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青年找出路

&nbsp他們可能被迫或自己選擇了一條不在常軌上的道路,但這些年輕的孩子,不管是繼續求學或提早進入職場,都需要旁人的助力與陪伴,多給他們一點機會、為他們尋找出路,中輟青少年的未來,也可以很美麗。

&nbsp

&nbsp

小亮,在廚藝中找到自信。

14歲的小亮,參加乘風學園舉辦

的畢業典禮那天,不是很在意慣用責打代替

溝通的父親沒前來觀禮;但是,當他坐在台下看見學園的師長為他播放母親與他合照的相片時,他激動哭了──因為換心不及的母親,才撒手人寰不久。小亮,流著父親年少時狂狷的血液,在國中經常欺侮弱小,校外交友複雜,同時有使用違法藥物記錄;在經歷愛他的母親離世後,乖張的行徑更是變本加厲。而他第一次踏入乘風時,身上傷痕累累,因為剛遭不善管教的父親毒打。

乘風關心小亮,也關心生活已經出現紊亂的父親。小亮的父親因過去忙於法國餐廳事業,導致親子關係疏離,於是,乘風的師長透過內部輔導系統,讓父親看見小亮也流著廚藝本領的血。從此父親開始發現小亮的優點,原本教育小亮慣用的粗暴態度跟著逆轉;父親利用假日,帶小亮到餐廳跟著學習料理,決裂的親子關係逐漸癒合。乘風學園執行長林哲寧指出,小亮在畢業以前,曾自信滿滿向師長說:「我已經會弄義大利麵囉!」展現出他未來要朝廚藝發展的自信心。小亮也決定回到正軌教育,繼續升學。

&nbsp

細漢,揮灑優點活出年輕朝氣。

被學校判定是「輕度智障」的細漢,個頭矮小,在校有學習障礙與人際互動困難等狀況,又因使用非法藥物記錄,以及經常蹺課去跳八家將,學校無力輔導而轉介至乘風學園。細漢進入乘風沒多久,老師們便發現,細漢是一個在打漆彈時即使子彈用盡也絕不投降的小戰士,是縱使最後一個學會也不放棄學習打鼓的鼓手,也是一個挺朋友並勇敢面對自我的生命鬥士。如此堅毅果敢的性格,在細漢個頭矮小的身上,更顯清晰;但面對法院的開庭,也令他難掩憂鬱神情。不過,乘風從細漢的小巨人性格中挖掘優點,讓他盡情揮灑,使原本脾氣乖戾的細漢,變成充滿朝氣的小天使。

猶記得,去年採訪乘風的畢業典禮,細漢的母親因打工而無法觀禮;但她透過影片感謝乘風學園,讓細漢活出朝氣,活出屬於他這年齡該有的樣子。

台北市基督教教會聯合會乘風學園

採訪◎邱國榮

返校、就業都要作準備

&nbsp乘風少年學園是台北市基督教教會聯合會下的一個事工單位,於1999年成立,原名「社區少年學園」,於2004年更名為「乘風少年學園」,期許少年在遇到人生的挫折與困境時,能不畏艱難乘風而起,破浪前行,迎向希望的未來。

台北榮耀堂主任牧師朱台深是學園創辦人,他指出聖經裡這段話,「主耶和華說:『我必親自作我羊的牧人,使祂們得以躺臥。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是他創辦學園的願景與使命,因此學園發揮基督信望愛的精神,結合社會資源與社工團隊,幫助迷途少年尋找生活目標。

乘風少年學園是一所協助中輟生完成學業的中輟生學校,朱台深坦言創辦學園之後,一路走來十分艱辛,畢竟,中輟生問題的嚴重程度絕非外人能夠想像,也因此才會有學校將難以接受制式教育與輔導的少年申請轉介至學園。

