週報來教會的人,牧師娘會將它整理齊全,且印上個人專屬名字,合訂成本贈送給他。牧師娘表示,送「週報合訂本」對委身教會有很大的功效,弟兄姊妹會很在意要來聚會,只要有一主日因事未到,都主動請人帶週報給他。這種看重主日的態度就這樣一個感染一個,無形中建立了教
會特有的新文化。

同時推動全教會一年讀經一次,由教會同工按月將讀經表依各人名字送給兄姊,下月初收回;並跟催進度,大家一起努力吃(讀)上帝的話,強化信徒的靈命培育及扎根於聖經,使上帝的話成為「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另外,也使用總會門徒培育教材,裝備第一個「一」,以帶領另一個「一」到主面前。

社區教育營造生活共同體

快樂兒童營及兒童課輔開啟教會大門

2004 年開始,每年的「暑期快樂兒童營」是教會重要的社區事工,以信仰與品格教育為主題,受到附近學校師長的支持。而2008~2010 年及2011 年得到台北中會土城教會,及嘉義地區校園福音團契的協助,以短宣隊的方式在鹿滿地區做福音預工。教會則巧妙地將兒童營的結業式安排在主日禮拜中舉行,獻詩、成果發表和頒獎,開啟了學生家長進入教會的機會;同工們更精心製作兒童營的短片,讓每個家長看得哈哈大笑,無不感受到教會的用心與愛孩子的心,因而更信任教會。

「居民不再看教會為野獸,也不再認為進教會『會煞到』。」林壽陽牧師愉悅的表示,開放教會是向居民宣告我們也是社區一份子的最佳方式。另外,教會也與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主動向鹿滿國小接洽,表達關心社區中的弱勢學童,願意與學校一起幫助這些孩子。在取得校長及教務主任的支持後,由各班導師提供低收入戶、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外配等學童等名單,在每週二、四晚上6~8 點(2011年以後改為禮拜六上午9:00~11:00),於教會免費課業輔導,包含詩歌、品格教育、手工、慶生會、戶外教學、家長懇談會等,與居民有更多的互動與關懷。

生命教育在校園播撒福音種子

鹿滿教會於2004 年9 月開始昇平國中的得勝者課程,以一年級(共4 班,約120 位同學)為對象,由牧師、牧師娘、教會姊妹擔任老師,並邀請兩位批改作業的老師,一起陪伴鄉村中的青少年。很特別的是教會向校方明確表明「牧師」的身份,牧師就是傳教,所以,校方並沒有禁止教會邀請學生信耶穌。另外,2010 年初,鹿滿國小教務處何主任主動邀請教會,進校園教學生生命教育,教會歡喜的答應,以三~ 六年級(三、四年級合成一班,五、六年級合成一班,每班人數約60 人)為對象,每週二及週五上午8:00 至8:40 分進行,使用總會出版的「國小生命教育系列」為教材,在玩樂中將基督教的信仰價值,建立兒童的生命根基。

牧師娘更是用心地製作金句書籤,當成獎勵品,並邀請全班背誦。也利用每個學期末,舉行「結業式」來傳福音,會中邀請校長、主任、老師以及全體上課學生參加;校長、師生一起唱詩歌、背金句、聽信息、頒獎等等,無不喜樂滿溢。

教會在暑假期間為得勝課程學生,舉辦「開心農場夏令營」,做為師生關係延續的策略;給每班5 個名額,4 班共20 名,讓學生感受到被選上的肯定與榮耀感,同時也促進學生更專注上課。教會則徵召10 名青少年為酵母,與學生建立盟友關係,短短三天兩夜的營會,所有參加者都在營火晚會中決志信主;而青少年團契不再因教會在鄉下而沒人聚會,反而不斷地增長中,一切榮耀歸給主。

