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幸福學4-1從農場到餐桌 畫出一道彩虹

文圖◎廖靜蕙、李育琴

2008年,屏東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及「綠農的家」創辦人洪輝祥,租下恆春石門隘口的台糖農地,荒廢十幾年的蔗苗場變成「彩虹農場」,實踐有機循環農業。2014年,他又將屏東市一處廢棄幼稚園改造成「彩虹餐廳」,從產地到餐桌推動飲食革命。

 有機循環又低碳

彩虹農場裡,雞、鴨、鵝叫聲不絕於耳,間接穿插犬、貓呼喚,這裡還養了幾頭黑豬。有機循環農業強調完全利用、零廢棄物,洪輝祥說:「過去農村,動物和作物共存在農場上,每戶人家都養豬,鄉下人家的廚餘就是靠豬幫忙消耗。」

台灣若把22萬公頃休耕土地撥出一部分養家禽、家畜,可消耗廚餘,又可減少畜牧飼料進口。

洪輝祥說,現代畜牧業高密度養殖,使用抗生素、殺菌劑,付出環境成本過高,一頭豬一天耗費50公升的水,只用來清理排泄物。彩虹農場養豬採用「乾式養殖法」,用稻草及粗糠當農場動物的床,也可收集糞便,每2至3個月更換。混合糞便的粗糠曝曬後,經紫外線殺菌移到發酵床、堆肥場,成為作物肥料,讓營養源回到土壤,形成有機循環。

為養殖農場動物,彩虹農場規劃0.2公頃土地生產飼料作物,除了米糠及野草,黑豆、香蕉、玉米都是種來給豬雞鴨吃,不使用殺草劑,吃得很新鮮。

彩虹農場也利用循環水池系統,廢污水排放到蓄水池,透過布袋蓮等水生植物淨化後進入魚池,魚可以吸收營養鹽,這些水最後用來澆灌菜園。

有機循環也達成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化自然吸引足夠的昆蟲與生態系統,幫忙農場生態防治。洪輝祥舉例說,氣溫高時,成群瓢蟲會出現覓食,吃掉玉米蚜蟲。慣行農業為控制風險使用農藥是惡性循環,架構一個生態系服務農田,才是避開風險最佳做法。

這幾年,洪輝祥號召有志青年邊種邊學,彩虹農場所需人力,除了聘僱專職管理員,也徵求打工換宿,得以維持至少兩個人力常態運作。

 創意銷售創造綠經濟

每年11月是恆春半島種植洋蔥的季節,彩虹農場也有約一甲地種苗播下。農場管理員李漢鵬說,沒人嘗試過無化肥、農藥栽培洋蔥,得自己摸索,每隔20天淹一次水,掌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洋蔥腐爛,李漢鵬改用噴帶灑水,希望種出健康無毒的洋蔥。

洋蔥採收時,綠農的家邀請民眾體驗採收,不但解決人力短缺問題,也讓消費者認識循環農業。

此外,由無毒作物飼養的豬價格貴了2.5倍,仍不敷成本,只提供綠農的家支持者訂購,頗富創意地以10人合購一條豬的方式賣出,完全利用。

彩虹農場也接待到阿塱壹旅遊的遊客,提供環境教育機會,推廣有機循環農業的生產概念。「彩虹農場的目的,是要『把人綠化』。」李漢鵬說,農場進行環境教育能擴大影響層面,也得到很多迴響,增加農業生產的價值。

2014年,李漢鵬回到彰化租地耕作,為守護糧食安全及土地,擴大影響範圍。來到彩虹農場邊做邊學的農場管理員,不乏李漢鵬這般有理念、立志從農的青年,他們累積經驗後開始自己的農夫生涯。

 前進飲食革命最後一哩路

生產面,彩虹農場推廣有機循環農業;銷售面,積極說服更多農友以友善土地耕作,建立綠農的家農產品產銷網路平台。而為了前進飲食革命最後一哩路,洪輝祥更將廢棄幼稚園的舊有建築和空地改造成彩虹餐廳。「這個基地是把過去20年做環境倡議的所有認知,全部實現。」餐廳食材使用綠農的家農友產品,百分之百來自有機無毒友善耕作或養殖,消費者不用擔心食物來源。

洪輝祥認為,唯有安全之上才有美味。整個基地以有機建築的概念設計,舊建築只要經過妥善設計就可以復原,敲開戶外的水泥地板,恢復土壤和草地,好讓土地增加透水性,頂樓也有雨水回收系統,水撲滿回收沖洗蔬菜的水,作為菜園澆灌使用。

 自由屋頂、藏電於民

為力求能源自主,彩虹餐廳屋頂裝設38坪、總裝置容量15.24KW的太陽能板,發電自發自用,與台電供電並聯,足夠供一般家庭6戶人家使用。

走進綠農的家辦公室,大面刨除水泥的磚牆映入眼簾,反倒讓人看見這棟建築過去的肌理。舊建築透過綠化有機理念灌注,重新展現新的生機,這裡正是洪輝祥「從搖籃到搖籃」的理念實踐。

根據洪輝祥統計,彩虹餐廳的屋頂太陽能發電半年發電量約1萬2242度,因此省下電費約6萬元(以營業用1501度以上非夏季電費1度5.31元度計算),一年下來則約可省下12萬元。洪輝祥呼籲公民響應「自由屋頂、藏電於民」的行動,以百萬太陽能屋頂自發自用,不僅能取代夏季尖峰用電,且有足夠的乾淨能源替代核能,一舉數得。

 

本文節錄自金鼎獎得獎書籍《上課了!生物多樣性四:綠色經濟幸福學》,捐款支持環資即可獲得本書。(按此連結)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