學園執行長林哲寧指出,學園的中輟輔導運作方式,進入學園需先試讀兩週,通過後才能成為正式學生,學籍保留於原校,白天在學園上課,放學後回原生家庭居住,社工每月與學生個別晤談、家訪;課程編排依照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設計,內容卻強調生活化、個別化、實用性,以及培養專注能力與陶冶品格。

中輟少年接受學園輔導以外,在學園成長的過程更需要家長的支持與鼓勵。林哲寧表示,學園一年裡舉辦16次「家長成長團體」,讓家長彼此分享與支持,並且舉辦「親子活動」,藉由活動,讓家長看到孩子在學園的成長,同時增進親子正向互動的機會。林哲寧指出,學園還有夜間深度關懷,包含有深宵on call、街角探訪、邀請原籍學校的班級導師至學園訪視學生,重新建造學生與導師、學校權力人士的關係。

幫助青少年完成學業是一個選項,另一個選項則是協助他們準備自己、進入職場。2004年起,乘風與勞委會職訓局合作進行「青少年職涯準備計畫」,每年兩期,為15~19歲無升學意願的孩子們提供職業興趣探索及工作體驗的機會,幫助他們生涯規劃、建立自信並學習正向工作態度與技能。這項計畫以半年為期,前3個月為職業探索期,後3個月則實際進入職場工作體驗,學園也會後續追蹤青少年工作狀況。

2011年2月份,第一期職涯準備計畫已經開始,共有12位青少年參加,除了烹飪、化妝、魔術、咖啡拉花、陶藝、土窯麵包、影片剪輯等專業課程外,學園也邀請講師分享金錢管理、正向思考等觀念;期望接受訓練之後,青少年能順利進入職場。事實上,學園同工帶著青少年找工作,還是會有店家擔心他們太年輕、無完整學歷,但多半在同工說明後,樂意給青少年一個機會。

職涯準備計畫開辦以來,許多青少年習得專長,也在學園支持下進入職場。5月1日起本年度第二期開始報名,歡迎青少年參與。

&nbsp

新竹縣內灣天人岩屋

◎黃天人(天人岩屋牧師)

培養聖經品格,一生都快樂

在25年陪伴青少年的服事中,神不斷使我學習全家一起事奉。多年來將近200位青少年在我家吃、喝、玩、樂、學吃苦,有成功有失敗,但我相信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神也使我明白,帶領青少年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建立健康的價值觀及生活態度。
葉子4年前由學校輔導室轉介來,國中二年級翹課跑舞廳,訓練的第一課是禮貌:我教她沒向大人打招呼要做10下伏地挺身,這4年來她完成了高中學業,單車環島一次,參加1919挑戰營三次,鐵人二項二次。現在葉子在基金會教原住民小孩英文,準備考大學讀社工系,並有穩定的靈修生活協助新進的青少年。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amphellip&amphellip都做他人榜樣,這是神對青少年的異象,但教會的孩子,在教會乖乖聚會就能變成他人的榜樣嗎?這是個高難度的目標,但天人岩屋這十多年不斷從體驗教育中思考如何活出聖經,實踐信仰。為了幫助自己的孩子及陪伴的學生能快樂的學習,找到自我價值,追尋夢想,進而發展出天人岩屋的家規。
三個信念:1.以家為首:所有活動設計都以家庭教育,親子成長為方向。2.訓練自己:成為社會公民的品格,為目標有禮貌,能吃苦,有愛心,團隊合作。3.幫助別人:訓練青少年成為志工,參與公益活動,使服務成為生活習慣。
以攀岩訓練六大品格:1.順服:因為攀岩攸關生命安全,必須絕對順服教練指導。2.專注:時下青年受太多媒體影響,學習能力下降,攀岩需要細心觀察,正確的判斷,才能突破自己的困境。3.吃苦:忍受挫折的能力是現代社會需要提升的能力,亦是職場新鮮人必要的條件。4.禮貌:很多青少年剛來我家會和小狗打招呼,卻不會和大人打招呼,我就罰他們伏地挺身,直到他學會尊重長輩。5.團隊合作:攀岩是和自己比賽、挑戰自我,但活動中仍需要夥伴的確保、鼓勵、支持,面對世界的挑戰,學習信任及支持隊友是一生的功課。6.危機處理能力:透過攀岩訓練,使思想願意突破困難,還可以進行防災、救災訓練,自救、救人。
彰化竹塘向日葵學園
◎陳信惠(彰化中會竹塘教會牧師)

