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幸福學4-4通霄石虎米 啟動溫柔革命

文圖◎廖靜蕙

石虎是台灣現存唯一原生貓科動物,近年石虎研究興起,保守估算全台僅剩500至800隻,保育聲浪隨之風起雲湧。環保署環評大會上,激烈討論台13線三義外環道的必要性及對石虎的傷害,而在苗栗通霄,有一群人務實地租下通霄靠山的農田,以有機、無毒方式耕作,訴說永續的願景。

尋覓廢耕農地種石虎米

苗栗通霄楓樹里巡守隊中,6位「股東」發起保育石虎行動,每人拿出一筆錢承租廢耕農地。楓樹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義雄是土生土長的通霄人,也是業餘農民。石虎研究學者陳美汀長期在通霄、苑裡一帶監測石虎,林義雄因為社區巡守隊認識他,「人家外地人(陳美汀)都開路了(保育石虎),怎可不做?」

經過嘗試,第一期收成的石虎米全數售完,讓股東信心大增,進一步尋覓石虎田Ⅱ──股東之一李隆樺家中荒廢十餘年的三塊農地。地邊有池塘,是山泉水一路下滲、伏流後湧入,水質未受污染,灌溉石虎田剛剛好。

林義雄堅持石虎米必須是好滋味「台南13號」,開車繞過半個台灣,前往花蓮南安跟種植「瓦拉米」的農民買種苗。2014年底,他參選里長時,將「擴增石虎田」列入政見,守護石虎已成小小楓樹里一些人的心願。

除了農業生產,石虎田也思考保護生態系的價值,形成體驗產業。剛完成收割,留下一小塊等民眾體驗,十多個家庭到石虎田體驗割稻、打穀、日曬米和紮稻草,以及到石虎田邊聆聽生態解說;另一頭幾位社區長輩,利用古法掘土蓋焢窯、烤地瓜。

整齊排列的稻草堆看似容易,要做得好還需幾分本事!在資深農民教導下,與會者好不容易學著紮稻草。而當地阿伯俐落紮出稻草人,成為農田上活靈活現的裝置藝術。

最令孩子驚喜的,莫過於看著收成的日曬穀進入傳統機器去雜質後,稻穀如金黃湧泉般流洩而出,他們不時把手伸進穀堆裡,感受穀粒從掌心滑落;雙眼好奇地打量這部神奇機器。

石虎田插秧後有彩鷸築巢,收割時白鷺和烏秋跟在割稻機後覓食,白鼻心過馬路、大冠鷲在空中盤旋、竹雞覓食,各種野生動物一一來打卡。

友善農法打造石虎世外桃源

友善環境的農地成了生物樂園,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在石虎田架設的自動照相機,接連拍到各種野生動物,石虎、麝香貓都入鏡,形成了「雙貓」共存現象。貓科動物的石虎名中雖有虎字,卻不是老虎;麝香貓名字雖有貓字,卻非貓科,而是靈貓科。

陳美汀表示,同個環境出現「雙貓」目前只在苗栗發現。至於「雙貓」為何會現身石虎田?陳美汀推測,應與當地棲地完整與多樣性有關。豐富的生態系,也是環境教育最佳場域。

陳美汀解釋,對石虎而言,食物最重要。草生地提供食物,稻田中,老鼠、鳥,彩鷸也在此築巢;田邊有樹林或長草坡,石虎在長草坡休息,隱密又舒服。附近山上湧泉形成的池塘,讓動物有得吃喝,形成良好棲地。

新竹林區管理處余建勳說,自動攝影機曾拍到當老鼠出現在田裡,石虎、麝香貓就接著出現的畫面,顯示復耕石虎田,對於石虎保育有幫助。

樹林旁的農田,農耕適度擾動,吸引了小型哺乳動物,提供石虎覓食場域;一旁群樹形成略為隱祕的空間,最適合石虎隱匿其中。以人類的語言來形容,這塊就是石虎的世外桃源。

陳美汀表示,從石虎米推廣過程,慢慢找回傳統農耕價值,例如農忙時互相幫忙。最重要是推廣友善環境農法,希望在各地遍地開花,有更多生產者加入,並且獲得消費者認同。

「只要友善環境,對石虎就是好的,」陳美汀說,過去中低海拔次生林與農地鑲嵌的板塊,都曾有石虎的紀錄,透過友善農法復耕,增加石虎以及這類哺乳動物覓食棲地,或許有機會讓石虎重返棲地。

活化農村找回農業價值

陳美汀也觀察到,農民獲得合理收入之餘,最重要是農村活化。農民可能賺的錢比慣行農產品多些,但他們更期待有機會和外地交流,生活變得豐富有趣,甚至年輕人能在自己家鄉安居,這是想像不到的效益。

以在地產業保育石虎的行動不斷延伸,楓樹里以石虎保育為名的石虎田正在增加中。石虎米發起人徐璟蓉夫婦幾年前返鄉,想在故鄉打拚美好的願景,而以樸門永續設計理念成立「烘爐崎親子生態園」,自己耕種,一期作種水稻,冬季則嘗試種植小麥;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也在當地承租五分地,以石虎米保育為目地的耕作田擴增約2公頃。他們將營收的3%至10%成立石虎保育基金。

基金由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所研究人員執行及管理。陳美汀說,石虎保育基金目標是推動社區保育永續家園,目前優先協助養雞戶減少因石虎捕食造成的損失。因為農民為了保護雞不受攻擊,有可能會放置毒餌、獸夾等,造成石虎或其他野生動物的間接傷害,因此,推動石虎田復育石虎之際,也須解決養雞戶的困擾。

當農戶通報雞舍被野生動物攻擊時,就從基金提撥經費補償農民損失,降低石虎可能的傷害。同時建議農民與研究人員合作,架設自動照相機監測,並進而提供改善方案。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