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石染血

◎Lydia、吳銘恩

 片名:《血鑽石》Blood Diamond

導演:愛德華史威克
演員: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珍妮佛康娜莉
《血鑽石》這部影片曾在2007年贏得5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劇情描述曾經當過傭兵的走私販丹尼.艾奇和一名叫索羅門.梵迪的獅子山國門德族漁夫,在1999年獅子山共和國內戰時相遇的故事。
     受詛咒的資源
這部影片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包括8大工業國家會議中的這一段話:「在非洲的歷史中,每當任何有價值的資源被發現時,當地人就會死得很慘或過得很貧窮,發現象牙、純金、橡膠、石油的時候就是這樣,發現鑽石的時候更是如此。」其實,講這句話的人所描述的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資源詛咒論」。影片中描述,在獅子山的東部和南部,或其他鑽石產量豐富的非洲國家,鑽石非常普遍,甚至任何人只要有鏟子就不怕挖不到鑽石。
不幸的是,這些鑽石到最後不是用來修建國家的基礎設施或幫助百姓,而是用來資助內戰和官商的腐敗。因此,豐富的自然資源(鑽石)成為獅子山的咒詛而非祝福,更是使內戰持續許多年的主因。許多老百姓為了生存,只好選擇加入革命聯合陣線(RUF)因為只有透過暴力才能搶到一點點財產、土地。
影片中,獅子山叛軍RUF,先殺害或俘虜老百姓,然後強迫他們去挖鑽石,RUF將這些鑽石收集後,賣給鄰國賴比瑞亞或是走私販,以換取武器來對付政府軍。而老百姓的孩子則被抓走、受訓、洗腦、成為RUF的童軍,其中被綁架的包括索羅門的長子迪亞。RUF綁架孩子後便開始教導他們,只有拿著槍、學會殺人才能讓他們變成英雄、得到他人的尊重。
對傭艾奇而言,唯有找到索羅門所埋藏的粉紅色大鑽石,才能使他擺脫目前的生活及欠雇主的債。對漁夫索羅門而言,只要找到這顆鑽石,艾奇就會幫他尋回失散的家人。兩人在尋尋覓覓、隨時都可能喪失性命的旅程中,恰巧遇到滿懷正義感的記者曼蒂鮑恩,而她一直想揭發血鑽石交易的殘酷事實。
在一次的對話中,艾奇說了一段令人難忘的省思,他說:「有時候我會想,上帝會原諒我們對彼此所做的一切嗎?但是當我觀看周遭,我才豁然發現,上帝老早就離開這地方了。」的確,這部電影所呈現的慘不忍睹的殘殺、人性的傲慢、貪婪、失去的純真等,真是令人不禁要問,在這樣殘酷不義的世界裡,到底上帝、人類扮演的角色、該負的責任是什麼?
     真實世界的血鑽石
其實像《血鑽石》這種故事不單單只發生在獅子山共和國,且一直持續發生。例如地處非洲南部內陸的辛巴威,自1980年獨立以後,政治上動亂頻仍,經濟也在2000年後陷入通貨膨脹失控──幣值不如壁紙,失業率高達8成,全國則有25%的人口感染愛滋。這樣一個病入膏肓的貧窮國度,2006年竟發現全世界最大的鑽石礦藏。然而,這份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並未帶來醫治與祝福,反而更像咒詛!
因為辛巴威政府的放任,引來各路覬覦礦藏者衝突不斷,警方遂在2006年11月進行鎮壓,並運用槍殺、活埋、酷刑、脅迫等暴力手段執行任務。時隔2年,由於警方貪污腐敗、走私益發猖獗,政府動用軍隊以武力接管礦區。此舉至少使得107人遭到屠殺,數10人受到毆打、強暴及酷刑;軍方日後則監守自盜、變身黑幫、壓榨勞工。消息傳出,震驚國際社會,人權團體交相譴責。
此外,電影《血鑽石》背景中的西非國家,例如安哥拉、剛果、獅子山等地,自前年政府掃蕩非法挖礦的同時,陸續傳出軍方貪污、索賄、刑求、殺害的新聞,更令人對2010年以來血鑽石的死灰復燃,莫不憂心忡忡。
     恢復鑽石純潔光芒
為了確保鑽石的生產交易與血腥殺戮戰場無涉,各國政府、鑽石產業、民間機構於2003年1月成立「金柏利鑽石驗證機制」(Kimberley Process),以免西非國家之反政府叛軍,涉入粗鑽的開採交易、從中獲利資助叛軍的事情重演。
然而,金柏利機制成員之間立場衝突,欠缺實質的懲罰工具,使得該機制對於何謂「血鑽石」缺乏共識,全球鑽石市場的認證因此漏洞百出!
瑞士教會團體──「世界之糧」(Bread for All)因此呼籲瑞士政府與消費者,拒絕進口與購買血鑽石,並要求金柏利機制中有關「血鑽石」的定義應予以擴大,包括民選政府用暴力侵害人權的地區。人權團體表示:「金柏利機制斬斷反政府叛軍金援的同時,也賦予了貪腐政權壓迫人民的合法性。」
象徵純潔永恆的鑽石,若要在國際間洗刷沾染的血腥,倚靠現行的認證機制,顯然積重難返。然而,如果個人在購買時,能夠有意識地詢問禮物上頭的鑽石來源是否經過認證,這是防止血鑽石的最後一道防線!當違法的血鑽石不斷出現在市面上時,唯有消費者的堅持,才能確保鑽石的來路是光明、正當的。也唯有如此,《血鑽石》電影中背景設定的那些國家,才不會再被「資源詛咒論」綑綁。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