堅持走對路,幸福就不遠

&nbsp

向日葵學園(彰化縣基督教青少年福利促進協會)位於彰化縣竹塘鄉,自2003年起承接彰化縣中輟輔導復學方案,以適性教育課程幫助縣內國中輟學生,輔導其升學、返回原校或就業、參加職訓。

以「向日葵學園」這些背景較複雜的學生,來探討當下年輕人的工作,針對中輟學園的情況,有個一聽就明白的說法,就是「國中畢業,才15歲的孩子能做什麼?」學園畢業,家庭功能較好的孩子會選擇升學,即使半工半讀,在麥當勞、加油站打工,都能讀完高中,畢竟在他們疲累時有一個家能讓他們歇息。

最令我們擔心的是無家可歸,或有家歸不得的孩子,15歲就得自己堅強活下去,找到人生出路。有一條路似乎是這類型的孩子最容易找到的棲身之處,就是去就讀建教合作、半工半讀的學校。有吃、有住、有夜校可讀,但白天前往電子廠或大型遊樂場等地工作,這其實是很辛苦的,常常有些人受不了半途而廢,但堅持下來的孩子已準備上大學了。

這些孩子通常會這樣告訴學弟妹:忍過第一年,其他就不算什麼了。這些孩子在少有的假日裡會回到學園鼓勵學弟妹,也讓我們看見他們努力的生命正在不斷成長。

其他那些連半工半讀都沒有機會的孩子,在工作選擇性較稀少的鄉間,只能以勞力為自己鋪陳將來──去工地工作或當搬運工,累積工作經驗、存些錢等機會轉行。

今年農曆年前大掃除時,一輛小貨車開進教會門口,貨車上擺滿水果禮盒,「牧師,聞一下,這顆蘋果本錢就要160元。」開車的年輕人遞了一顆蘋果到我眼前,「這是過年期間,我要賣的,這2盒請老師們吃。」這位當時逞凶鬥狠、目中無人的古惑仔,畢業後到工地打工,曾經好幾次想要回去賭場重操舊業,但現在他已找到出路了──開著小貨車到處賣水果。他順便告訴我,當時被鄰人像運豬般,用貨車運到學園的大胖,在批發市場從搬運工,做到貨車司機,已能扛起一家生計。

15歲的孩子能做什麼?只要他們願意,努力抓住生命中每根浮木,勇往直前,都可以游到幸福彼岸,加油!15歲的孩子。

幫一把 &nbsp讓青少勞動力起飛

◎葉大華(台少盟秘書長)

青少年投入勞動比例高、失業率也高

&nbsp

熱鬧的街頭,經常看得見一群群青少年無憂無慮嬉樂的樣子;場景轉到咖啡飲料店裡,同樣年齡的青少年卻忙著將飲料交給排隊的客人。同樣的青少年世代,隨著貧富差距及M型化社會,開始出現截然不同的生活樣態。

行政院主計處2009年調查,15至24歲青少年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間曾工作的人數有99萬,占同期同齡青少年人口數(305萬人)的1/3,青少年參與勞動的比例不低,失業率卻高居各年齡層之冠,顯示當前青少年與勞動場域間的矛盾問題。

即使青少年順利進入職場,但初出校園對職場及工作內容、需求仍蒙昧不明,加上對技術能力的掌握度較低,因此不適應的情況較明顯,一旦受挫過深便容易退縮。為此,許多團體不只協助就業,還透過青少年較易上手的職種,建立其信心,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簡稱「台少盟」)便是其中之一。

