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綠─婦女投入有機農業

樂當有機農婦

林美月

有機農業推廣教育與農場經營管理

石牌信友堂會友

&nbsp農婦的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faith-mylin/

&nbsp

在陽明山推廣有機農業

林美月,自台大農推所畢業後,曾進入NGO從事「有機農業推廣」工作,至陽明山平等里輔導鄰近農友,組織有機農業產銷班,成立「 陽明山有機農業經營聯盟」、有機農業示範園區「 草山有機農業園區推廣中心」,安排有機技術研習、觀摩,認識有機生產知識與技術,了解有機檢驗流程,發展「無農藥蔬菜」 。

林美月很感謝上帝,賜她這樣一份能學以致用,自己又有興趣的工作。雖然剛開始在平等里推廣有機農業時,她每天得搭公車通勤上下山,後來基金會買了公務車,才改為開車。當時,林美月以不流利的台語和當地農友交流, 親自投入示範有機農場的耕種與經營管理,並花了許多自己的私人時間照顧農田,付出極大心力,卻覺得樂此不疲。

原任職業軍人的先生,秉持對上帝的信心,對家庭與工作的意義,相信「外在的東西是無法滿足人內心的需求」,於2006年以無終身俸的少校身分退伍,希望能有更多時間陪伴老婆和女兒。兩人相信,在上帝的帶領下,能夠在陽明山上找到可獨立生產經營的地方,於是賣掉城市裡的房子,2007年6月端午節前夕,舉家遷往陽明山,並展開豆芽菜的生產工作。

林美月覺得很幸運的是,當初決定搬往陽明山時,不但順利找到了落腳處,後來先生要開始豆芽菜事業時,當地農友也很幫忙,阿莎力的將土地分租給他們。否則,以兩個山下來的外來人,想在陽明山上落戶務農,實在不容易!

投入芽菜種植 組基督徒有機小組

其實,林美月的先生早在退伍前,就已經開始尋思退伍後的工作。當時,他向一位使用有機方式生產豆芽菜的老先生拜師學藝,正好老先生打算退休,希望找人傳承技藝,於是就在老先生手下學種芽菜1年多。

林美月說,他們家種植的豆芽菜,乃是以陽明山上的山泉水灌溉種植,沒有其他添加物的豆芽菜,由於天然健康,除了零售給消費者, 也批發到市面上一些有機商店及市場大盤。

不過,當年事業剛起步,營收還不足以養家活口,加上有時碰上颱風所造成的停水、跳電,也會影響豆芽菜的種植與收成;另一方面,由於林美月對推廣有機農業十分有熱忱,因此她決定繼續留在基金會工作,沒有馬上辭職。

2008年,林美月以自己負責照顧的有機農業教育園區為基地,在教會創辦了「基督徒有機小組」,有機小組成立的了2年多,平均約有3個家庭,10餘人左右聚會,隔週聚會一次。小組成員從台北城來到陽明山上,聚會內容就是到田裡除草、耕種、澆水、收成,親自體驗農耕生活,若有作物收成,採收後便一起煮食,並分享對於農耕與有機農業的想法,同時也會觀看推廣有機農業的相關影片,進行信仰的交流分享,至於所需費用均由小組成員共同分攤。

林美月期許,有機小組能夠透過有機農耕體驗的生活,親近上帝所創造的自然,身體力行, 善盡管理神所創造的萬物與大地的責任,同時將美好的基督福音信仰分享給世人;可惜,這個有機小組目前已停止聚會。她有點遺憾的說,如今努力於推廣保護自然環境與友善管理土地的,反而是其他宗教信仰團體/人士,她希望能透過基督徒有機小組,讓基督信仰與維護土地能夠結合起來,讓更多弟兄姊妹重視此一課題的重要性,而這也是支持她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有機農業推廣最重要的信仰根基。

土地耕作與信仰體會

林美月希望,透過讓弟兄姊妹親自下田耕作的過程,幫助大家了解什麼是有機農業,也深深體驗土地/環境(自然)乃神所創造,同時學習一般都市教會較容易忽略的「生態公義」方面的教導,藉此讓大家深刻了解,人乃大自然的管理者,應善盡管家職責,盼藉此傳遞愛地球、做環保的理念給弟兄姊妹。

2011年底,林美月因為生了第二個孩子, 離開了她從畢業後就一直投入的有機農業推廣工作,回歸家庭,在家帶孩子,以孩子的教養為現階段生活的重心,行有餘力,也幫忙先生的豆芽菜生產、包裝、貼標籤與出貨工作。幸好, 目前豆芽菜的生產已經上軌道,除了她的先生,還聘有1、2位人手幫忙包裝,以及專門幫忙出貨的司機,上帝果然帶領、 開路。

不過,問起有機農業推廣工作,林美月並不打算隨著離開基金會就拋到腦後,她利用自己所學專長,將有機農業推廣的觀念,融入孩子的學校課程中,希望幫助山上的孩子更認識自己所居住的土地、農業、文化。她指出,山上的學校不太重視這一塊,她期待能夠貢獻自己的心力。此外,等將來孩子長大一些,她還是希望能夠繼續幫助在地農友推廣有機農業。

林美月說,有機農業在台灣的發展,因法令規定不完善,有機農業驗證機構於近幾年突增、驗證取得過程缺乏一致性,讓人懷疑其可信度,加上費用高,並非多數小農所能承擔。此外,市面許多標榜有機的農產品未必真的有機,讓台灣的有機農業推廣工作備感困難。

教會如何開辦有機相關課程?

