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幸福學4-2玉山瓦拉米保育拉庫拉庫溪生物多樣

文圖◎廖靜蕙

玉山國家公園東部園區入口處的南安部落,有一塊如新月般彎彎的稻田,是拉庫拉庫溪灌溉的第一畝田,過去以慣行農法種植水稻,近年國家公園管理處結合部落、民間團體及企業推動有機種植,以「玉山瓦拉米」為名,讓糧食生產守護生物多樣性。

產銷合作,增保育邊際效益

「瓦拉米」布農語意為蕨類,玉山瓦拉米以無污染的拉庫拉庫溪灌溉,告訴消費者每顆米的出處,並體認對生態保育的貢獻,鼓勵有機轉作。

玉管處前副處長吳祥堅說,南安遊客中心附近水稻田約30公頃,地理位置封閉,位於保護區,很適合有機耕作,但長久以來使用慣行農法。

2013年專案啟動,獲當地農民支持,委託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輔導轉作,第一期即有6農戶、6.47公頃田加入,目前有12公頃。計畫也獲花蓮農改場技術輔導,農民不需要額外購置器材設備。接著,玉管處邀請玉山銀行發揮企業社會責任,收成後以優惠價格全數收購,銷售無後顧之憂。

吳祥堅說,有機農法還給土地本能,蟲回來了,天敵也來了,架構完整生態系,增加保育邊際效益。

轉作有機,農民累中有淚

第一期稻作主要是台南13號與台農74號香米,具芋香味,口感佳。送驗即通過無農藥殘留檢驗,驗證推動單位與農民半年多辛苦的成果,接著下一期朝更嚴格的有機驗證努力。

提到轉作的心情,幾位農民不約而同地說:「超累的!而且累中有淚。」

最年輕的農民林泳浤種水草、南瓜,以友善生態方式養大閘蟹,7、8年前他率先和長輩實踐友善耕作,兩年前玉管處推動此計畫,他立刻參與。林泳浤得意地抓幾隻田裡底層生物紅蟲(「搖蚊」的幼蟲),證明生態環境多麼健康。牠們在水田分解有機質活化土壤,是生態系的基礎,也是很多肉食性昆蟲的食物,吸引蜻蜓來吃,水蠆脫殼後,殼又變成田裡的肥料。

往田區眺望,有白鷺鷥、蜻蜓、鷸鳥以及燕子的田,絕對是有機田,因為有機田裡有蟲、稗草供作食物。不過,他認為,目前的有機驗證法令只要求有機農田不能污染,卻不規範慣行農田不能污染鄰田,似乎不合理,「不該讓有機耕種的人承擔所有外部環境成本。」對農民來說,一旦有機驗證不過,又得等3年,非常沒保障。

人稱宋大哥的宋朝春,原本是獵人,山林知識非常豐富,能辨識沿途黑熊的爪痕、摺姑婆芋葉接水。投入有機耕種,一路走來相當辛苦,但回頭看耕耘的痕跡,景觀是這麼漂亮,就感到有價值。他說,現在田裡面蝌蚪很多,聽得到青蛙叫聲。

不傷水鴨,露宿河邊守田地

現在很多動物會來過冬覓食,南安部落頭目賴金德說,插秧時最大困擾是水鴨,農民慣行以好年冬、福瑞松、加保扶等農藥預防,結果就是讓水鴨死去;種有機後,只能死守田地,不傷害水鴨,也不讓水鴨靠近。2015年農曆年前,兩夫婦到河邊露宿,幫大家守田地,以升火、燃放鞭炮趕斑嘴鴨,如此守了一星期,等秧苗長到一定高度,再也不怕水鴨侵襲為止。

賴金德投入兩甲地種植瓦拉米,也已摸索出一套專屬種植邏輯,例如插秧時,水一定得蓋過秧苗才能贏過稗草,而且早晚都得巡田,不能偷懶。

投入有機耕種最需要的就是支持系統,例如慈心、農改場、銀川米企業等細心陪伴,都是農民前進的動力。

早在慈心進入前就嘗試種植有機的卓樂村頭目夫婦林傳興及李菊妹,田區因為容易積水、感染病害、草又很多,導致產量不多,不利從事有機農法,卻仍默默克服困境,堅持有機農法,可說是玉山瓦拉米的先驅者。

辛苦種出來的稻穀,還需要識貨的人用合理價格收購,轉賣給消費者。銀川米以有機價格收購南安田區隔離帶50公尺內的米,拿來當穀種使用,自己吸收成本。有機稻穀的收購價介於每公斤35到38元間,至少比慣行高出10元以上。

除了水稻,幾位族人也嘗試種植傳統作物如小米、樹豆、紅藜,阿力媽媽種的辣椒,要在草堆中找辣椒,頭目太太種的花豆是代代留下來的品種,市面上看不到。布農傳統是旱作,保留很多雜糧作物,是很會吃雜糧的族群,布農十幾個儀式都和小米有關。2014年轉作有機水稻時,部落主動決定辦祈福儀式,八部合音、報戰功,過去用來祝福小米,現在用來祝福有機水稻,這就是為何說是「聽八部合音長大的稻子」。

這是玉管處第二度結合慈心輔導的案例。企劃經理課課長黃俊銘表示,這項計畫獲玉山銀行承諾支持3年,目前朝推向消費市場包裝。南安田區緊鄰國家公園,是拉庫拉庫溪第一畝田,玉管處保育上游潔淨的水,流到南安後,透過友善生態環境的農墾行為,持續傳遞這股潔淨水源,保育整個流域。

玉山銀行也藉由玉山瓦拉米,將保育觀念傳遞給會員,目前也協助商標的設計,希望未來能結合慈心通路推廣,一部分交由銀川賣,一部分農民自己賣,消費者能吃到健康、有助生物多樣性的糧食。

本文節錄自金鼎獎得獎書籍《上課了!生物多樣性四:綠色經濟幸福學》,捐款支持環資即可獲得本書。(按此連結)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