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民國特展__從高雄看未來

4月23日~7月3日,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陳金萬

4月底開始到7月3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後民國──沒人共和國」特展。策展人吳達坤大概於3年前,也就是台灣二次政黨輪替前後,開始產生如何構思一個探索台灣前途與未來想像的藝術展。由於吳達坤的創作風格向來無涉於政治現實的討論,當他把想法與其他藝術家分享之後,有人覺得驚奇;但有更多人認為,這已經是台灣藝術家不得不去面對和處理的議題了。

這在犬儒當道、批判無力的台灣藝術圈無疑是一個新的開始,他經過多方的接觸和討論之後,發現許多不分年齡、省籍和性別,藝術家都跟他持有相同的憂慮和看法,這也更加深他的責任與信心。

吳達坤指出,「後民國」試圖將中華民國的過去和現在當作一個歷史參照,進而提出一個以民國百年之後的未來所創造的虛擬國度,並以「民國」這個多重意涵的概念,爬梳台灣當代藝術中所具有的政治意識;「後」除了象徵著民國一詞的前途未卜,甚至百年將至的況味,同時也帶有一種對於這個島嶼懸置現狀的未來預言觀照,而使這個展覽充滿想像與現實對抗的戲劇性。

他邀集了跨越3個世代、26位台灣藝術家參展,儘管都是透過政治和時代的關連來切入,卻產生不同的觀點與文化輪廓。籌備期間吳達坤爭取國藝會的補助,卻一度陷於經費不足、場地難尋的困境,一路從北美館、當代館轉戰到高美館,才確認場地和檔期的問題。

開幕後高雄人發現,沒有一位高雄藝術家受邀參展,豈不怪哉?!首先暴露的問題是台北人習慣「從台北看天下」的思考盲點,也呈現出台灣認同政治的南北差異與藝術資源分配不均的雙重矛盾。有趣的是,此展還是國藝會第一個直達高雄市的策展補助專案。

其二,當2008年台北雙年展舉起「藝術介入現實」的大纛,反全球化的文件和創作已堂而皇之進入北美館;豆皮文藝咖啡館在高雄以「行走學校」推動藝術行動及在地實踐的抗爭美學;相較之下,後民國的策展行動仍維持與當下社會運動保持距離的批評審美態度,不免讓人感覺內容和品味稍嫌溫和保守了一些。反倒是為了搭配開幕式而設計的應景活動「後民國建國大典」,才是此展最令人激賞的行為藝術創作。

後民國的論述突破和概念創新值得嘉許;高美館伸出援手讓此一文化反省工作得以實現,更值得肯定。只是首度舉辦此展不免有疏漏之憾,又有扞格於政治現實的圍限。不過,這些政治文化不適應症候群,不正反應了後民國論述思考有關體制調控與顛覆策略、全球化的主權弱化、國家定位模糊、民主化吊詭、政治藝術實踐和文化主體建構等問題嗎?

這樣系統龐大、內容繁複的文化重建工作,不可能在一屆展覽中討論完畢;趁早展開第二屆後民國特展佈局為是。高雄藝術圈獨立自主的批判性格,絕對有能力在政治藝術這一塊有所貢獻。換個角度從高雄看未來,反而能看出台灣政治糾結的問題和展望。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涂維政/情人節快樂/以軍火造型巧克力禮盒,包裹甜膩愛情和危險關係的矛盾,也突顯友邦軍援或軍購利益的政治糾葛。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高美館館長謝佩霓於特展開幕式中,宣誓就職「後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陳擎耀/乞丐皇帝命──流浪漢計劃/藝術家在金融風暴之後周遊列國,開始利用紙箱製作各國首長辦公室建築的造型帳篷。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