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發起公禱 有份宣教行列

長老教會積極參與世界公禱日 &nbsp女宣教師孫理蓮助台灣發展社會福利

【林宜瑩專題報導】每年3月第1個主日,是長老教會總會訂的「婦女事工紀念主日」。基督教的婦女在台灣甚至是全世界,到底成就了哪些宣教事工或社會運動?不說您可能不知道,今年3月4日台灣長老教會與其他華語教會,分別都舉辦「世界公禱日」;這個全球超過190多國參與的國際性宣教事工,其實就是基督徒婦女在19世紀末發起的普世性運動。另外,在台灣已有超過89萬人曾因基督教芥菜種會獲得直接或間接幫助,而該會的創辦人,正是美國女宣教師孫理蓮。

1887年,美國有一群婦女在馬麗艾倫.詹姆斯的提議下,訂定一天為美國貧窮、失業及被孤立者來公禱;1890年,美國露西.皮波蒂也提議要定一天為海外宣教來公禱;1919年,美國這2個公禱日合而為一,並在1922年與加拿大的公禱聚會結合,成了「世界公禱日」的前身。

而亞洲婦女比歐洲更早參加該事工,在1927年時,正式將3月第1個禮拜五──行之多年的公禱日,稱為「世界婦女公禱日」;2次大戰時,因種族仇恨與偏見造成人類極大死傷,因此從1945年起,全球各國基督徒婦女開始透過世界公禱日不斷串連,分享彼此的見證、禱告與服事。

在台灣,台灣長老教會因受到母會加拿大長老會的影響,很早就參與公禱日的事工,在1961年長老教會就派郭知惠傳道師,前往參加80國、37個禱告團體、約2000多位婦女齊聚的公禱日75週年聚會;至今,每年3月第1個禮拜五,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都會製作華語與台語2種版本的禮拜程序,提供給各中區會婦女事工部來舉辦「婦女公禱日大會」;國民政府來台多年後,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才開始參與該事工,今年,其他華語教會則選在台北靈糧堂舉行聯合崇拜。

2011年世界公禱日的主題是「你們有多少餅?」世界公禱日每年都會選定一個國家來代禱,今年為「智利」,由智利世界公禱日委員會撰寫;在禮拜程序中,先是以智利當地各種語言,由婦女代表與會眾相互應答來揭開公禱日活動序幕,並介紹智利國家文化歷史背景,然後再一一為智利各層面代禱。

除世界公禱日由基督徒婦女發起外,在台灣,教會婦女也做了許多社會運動,都有非常傑出、不凡的成果。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美國宣教師、孫雅各牧師娘孫理蓮。1927年孫理蓮踏上台灣這土地,她便深深地愛上這裡,2次戰前被迫返美,戰後,她於1947年再度回台,1952年投入救助工作,透過印刷信函向美、加友人回報她在台灣救助事工進度,藉此來募集所需經費;並在1962年向台灣政府登記立案「基督教芥菜種會」,成為台灣第1個立案的社會福利機構。

從醫療事工的樂生療養院、山地診所、肺病醫療診所、馬利亞產院、烏腳病醫院,到兒少事工如痲瘋病患新生兒、育幼院、少年之家,及創設技職教育有女子學校(助理護士訓練班、幼稚園褓母訓練班、職業訓練班、墊腳石學校)、男子學校(有農牧、技藝、聖經、木工、大理石加工、大客車駕訓等義工學校、補習學校)等等,孫理蓮參與或創設多項醫療、教育機構。

在宣教事工上,孫理蓮協助原住民建教堂,從1963到1992年,約有400間,並按月補助425間教會傳道人生活費。另一項為救助事工,在台灣沿海地區設置有24處牛奶供應處,受惠兒童有6000人;在風災、水災後發送衣物、麵粉及棉被;孫理蓮還投入監獄關懷事工;在她66歲時,甚至成立「焚棘海外宣道會」,派原住民宣教師到南洋傳教,遍及馬來西亞沙勞越、新幾內亞、印尼南婆羅洲等。經粗估,因芥菜種會上述事工因此受惠的,總人數已達89萬1777人。

孫理蓮於1983年1月14日蒙主恩召,與美籍丈夫前台灣神學院院長孫雅各牧師,長眠於台神的禮拜堂旁,但她一生所做的,卻對台灣產生莫大的影響,至今還繼續延續著&hellip&hellip。

