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教協神學講座第一講/悶世代裡,行道者的自我跨越(上)

◎劉炳熹(東部中會新港教會牧師)

路加福音5章1~11節

每個禮拜,牧者宛如例行公事般的站上講台,翻開了聖經,向同樣的會眾傳講信息,隨著他第一聲問候語「平安!」之後,台上與台下的世界開始出現了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台上講得慷慨激昂,台下卻有著各自不同的反應。有些人彷彿遇上了催眠大師一樣,一個禮拜的勞累在此時得著安息的機會,真不枉守「安息日」的本意;有些人看著週報內夾頁的各樣消息、各樣週刊,這短暫的時間成了他獲取資訊的好時機;更有人開始滑手機,看似在翻聖經,實際上卻是在社群網站中尋得自己的一片天;當然,還是有人認真聽著牧者的分享,期待從上帝的話語裡得著些啟示。一場講道有著千百種不同的反應,對牧者來說,那短短的幾十分鐘都成了巨大的考驗,要如何吸引住眾人的目光,又能夠忠實的傳講信息呢?

  • 1.因著捕不到魚而疲憊無力的彼得 

經過了一整晚的勞心勞力,彼得在出發之際辛苦的整理漁網、漁具,為的就是能夠在這趟出航有豐碩的成果,但誰有辦法預料到,這幾個經驗豐富的漁夫,卻在當天栽了一個大跟斗,完全空手而歸。看著其他船隻紛紛興高采烈地帶著自己的漁獲回到岸上,他只能無奈的領著夥伴們返航,回到岸上後,他們各自就去整理自己的裝備,預備下一次的出航,僅剩下彼得一個人,坐在自己的船上,不斷反覆的回想著,到底有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為什麼平常總是收穫滿滿,今天卻一無所獲,他愈想愈覺得萬分沮喪,卻找不到一點點再出發的動力。

忽然間,從湖的那一邊有吵雜的聲音傳來,那是一大群人,簇擁著一個像老師的人,彼得聽見了這聲音,抬頭望了一下,原來是這段時間裡聲名遠播的耶穌,他知道耶穌趕鬼、醫治病人的消息,所以會有這麼一大群人圍著祂也不令人感到意外,但在他的腦袋裡,卻還是被為什麼捕不到魚的問號充滿著。不知不覺的,他幻想著,如果這一大群人就是他昨晚所捕到的魚,不知道該有多好!就在他沉浸於自己的想像中時,這些聲音從遠而近,慢慢地進逼到他的漁船這邊來,不經意間,耶穌竟上了他的船。

「請你把船稍稍撐開岸邊好嗎?」耶穌請求的聲音,將彼得從幻境中拉回現實,還來不及反應,他就遵照著耶穌的指示這麼做,船離開了岸邊以後,耶穌站在這艘船上,宛如在講台一般,開始對著岸邊的眾人傳講信息,所有的人都聚精會神的聆聽著耶穌的教導,他們何等羨慕彼得,竟能有這般福氣,如此近距離的跟耶穌做第一手的接觸,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恐怕彼得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想法要去聆聽耶穌的教導,他只專注在自己的捕魚事業上而已。

傳講完信息以後,耶穌再對彼得發出了第二個請求:「把船開到水深的地方下網打魚。」這話一出,戳中了彼得心裡面的焦慮,內心的情緒全都炸開來了,拜託啊耶穌,我是捕魚的專業,祢是木匠的兒子,好吧!祢最近確實行了些神蹟,甚至所教導的信息影響了非常多人的生命,但連捕魚都可以嗎?我們這群有經驗的漁夫,忙了一整晚都兩手空空了,現在祢居然要我們回到昨晚捕魚的地方,這豈不是太荒謬了嗎?

彼得必須做出抉擇,也必須做出行動,他是要停留在自我的世界裡,繼續仰賴過往的經驗捕魚,還是願意做出自我跨越的行動,選擇聆聽一個他者的聲音,使他能夠帶著新眼光回到水深之處,就算心裡再覺得懷疑,都願意給予耶穌,也給予自己一個新的機會呢?

