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者對社會的創造與洞察

林煌迪檔案

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台南藝術學院(今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藝術碩士(M. F. A),曾擔任成功大學建築系、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台南女子技術學院美術系、環球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兼任講師,目前為專職藝術創作者。

曾獲第8屆李仲生基金會「現代繪畫創作獎」、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第3屆「關渡世紀」美術研究創作獎助、第1屆「台北美術獎」、台南市美展多媒體類首獎、攝影銀牌獎及台北攝影節新人獎特別獎等獎項。

2002年獲文建會「嘉義鐵道倉庫藝術村」甄選為第1屆駐村藝術家;2003年再獲甄選為美國安得森牧場藝術中心駐村藝術家;2012年獲文化部「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人才出國駐村創作及交流計畫」甄選為美國洛杉磯第十八街藝術中心駐村藝術家。

除了持續舉辦個展,作品亦獲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高雄捷運、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收藏。

 

◎林煌迪

對於藝術創作的想像

在台灣,我們已經習慣在閱讀藝術的時候,關注著屬於藝術家個人的獨特觀點、洞察力或創造力,並試著將閱讀的瞬間視為永恆。一般而言,主流的意見並不鼓勵觀眾去捕捉屬於作品展呈以外的其他脈絡;除了作者已作古,我們才會有興趣去挖掘那些並不完整的傳說,當成是個浪漫卻容易消化,或可以輕鬆消費的商品。因為日常生活已經有那麼多無法解決的難題了,藝術不就該是個提供暫時逃避的救贖嗎,至少也要易於消費?我相信有很多人是這麼想的。不只面對藝術,在面對現實生活的時候,這也是大多數人遇到複雜事物所採取的策略;包括社會各階層中很多握有強大權力的人物,應該也都是如此吧?那麼,這些屬於藝術創作者的創造力與洞察力是不是僅僅被期待留在藝術家個人身上,還是我們期待這一切可能發生什麼社會影響力?

個人主義與體制化的效果

特別是在近代,以個人的主體作為啟蒙的基本單位,已經是一種普世價值,在這種時代再提出「倫理」這兩個字,就顯得落伍與反動,「社會」則是一種體制形式的代名詞。但事實上,當大家都「被迫」適應依靠著各種體制來尋求資源,並且磨練回應體制的技巧,以個人為社會基本單位的我們,其實沒有太多因為個人背離體制的獨立,而可以引以為傲的事;生活中少了很多個人隨性的發展,少了很多閒聊打屁的時間,少了很多自發性合作與互助的機會,因為很多時間得用來因應現實的體制。

藝術創作者的機會

現實之所以會成為現實,就是因為大家覺得理當如此。當一人一票已經是民主僅剩的實質內容,政治人物最關心的會是得票的技巧,不太想浪費資源在其他曠日廢時的社會改造;被這一種體制控制著的教育工作者們,關心的也大多是回應體制的檢查,過多的檢查讓人無力或無心關心教育。而藝術家相對是一群本來就比較不被期待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所以當藝術家談起「社會」總是顯得可疑,但也因為無關緊要,卻保留了一些可能性。比較奇怪的是,這所有的人都依賴同一個社會,希望從社會獲得一些什麼。

《不明物體》

 

 

 

 

 

 

 

 

 

《不明物體》

 

 

 

 

 

 

 

 

 

 

《可疑的軌跡》

 

 

 

 

 

 

 

 

 

台南─洛杉磯,對飛

從日常的對話開始

2012年我到美國洛杉磯第十八街藝術中心駐村,在與當地藝術家Yvette Gellis互動的機緣之下,發展出一個藝術合作計畫藍圖。並且在回到台灣後與藝評人陳寬育,閒談當下藝術體制的種種所引發的突發奇想,再加上與文賢油漆工程行的駐地藝術家們多年來的合作關係,這個交織於藝術家之間慵懶的日常交流與隨性發展的契機,展開了2013年「台南-洛杉磯 對飛計畫」。並且得到了台南老牌的專業畫廊「東門美術館」的支持,與新興藝術空間「齁空間」的協助,楊斯嵐將以影片拍攝介入對話,張晏慈則從攝影紀錄發展出一個網頁計畫,還有很多親朋好友數不完的大小不一且不求回報的協助,其實這一切都僅僅來自於日常對話的相互回應。而這個因日常閒聊而架構出來的藝術計畫,也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補助,整體看來這是一個跨國、跨種族、跨性別、跨世代、跨專業、跨部會,跨越許多不同領域的合作;但是,不是再日常不過的實踐嗎?何需特別提出來?事實上,當創作者在追求個人無止盡的獨特創作時,可能逐漸地就忽略了這些再日常不過的交流與互助,和所有參與者相互的支持與貢獻。

台北-台南,一個房間

此次的交流計畫分別在台南與台北兩地各有不同的展呈。「一個房間計畫」是這個交流計畫中的一個子計畫,我將台南「文賢油漆工程行」的二樓空間改裝成為一個可提供日常生活機能的房間,並將陸續邀請相關藝文人士「夜宿油漆行」,藉此策動某種關於藝術生產後台的真實對話,更多元與非正式的意見交換。這個計畫並不期待僅是去展呈任何個人的觀點,而是關注在一個較完整的生態脈絡中,不同觀點的交互作用,有異於正式展演場上的政治性演出與量化的點交,我希望這個計畫能夠製造更多屬於日常性的對談。在這個集體創作中,並無法預設完成的狀態,只能在不同創作者加入對話後,各以自身的專業,逐步展開對於彼此的影響,所有在台南日常互動的實況,將真實地移至台北繼續發展。

文賢油漆工程行為台南市另類藝術空間。

 

 

 

 

 

 

 

 

林煌迪與Yvette Gellis。

 

 

 

 

 

 

 

 

 

 

展覽資訊

《台南-洛杉磯 對飛計畫》

展出藝術家:Yvette Gellis、林煌迪、楊斯嵐+南方非影展、張晏慈

時間:2013年7月27日~9月1日每週六、週日下午1:00~6:00,

週一至週五請電話預約:02-28615424

開幕酒會:2013年7月27日下午3:30

地點:草山東門會館(台北市陽明路一段66-2號)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