2年前台少盟設立「創意魔法學院」,開辦「青春好色計就業力培訓班」,協助並支持喜愛美術設計的青少年培養設計行業就業力。課程安排除了設計學程,還包括職場態度訓練與價值建立,也特別結合業者安排職場參訪,讓青少年及早了解職場狀況。

「我國中唸書都沒那麼認真過!」參與青春好色計班的小君笑笑著說。小君回想幾個月前參加好色計課程,因為缺乏自信,總是面帶愁容,對老師的關懷也不敢表達實情。

好色計班的導師洪曉萍表示,缺乏家庭關心且在學校屬於邊緣人的小君,高中時代不斷地經歷休學又重考,面對職涯規劃也缺乏想法,再加上人際關係容易遇到狀況,以致挫折感甚深,對人生也充滿困惑,這些都會反應在職場的表現上。洪曉萍說,小君剛進入職場見習時總會害怕自己做不好,因此,介入協助的要點是先了解公司對小君的看法,並傾聽小君所面對的實際職場問題,試著幫她了解、釐清及提供建議,讓她在職場上一步步的建立信心,並誘導小君了解職場上溝通的重要性。

培養信心與職場倫理,有助青少年進入職場

信心不足是許多青少年初入職場的最大心理障礙,但是亦不乏充滿信心的青少年仍然在職場上跌跌撞撞。洪曉萍認為,職場有特定的文化及倫理,一旦踩到紅線就會面臨挫折,因為「有自信的青少年雖然較受雇主喜愛,但積極主動學習還是雇主最大的期待。」

好色計班另一位很有主見的小言,在報名時便主動對課程內容提出問題,一點都不像國中應屆畢業生,提問時也不會顯露羞澀或膽怯。

由於不適應制式教育,小言國中求學生涯多次中斷。然而隨著年紀增長,以及學歷偏低造成求職不易,小言曾透露,「後悔當初不去上課,這時候才知道少了畢業證書真的差好多。」或許是因為彌補心態,小言在見習時表現相當積極,也頗受合作廠商肯定,業者還稱許她,「應退進退及抗壓性不錯,15歲的小女生被要求、被唸,還能笑著接受指導,不容易。」

就業市場供過於求、起薪低,中低學歷青少年生涯發展機會受排擠

從小君及小言這兩個例子來看,青少年由於生長環境及家庭背景不同,個性及反應一定會有多重樣態,但雇主的要求卻往往一致化,於是就產生落差,洪曉萍認為協助青少年就業不只是教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學習正確就業態度。

在協助青少年就業的過程中,台少盟看到台灣產業變化對於青少年的負向影響。根據主計處調查,青少年工作原因主要在於賺取個人生活所需及貼補家用,2009年有55.31%青少年是為賺取個人生活所需而工作,顯示青少年透過工作追求經濟獨立,或成為家庭經濟的支持者已成常態,但就業巿場供給大於需求,使得青少年的就業薪資不斷下滑,甚至到2009年底只剩下2萬752元。低起薪加上大專學歷貶值效應,往往更加排擠這群中低學歷青少年的生涯發展機會。

集合眾人之力,為青少年及產業創造雙贏

因此台少盟為這群生涯發展遭遇困境的少年們發起「逆風少年大步走──青少年就業力培訓計畫」公益勸募行動,並已成立全台11個青少年就業服務在地據點,提供弱勢青少年生涯諮詢、職場見習與職場大前輩或愛心雇主媒合服務。總計協助200位弱勢青少年進入職場或重回校園。其中未升學或未就業的雙失少年,有高達65%選擇進入職場就業,16%回到學校繼續就學,脫離「雙失」處境。

洪曉萍強調,「民間團體的力量,能幫一個算一個」,但大環境的問題終究要結合政府的力量才能解決。當大多數青少年要用更多的工時才能換取足夠的工資,工作的經濟誘因也將隨之遞減,對其職涯規劃將更不利。因此她期待政府協助青少年及產業,找出一條雙贏的路。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