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祕的領悟永生樹

上帝在明亮晴空中微笑

&nbsp

◎王貞文
今年坎城影展得獎的電影《永生樹》,是部意象豐富、音樂動人的內心世界詩劇。一位中年、事業有成的美國白種男人(西恩潘飾),在一個陽光耀眼的日子裡,坐在辦公室窗前,回憶著他的父母與弟弟,追尋著自己生命的源頭,展開了一場與上帝的對話。
這是一部用鏡頭與音樂說故事的電影。每個鏡頭都在說話,每個音軌都在跳舞,穿梭交織出複雜的內心感受與超越的、升騰的渴望。對白反而不重要了。角色與故事也不重要。這電影實在是個人的靈性之旅,圍繞著個人又普世的困惑:人想要求善,想要有尊嚴地活著,想要達到一個完美的境地,但是「本性」裡的種種軟弱,社會結構造成的無奈,讓人不能倚靠自己的能力活出真正的義。於是,人在自己的掙扎中,不斷地求問上帝,探尋這一切的意義。主角們被拘禁在中產階級的世界裡,對親情充滿渴望,對世界充滿疑惑。期待著賞善罰惡的上帝出面,卻不斷地要去與所有的命運都拈花微笑不回答的上帝面對面。
導演用壯麗無比的宇宙景象、以及地球上的美景來讚美上帝的存在:翻騰的大水、平靜的流水、各樣的光與影的交織、吹動樹木的風、美麗的雲天、甚至遠古的恐龍在小溪邊留下的生命痕跡。期待著故事有所進展的觀眾,也許會對片子一開始長達15分鐘的自然之詩感到惶惑不解,且把它當成上帝在旋風中對約伯的回答吧:「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人在上帝的氣息裡,與祂對話。
片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也最常被提出來談的,是布萊德彼特所飾演的父親一角。鏡頭貼得很近地,讓我們看到一位年輕的父親怎樣滿懷喜悅地把孩子抱在懷裡,他的大手怎樣捧著小嬰兒細緻的小腳。我們也眼睜睜地、不完全明白地看著父子關係的惡化。一位退役的軍官,敬虔、認真、追求完美,在管風琴上彈奏著巴哈壯麗的賦格曲。然而,他無法了解柔順的妻子內心的苦痛與焦慮,也無法陪伴他的兒子們去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不安、悸動。他無法真正了解上帝對他的生命所做的一切,只是盡力作到社會與教會對一個善良正直的人的一切要求,不讓自己的深刻疑惑浮現出來。一種與祈克果的父親類似的生命情境。
孩子顯然比較希望選擇母親的人生觀。他問上帝:「?在何時觸摸了我?」也許在亙古,在時間之開始,在還沒有他的時候,上帝就已經觸摸了他。
那個紅髮的、蒼白的小女孩喃喃地唸著說:人生有兩條路可以選擇──恩典之路與自然(本性)之路。人可以選擇自然之路,順著自己本性任意而行,但也可以選恩典之路,有紀律地、自制著、通過痛苦、挫折、犧牲、死亡的歷練。但這條恩典之路是上帝的路。在草地上奔跑著、盪著鞦韆的紅髮女孩下決心一生要走恩典之路。但也許並非她在下決心,而是上帝撫觸了她的生命。
這條恩典之路並非易路,而她的生命將成為一個家庭的源頭,她將經驗到愛情的萌芽與枯萎,她將經驗到喪子之痛,將體會到生命是一場接一場的失望、擔心與憂慮。直到她把這一切憂慮,用一個優美的手勢交給上帝,交給那一生與她不斷對話著的「你」。
主角比較渴望與母親相像,不想成為父親那樣。但是身為長子,不斷地與父親爭吵的過程裡,父親那種專斷、缺乏憐憫的性格,還是會浮現,讓他對自己更加不滿而焦慮。他戀慕著母親,與父親爭執著,甚至祈禱懇求上帝讓父親死去。幸好上帝並未垂聽這樣的祈禱。
在他們的生命中難以承擔的死亡,卻是臨到與母親的性情較接近的弟弟。他是個溫柔敦厚、不喜歡相爭的孩子,是主角最親的弟弟,是主角第一個嫉妒的對象,母親所鍾愛的孩子。他在19歲的時候,意外去世了。這個苦痛,我們在電影的一開始就得知了。這可能是打擊著主角一家人的「約伯問題」的關鍵經驗。選擇了恩典之路的人們,得先經過「淨界」的試煉。
主角在最後有領悟嗎?由辦公大樓下來,他看到他的大樓世界鏡面裡,反射著上帝所造的明亮的雲天,兩個世界相連起來了。一切回到原初時,在黑暗中的一朵微光。個人的生命,與上帝永恆的創造力結連了。上帝在明亮晴空中微笑,沉默中,已回答了所有問題。

有關苦難,答案是&amphellip&amphellip

◎黃肇新

&nbsp

《永生樹》電影用約伯記38章4節開始,我們看這部電影時先了解約伯記,對欣賞這電影應該有所幫助。

約伯記訴說一位「義人」在魔鬼的挑釁中被上帝「暫時」置於人間最大的苦難中。在苦難中約伯不斷向上帝發問,為什麼他該受這些苦。而約伯善意的朋友們除了安慰他,還努力想說服約伯接受一個道理──苦難必有道理,因此要約伯好好思想自己做了什麼而引致苦難,或者他可以從這些苦難得到什麼。這些智慧良言約伯全不能接受,他單挑上帝,要求回應。

上帝終於回應時,並沒有給約伯任何他該受苦的理由,只是如電影開頭的經文約伯記第38章起所寫,向約伯揭示天地由祂所造,萬物因祂而有,「我創造世界時,你在哪裡?你若懂得那麼多,只管說吧。你知道誰規定了它體積的大小?誰在它上面繫好準繩?大地的支柱奠立在何物之上?誰為世界安放基石?&amphellip&amphellip」(約伯記38章4~8節)而約伯在上帝的回應之後驚覺他對上帝並沒有回嘴或對話的資格(約伯記42章)。

有些影評所說這部片像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難以理解的太空、自然、細胞、胎兒等畫面看不出道理;那是上帝的作為向在苦難中發出天問的凡人顯現,在天地之間,在時間的長流裡,人算什麼?

苦難是什麼,人最大的苦難大概是生命的失喪及渴望被愛而不可得。電影中傑克生長在父親言行不一及母親溫柔良善、這種性格對比強烈的家庭,又在意外中失去了弟弟。成長過程中經歷創傷,使他不斷向上帝發問,而上帝沒有戲劇化地從天如雷貫耳給他回答,也沒有讓他經歷奇蹟般失而復得以致信靠祂。電影裡只是又給他更多像探索頻道畫面。

約伯記中的主人翁終於有機會在旋風中親身體驗上帝的臨在與對話,但是電影《永生樹》卻沒有給觀眾這種滿足。導演(代表上帝?)給傑克的回應是透過他的弟弟,也透過他的媽媽來跟他對話。弟弟與媽媽對他有關苦難的答案,是「愛」。沒有愛,則一切都是枉然。電影最後傑克從彷若來世的大地與海洋交界之境在過去與未來的時間交會之處體會到,所愛的人可以再相會,糾結的可以放下,關係可以和解,可以寬恕&amphellip&amphellip。

在現實中的我們,或許可以帶著這樣的體會嘗試愛的實踐。

&nbsp

&nbsp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