至於教會該如何開辦有機相關課程,林美月建議,最好在教會裡尋找對「有機農業」相關議題有興趣的弟兄姊妹來主導,開辦相關課程, 向弟兄姊妹介紹有機農業的基本觀念。另外, 她也建議可參加市民農園、友善環境小農舉辦的活動,若教會的小組成員願意一起承租一塊土地來嘗試耕作,並將耕作的點點滴滴與聚會內容結合,也是不錯的作法,她之前所推動的「基督徒有機小組」就是如此做。

至於想更多了解有機農業的人,北部的士林、信義等社區大學有相關課程,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也可洽問有無「市民農園」可租借,或報名參加與有機農業相關的課程、活動。她建議, 可先參加外部單位舉辦的相關活動,培養弟兄姊妹對有機農業的興趣,再進一步於教會中籌備相關小組與聚會內容。

(採訪/王乾任,相片提供/林美月)

我的有機農業之旅

黃璋如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教授兼有機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負責人、榮獲行政院農委會 2011年有機農業特殊貢獻獎

&nbsp

從前孟母三遷,為的是給孩子更好的環境。而我,從小就住在農專正對面,校園是我的遊戲場所,實習產品是我的零嘴,農場則是我的生物教室。上大學以後,進入農業經濟的領域,最喜歡的科目就是農產價格及農業政策。從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獲得農學博士後,回國在宜蘭大學就職。第一次向農委會申請計畫,就被指定要去德國研究有機農業的發展與政策。回來寫一篇報告,受當時農委會邱主委重視,出乎預料地撥款給我,只要我進行有機農業推展工作。就這樣,一腳踏入了有機農業。

建置有機農業資訊網 助農友與消費者

10多年前,台灣有機農業剛剛萌芽,因此我經常參與制訂相關規範,那幾年與許多有機夥伴一起打拚,協助政府建立有機農業的管理基礎,也開創有機產業的發展契機,更建立彼此的革命情感,這是我參與有機農業最大的收穫。

我的專業是農業經濟,在科技進步的農業學術機構中,可說是「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農業專家」。因此我一直思考,在有機農業發展初期,除了有機農業政策研議,我可以為有機農業做什麼?因此,在網路剛興起的年代,我們就趕上這班列車。為讓更多人了解有機農業,建置了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www.organic.org.tw),擔負起在網路環境中推廣有機農業的責任,不但向生產者,也向消費者介紹有機農業,並建立一個規模不小的有機社群,向他們發行有機電子報。如今,在網路上輸入「有機農業」的關鍵字,我們的網站理所當然地排在第一,這是我們的驕傲。

然而,有機農產品在市面上開始販售時,常有人來電詢問,某農場是不是真的有機農場?因此,我就利用農委會撥給的經費,並請求驗證機構配合,建立「有機農業驗證資料管理系統」,經過多年提升,已成為消費者與業者查詢農場的利器,也是驗證機構與政府部門管理有機農業的最好依據,更是我國向歐盟等國申請有機等同性認可的必備資料。

資訊化的列車繼續向前開,我開始思考在這e化的時代,網路行銷應該也是有機農場重要的行銷管道。於是先後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與農委會的補助下,建立有機農產品電子商城,這裡就像一個百貨公司,目前有機電子商城旗下有100家有機農場的電子商店,已然是有機消費者最重要的網購管道。

因為顧慮到有些農場無法管理電子商店或無力負擔其費用,於是我們又在網路上開設「有機農夫市集」,提供農友免費上網刊登有機農產品的銷售訊息,現在也成為一個熱絡的有機市集。

又考慮到有機農場數目快速增加,若每個農場有一簡單網站,就可在包裝、名片或招牌上印出各自網站,於是我們也為每個農場建置了一個簡易網站,農友可自行上傳資料與照片提供消費者瀏覽。

今年,我們在農糧署補助下,將建立一個有機農場的網路地圖,並將發展生產資訊平台,提供農友登錄生產計畫,並進而作為估測未來產量基礎。

除了有機資訊化,身為農業經濟學者,有機農業更是我多年學術研究的主要對象。研究成果包括有機農場直接銷售的效益、有機消費者的偏好、安全農產品的市場區隔、有機蔬菜的需求彈性、消費者對動物福利的願付價格、有機豆腐的產品設計、有機加工產品的市場分析等等。回顧這些成果,忍不住有敝帚自珍的得意。

