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故居】古典頭腦、浪漫心腸

文圖◎陳必欣

2016年是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逝世400週年紀念,他在英國文學史上,甚至全球文壇上的成就輝煌、貢獻深遠,為廣大眾所皆知,無庸贅述。

60年前,一個高中生不知「柚子」的英文怎麼說,問師長、查字典均不得其解,於是寫信給當時英語教科書的編者梁實秋,令人驚喜的是,這位當代文學巨擘竟親筆回函。60年後,這個高中生已從高中英語教師的崗位退休,逾古稀之齡。當他四度走進台北大安區雲和街11號梁實秋故居時,如同多數人一般,很自然地把梁教授和莎翁做了聯結,也就孕育出這篇文章。

師大大師

莎士比亞活了52歲,終其一生寫了37部戲劇、詩集(包括長近2000行長詩兩首及154首十四行詩),而這些作品全由梁實秋獨當一面翻成中文,皇皇400多萬字,成為翻譯界引人注目的豐碑。他還主編世界名人偉人傳40冊,各類英漢字典多達30多種,中學英語教材也分幾十種。

梁實秋也寫詩、詞,尤以散文著稱,作品包括文學論述、批評、雜記、小品、專論……他用中文寫的《英國文學史》共三大冊達100萬字,《英國文學選》也是三大冊達120萬字。他的《雅舍小品》、《槐園夢憶》(悼念故妻程秀淑女士),甚至寫給韓菁清女士的情書,都留給不同年齡層的讀者永恆的記憶。喜歡讀英國長篇小說的人,當然也會曉得由他翻譯的《咆哮山莊》、《織工馬南傳》等書。梁實秋的另一心願是以英文撰寫「中國文學史」,資料大綱已齊備,無奈體力日衰未能如願,這也成為他此生的遺憾。

梁實秋故居,在1933年為日治時期台北高等學校英語教授富田義介的宿舍,終戰後為今台師大前身師範學院教職員宿舍;梁實秋於1952年入住,1959年搬離。2003年台北市議會通過其為歷史建築,以記念梁實秋在教育、文化、翻譯界的偉大貢獻。這棟日式木造宿舍夾居鬧市住宅中,獨具風味;但因年久失修,倒塌破損嚴重,師大於2005年進行故居調查研究,並於2010到2011年間請專業文物修復師恢復保存基本風貌。

這裡是典型中央走廊型住宅,內部空間卻採和洋折衷的配置。參觀人士一般由側門進,脫鞋後拾階進入宿舍,抬頭可見莎士比亞的圖像及他的名言,從前門玄關進去,映入眼簾則是「師大大師」及四幅不同年代的梁實秋相片。玄關的天花板部分以透明玻璃彰顯修復後的脊梁,為歷史留下見證和軌跡。

秋之歌頌

整體而言,這棟宿舍展現優雅東瀛韻味,好似欠缺奢華氣息,反而突顯樸實沉穩小巧可愛的特色。

遊客可在起居室中觀賞兩段影片,藉此了解梁實秋的一生及故居的歷史沿革。從前門進去,玄關左側是一個不算大的客廳,展示梁實秋的生活寫真,以及胡適、傅斯年、余光中等人寫給梁實秋的信件。如果從後門進入,左側配置有書房、廚房、浴室、廁所、餐廳、小臥房等,都是小小的空間,甚至可說是迷你的。附帶一提的是,在廁所內寫有一句話:「放下就好了」,令人看了不禁莞爾一笑。

屋外的30坪屬於圍牆內的空間,稍有綠意,鋪有石頭路,牆角一棵碩大麵包樹已成為某種圖騰,在梁實秋的作品中、紀念名片上,甚至故居的T恤都少不了它。圍牆上的設計更別出一格,以防水透明的方型薄片鑲嵌於欄杆,展示梁實秋多方面的才華和生平精采片段,讓遊客遊屋前先來一段閱讀欣賞。記得我第一次造訪故居時,尚未到開放時刻,然而牆外的文字圖像,讓我渾然融入了梁實秋的世界,忘了自己的一半臉已被太陽曬得紅通通……真的,這裡確實是個沉澱心靈放鬆身體的地方。

詩人余光中曾說他的恩師梁實秋是「和藹」和「雍容」的「文章鉅公」,更比喻為「文苑之獅」。余光中到太平洋對岸愛荷華大學進修,是梁實秋促成。余光中曾說:「如無梁實秋的提掖,只怕沒有余光中的今天。」曾任教澳門大學的客座教授黃維樑稱梁實秋:「春華灼灼,秋實纍纍,是翻譯家,也是散文家……。」余光中說梁實秋翻譯莎翁全集,信、達、雅都能兼顧。他當年發起編印《秋之頌》文集,預定在1987年為梁實秋慶賀86歲華誕,無奈壽星於當年九重之後,因心肌梗塞去逝,晚了一步,文集竟成了追悼集。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