  • 2.陷入悶世代而找不到出路的牧者

周而復始,牧者的服事是艱苦的,從講台上下來之後,無論今天講的信息多麼鼓舞人心,或講得令人沉悶欲睡,馬上就要進入另一個全新的開始。

我們需要處理繁重的教會行政工作,探訪生病、年老的弟兄姊妹,還要參與不同團契的聚會,加上每一年反覆的聖誕節、新春禮拜、復活節、母親節、暑假事工、父親節、感恩節……等,對了,在這個後現代的社會裡,我們還得不斷構思著新的東西,深怕一不小心就趕不上時代。教會苦苦追趕著社會變遷,所傳講的信息、所推動的事工若不能夠有新意,一下子就要被淘汰。曾幾何時,牧者所面臨的壓力竟超越過了眾人的想像,無怪乎,牧者在教會間的流動非常頻繁,許多年輕的牧者因病提早退下禾場,帶給家庭沉重的負擔,也讓教會的聲音愈來愈微小,失去了宣教的動能。

講道,是牧者的呼召,通過傳講上帝的話語,帶動著講道者與聽道者一同參與在行道的旅程;行道,是上帝的工作,按著祂的計畫,藉由聖靈的感動推動著我們一起經歷豐盛的恩典。在探訪會友的過程裡,曾經聽到他們分享著自己家族裡的信仰前輩,因在樹下聽宣教師的講道而信主;也有在教會聽講道後,決心丟棄偶像全家悔改信主的故事,可見,上帝的道是帶有能力,能夠改變人生命的。怎麼到了今天,無論牧者再怎麼盡力去預備講道,上了講台以後,就瀰漫著一股沉悶的氛圍,台上講得愈來愈無力,台下從起初就不抱任何期待,最後沉沉睡去。為什麼同樣都是講道,會有這麼大的差距?難道是上帝的話語過時了嗎?

當然,絕非上帝的話語在悶世代裡失去了力量,我們必須誠實的面對,今日教會的講台出了什麼問題?從一本《凝視死亡》的書籍裡,一位有經驗的外科醫師在經歷至親面對癌症的威脅時,不同醫師與病患及家屬溝通的方式,重新整理出了三種醫病關係:父權式、告知式、詮釋式。

父權式的關係:就是一種我是權威者,我怎麼說你就怎麼做的命令關係。如果把鏡頭拉到講台,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感受呢?特別在今日高舉牧者權威的教會裡,牧者命令式的傳遞信息,要得著上帝的祝福,你們就該怎麼做,有幾個步驟,什麼樣的方法,簡化了神學的深度,會眾漸漸失去了思辨能力。在面對生命的難題時,教會的教導千篇一律的指向你不夠認真追求、不夠委身,背後隱含著懲罰性的訊息,很顯然,這不是真實的福音。然而長老教會傳統式千篇一律的三點式講道,卻又顯得過於八股且了無新意,對幾十年在教會中聽道的弟兄姊妹,缺乏行道的動能,信息愈來愈失去力度,我們確實面臨著不小的掙扎。

告知式的關係:意味著權威者將所有的資訊都陳列在你的前面,由你去挑選什麼才是符合需要的。相對於父權式的信息,告知式的信息擺向了另一種極端,牧者開始更為細膩的把講道經文中的細節交代清楚,加上為數可觀的參考資料,每個禮拜的講台信息宛如大學講堂一樣豐富,聽道者可以汲取著自己所需的資訊。然而我們卻遇到了一個難題,對於知識水平較為整齊的聽道者來說,這是很好的講道信息,可以滿足他們對信仰知識追求的渴望,但會不會讓那些跟不上的族群成為被拋棄的一群呢?

從神學院時代一直到牧會後,常聽見同工們提及講道要生活化一些,否則會友聽不懂有什麼用呢?然而講道生活化在今天卻擺向了心靈雞湯式的勵志小品,收集各樣小故事,甚至以呼口號方式傳達信息,讓會友覺得很有趣味,不易打瞌睡……。我們對講台的要求,竟然已經到了只要讓聽道者不會感覺無聊,就是一位好講員了。信息若無法貼近生命實存的困境,自然無法塑造人的靈命,教會同樣還是帶不出創造性的見證!

詮釋式的關係:這是種共同決定的方式,通過講道者與聽道者成為攜手同行的尋道者,一起與經文對話、發問、得著答案、再問、再往前的過程。牧者選擇這樣的方式講道,是一條漫漫長路,牧者在參與一個文化改造的過程,講道生活化並不意味就要講得淺,相反的,每一場講道都是一場神學對話,是我們的生命與上帝對話的信仰體驗。太多神學院的畢業生擁抱著神學無用論,只追求能夠讓教會人數增長、奉獻增長的方法論,而失去了陪伴牧養群體共同做神學的能力。當然,成為一位高高在上的牧者,享受他人的尊榮,遠比真實的承認自己在面對會友生命困境時的軟弱更具吸引力。

當牧者隨著世界潮流前進時,不知不覺教會就被拋在腦後了,我們的講台信息,不再能夠餵養他人的生命,我們必須正視,若不持續性的自我跨越,帶著更新的能力回到水深之處,我們就無法向受到惡者挾制的世界傳揚福音的信息。(待續)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