改變消費習慣 支持公平交易&nbsp

從事有機農業的行銷研究、消費者推廣,以及資訊化是我熱愛的工作,但改變自己成為有機消費者卻跟一般人一樣,經過許多掙扎。

我生長在一個簡樸的客家家庭及物資缺乏的年代,一向是能省則省。看見兒子為了買他喜歡的筆花錢毫不手軟,很不以為然。覺得10塊錢就可以買到一支不錯寫的原子筆,幹嘛花那麼多錢買。他的回應是:「我也算是設計領域的人,如果大家都像妳一樣買10塊錢的筆,我們這些學設計的人不就喝西北風了。」想到兒子也需要就業,想到社會上也需要有人設計美好的東西,就開始學習欣賞並狠心掏錢買這些美好的東西。

同樣的,明明就有15塊錢一把的蔬菜,卻要人花將近40元買有機蔬菜,覺得簡直違反人性。但自己參與有機農業後,接觸及了解更多,知道有機農業生產成本相對較高;更為了自家安全及環境保護,按捺住節省個性,慢慢接受較貴的有機農產品。

而且,在公平交易的思潮興起後,大家更理解為了社會的公平和諧,為了鼓勵有機農友或小規模的生產者,我們應該以實際的購買及公平的價格來支持他們。這種支持不只是對一個個人或一個家庭的支持,更是阻止環境破壞與生態失衡的一種作為,以及對熱帶雨林消失或大企業剝削等的對抗。

以前偶爾逛傳統市場向農民買蔬果時,殺價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現在,我在外子的監督之下,再也不敢玩殺價遊戲。想想殺了幾塊錢的價格,相對我們的所得或每日的花費,實在只是九牛一毛;何不讓辛苦的農民早點賣完、快樂而豐碩地回家呢?

如今,我已養成有機消費習慣,發現不買有機農產品,反而會惴惴不安,不知道會不會買到有農藥殘留的蔬菜。長期下來,甚至練就出對農藥特別敏感的舌頭,常常要吐出或放棄好吃的蔬果,以免冒著農藥下肚的風險吃下去。

從聖經學生態環保關懷 善盡基督徒責任

有機農業重視的是食品的安全與環境的保護。前者是大家所關心的,後者卻是要常常被提醒的。

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師曾經提到,人類追求經濟發展,如果最後走向破壞與滅亡,這也是大自然物競天擇的一種過程或結果。我一時也認為好像就是這樣吧!但忽然想到,起初神創造世界一切是那麼美好,而創造人的時候,要人類「管理」全地或「治理」這地。神也特別只給人類有智慧,不就是要人負起管理的責任嗎?因此,當人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若會對神所創造的大自然造成破壞時,基督徒有責任要從神那裡得到智慧與勇氣來改變這種狀況。

我有一次到他校為碩士研究生口試,有人從佛教角度來探討有機農業。從口試詢答,發現佛教裡有關懷眾生及不殺生的信念,但似乎沒有「環境觀」。

聖經裡有許多要我們愛護環境與生態的教導,例如出埃及記23章10~11節:「6年你要耕種田地,收藏土產,只是第7年要叫地歇息,不耕不種,使你民中的窮人有吃的;他們所剩下的,野獸可以吃。你的葡萄園和橄欖園也要照樣辦理。」這段經文教導我們要愛護土地,讓它休息,好讓地力恢復,生產力便能提升;同時還顧及居民中的貧窮人,連野獸的需要也被注意到了。也就是說,這段經文對於經濟永續發展、環境保護、弱勢關懷及生物多樣性都一併關注到了。

樂當有機推手 成為主的忠僕

有機農業是台灣農業的轉機,更是台灣永續發展的契機,我很榮幸能參與其中。雖然原本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但經過多年的努力,竟也成為一個小小的有機尖兵!2011年底僥倖獲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頒發有機農業特殊貢獻獎,得了一個「有機推手」的獎座,非常歡喜快樂。

雖然從小到大曾獲許多獎,包括本次「有機農業特殊貢獻獎」,或被有機夥伴尊稱「有機之母」,但這都不是我最得意的獎。我最在乎的是,有一天離開人世與主同在時,能成為主所愛的兒女,被主稱為「善良而忠心的僕人」。

(文、相片提供/黃璋如)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透過有機農耕體驗,除了親近上帝創造的自然,享受田園之樂,也感受生命的脈動。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人乃上帝託付的大自然管理者,應善盡管家職責;而有機農業正是友善管理大地的做法。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帶領人到有機農場體驗,可以讓人對有機農業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認識農作物的栽種和成長過程。

&nbsp

&nbsp

&nbsp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