設立嘉樂學苑服事社區年長者

鹿滿教會看見鄉村的社區,居住著許多銀髮族,且教會內亦有許多老人;於是與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嘉義社區發展中心合作(伊甸負責經費來源與核銷),共同設立老人日拖服務站,服務社區中60 歲以上的阿公、阿嬤,於每個禮拜五上午9~12 點在教會舊禮拜堂齊聚一堂。活動內容包括量血壓、健康體操、才藝、聯誼、聚餐等,以促進身心靈健康為主要目標。

教會牧者負責活動規劃與安排,邀請教會弟兄姐妹擔任服務員、講師,服務約25 名老人,由教會年長者邀請鄰舍參加。阿公、阿嬤們最得意的是手足舞蹈的唱跳著「來去鹿滿」(改編自沈文忱的「來去台東」),個個喜樂滿溢。教會也透過各種活動與課程,述說耶穌基督的故事。

方舟教堂向社區宣揚「愛」

2008 年鹿滿教會建造「挪亞方舟」外型的新禮拜堂,做為設教百週年的獻祭;外觀高聳矗立,向世人訴說著凡是進入教會,相信耶穌的人必得著愛、得著救贖。「牧師,我已經等這一刻等很久了。」一位70 多歲的會友,毫不保留地將存摺中的100 萬元領出來,為建造新禮拜堂而奉獻;許多火熱的奉獻故事,神蹟式地完成總建築經費二千餘萬的四層樓禮拜堂,鄉下教會完全沒有貸款,鹿滿教會見證了「建堂神蹟」。有著歐式拱型窗戶,螺旋樓梯,在透明玻璃中襯托出高雅的色調;而禮拜堂內無與倫比的彩繪玻璃,更襯托出十字架救贖恩典的盼望。彩繪圖案傳揚著耶穌的故事,也提醒教會信徒要將圈外的羊引領進圈內,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約10:16)。

上帝在這新禮拜堂放了一個美好的宣教計劃,因著特別的建築成了社區新地標,許多嘉義地區的婚紗業者,以及教會、民眾都慕名前來參觀或拍照。於是,牧師有了感動,請廿幾年來一直在寫福音書籤的牧師娘許敏秀,親筆手寫「愛的真諦」、「夫妻相處十二項祝福」的書籤,加上一本新約聖經,送給前來教會拍照的新人,並與他們分享聖經中夫妻相處之道、「真愛」(愛的真諦)等。聖靈的帶領非常奇妙,至今已有300 多對新人專心地坐在教會聽福音並且領受上帝的祝福,一切榮耀歸予上帝。

謙卑受教邁向整全宣教

「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脫去百年老教會的纏累,信徒穿上新衣,生命從新找到位置,信徒們不僅僅在教會就定位,更喜樂地穿梭於社區中;牧養不單止於教會信徒,更包括鹿滿村的所有居民。「福音與文化」成為鹿滿教會宣教的開始,牧師與同工們善用鄉下的好客文化,成為友誼傳道的第一步;也逐步「培育上帝兒女」引領信徒委身教會、委身基督,以舉目向山祈禱會親近上帝,聖經則為靈命更新的根基。

教會看到鄉村青壯年外流,在兒童與老人的張力中凸顯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教育資源的不公義;因此致力「社會改造」,爭取當有的權利。信徒們全力在社區、校園中陪伴兒童與老人,與居民建立友誼關係,在「愛心服事」中成為耶穌基督的見證人。教會的青少年在團隊合作中,培養服事的內涵、信心與能力;弟兄姊妹們則謙卑受教、樂於分享生命與錢財,大大感動平日不敢踏進教會的社區朋友,歡喜快樂地進了教會。

教會在社區所營造的新文化,讓鹿滿村的年老長者,蘊含年輕人的活力;兒少的心中於種下愛的種子,日益發芽成長。這愛的旋風襲捲每位信徒的心,憾動著不冷不熱的生命,也吹出每個人的潛力與恩賜,攜手同心為這鄉下老教會注入新生命,「宣揚」基督拯救與盼望的福音,見證上帝的神蹟。相信這福音不止傳到鹿滿村,也要「傳到普天之下,並且結果,增長。」(西1:6)

方舟教會 拍出新人幸福圓滿

【陳怡萱專題報導】嘉義中會鹿滿教會至今有108年歷史,目前的禮拜堂是第四代,但牧師只到第二任,因過去多是受派的傳道或囑託傳道在這間鄉下教會協助牧會。但15年前現在的第二任牧師林壽陽來到鹿滿,花時間改變教會體質,如今主日學、各團契健全且蓬勃發展。2007年新建的第四代禮拜堂因外型獨特,常有新人來這裡拍婚紗照,林壽陽要求新人都要留下受牧師祝福,不少人自此開始接觸基督福音,成為教會的一大特色。

林壽陽2003年受派到鹿滿教會,當時只有3位主日學生、2位老師(牧師夫婦),聚會人數根據推算大約40人。這15年中,林壽陽致力與長執溝通新的理念,「要慢慢談、慢慢形成共識」,他首先恢復晚間禮拜和週報,再陸續成立青少年、婦女、松年團契,並逐步開展課輔班、得勝者、嘉樂學苑、棒鐘團等社區工作。

週日晚間禮拜是為了讓白天工作無法做禮拜的信徒而開設,林壽陽強調晚間和早上禮拜一樣重要,程序相同、也有獻詩,為了怕會友聽到重複的講道內容,每週必須準備兩篇講道稿,「不讓信徒覺得晚上的禮拜簡單行事。」

過去因為教會小、人數不多,曾有一段時間沒有製作週報,林壽陽剛到鹿滿時推動印製週報,刊登講道內容概要,留下寫筆記空間,還打上兩個洞方便兄姊收納。每到年底,林壽陽請大家把收集一年的週報交回來,由印刷廠裝訂得整齊美觀,「這是個人的信仰紀錄,也是每個家庭的信仰足跡。」時間一久,鹿滿教會兄姊漸漸看重週報,偶爾不方便來做禮拜,也會記得隔天趕快來拿週報,就怕這一年少這一張。
現在的鹿滿教會外型既像一艘方舟、又像房角石或祈禱的手,這裡裡外外加入許多林壽陽對於建築的理念。例如禮拜堂主堂挑高,吊燈、投影用螢幕、窗簾、電扇都是電動遙控,地板大理石間隔正好是擺放椅子的距離,四周窗戶或玻璃多,採光充足可減少開燈。3、4樓是各種活動教室,也收藏許多舊禮拜堂留下的歷史文物,包括座椅、聖餐桌、奉獻箱、風琴等,儼然是小型的教會博物館。

由於鄉下地區座落這樣一幢四層樓、造型獨特又典雅的禮拜堂,2007年完工使用以來,已成為嘉義地區知名的婚紗拍照景點。林壽陽說,到現在已有超過700對新人來鹿滿教會取景拍照,他很樂意將教會出借,只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希望新人拍照完留下來接受牧師的祝福。林壽陽會為他們講述聖經上關於婚姻方面的理念與提醒,然後分送給新人聖經、兩套書籤。許多新人覺得這是很特別的經歷,還有人在小孩出生後,全家人重返鹿滿教會,讓下一代也認識這間對父母來說具有特別意義的教會。

林壽陽認為,教會是與社區緊密結合的,可以提供每個人心靈與生活上的需要,幫助每個人享受平安與喜樂的生活,因此教會必須對外開放。即使身處於農村教會,年輕人皆外出工作打拚,剩下老年人居多,但在能接觸孩子的短短幾年內,林壽陽透過教會各項事工盡力栽培與造就他們;面對老年人,則是開辦嘉樂學苑,帶領長輩畫圖、做手工藝、跳健康操,希望「嘉義的老人都很快樂」。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