全國婦女同心 結合觀光建山莊

【陳韋鑑採訪報導】提到婦女事工,曾是許多人靈修共同回憶的利巴嫩山莊是不可忽略的,這個由女傳提議、婦女事工部建設起來的靈修山莊,曾是日日客滿的休憩地點,在921大地震後,隨著建物破損及娛樂產業的轉變,漸漸淡出年輕人休憩與靈修的眼光中,但是近年來隨著有心人的努力,山莊重新出發,從利巴嫩山莊的歷史可以看到婦女們的努力,從山莊的未來更可以看到婦女們的可能性。

1966年,在台中中會服事的女傳彭靜淑教師看到教會尋找靈修場地不易,於是向她2伯彭清約長老建議購置土地,熱心的彭清約長老便購買土地奉獻作為教會靈修或會議的場地。為了開拓這個場地,台中中會女宣道部組織「利巴嫩山莊籌備委員會」,甚至由台中市區走路到位於大坑的山莊來協助開墾,1969年由總會議長謝緯牧師舉行動土典禮,並於1971年完工。當時由於建築經費龐大,需要全國婦女一起關心,因此利巴嫩山莊也歸屬於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

歷經日日客滿的黃金時期後,利巴嫩山莊在921大地震後面臨設備不足、娛樂需求轉變,於2009年改建,當時的董事長葉碧媛特別在改建前邀請總會同工及全台各中會婦女部長、董事一起上山大掃除。葉碧媛表示,讓大家一起動手,主要是希望喚起投入山莊與實際付出的感覺,這種過程是金錢難以衡量的,同時也再次體會前人40年來胼手胝足、親力親為,把山莊當成自己家一樣關愛的那種愛心。&nbsp

現任利巴嫩山莊董事長林杏霞表示,山莊正整修園內山坡地,希望未來往「香草主題園區」規劃,也試圖結合公部門在大坑風景區的計畫,結合當地的觀光,重新創造利巴嫩山莊的價值,並回饋教會與社會。「目前也與彰基討論相關課程的規劃,彰基郭守仁院長相當支持,」林杏霞說,「目前就是缺乏專業經理人。」

「其實目前的狀況是重新思考的機會,」林杏霞說,大家一起思考未來的道路,而且是培養婦女人才參與經營的好機會,「山莊的轉型,要面對許多過去的傳統,對女性也是很好的挑戰,」此外,更可讓全國各地的婦女有更多互動、認識與交流,這樣才能夠凝聚認同,規畫出適合婦女的藍圖,「歡迎兄姊們來認領花園,或來此當志工。」

事工國際接軌 用信仰關懷社會

【李信仁專題報導】婦女是長老教會宣教的重要支柱,長老教會重視培養婦女祈禱、靈修,配合國際「小錢祈禱奉獻運動」,用每日的禱告和小錢奉獻關懷國內外弱勢,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期許,婦女從靈性追求得到力量,進一步投入社會關懷,勇敢為公義發聲。

1980年代長老教會婦女就發起「彩虹事工」拯救雛妓,結合教會人權、原住民團體,發動華西街反雛妓遊行,並關懷亞洲人口販運和性別公義議題,協助成立勵馨、彩虹、終止童妓協會、婦女展業協會等機構,經常參與社會運動,發揮影響力。近年婦女重視靈性塑造,各梯次全國婦女靈修會超過500人,總會婦女事工幹事李幸玲牧師表示,各教會婦女喜愛祈禱和靈修,希望從中獲得力量,參與社會公義行動。

結合祈禱、奉獻與靈性塑造,是長老教會婦女參與社會關懷的特色,其中最顯著的是「小錢祈禱奉獻運動」。1956年,印度婦女姍蒂所羅門見到亞洲有許多貧苦兒童,於是發起「小錢祈禱奉獻運動」,祈求國家與眾人的和平,1958年第1屆亞洲教會婦女協會決定推行「小錢運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該會創始教會之一,參與至今。

目前全球有100多國參加「小錢運動」,婦女事工委員會配合普世教會,邀請各教會婦女每年10月舉行「小錢祈禱奉獻感恩禮拜」,婦女事工委員會匯集各教會奉獻,一部分交給國際小錢祈禱委員會支持普世宣教、弱勢兒童與婦女關懷,一部分用作本土婦女事工。「小錢運動」曾幫助921大地震、88水災重建,2010年也決議提撥新台幣10萬元,支持柬埔寨聯合教會貧困兒童就學計畫,柬埔寨聯合教會代理總幹事安倫(Arun Van)表達感謝,婦女事工委員會希望未來能有平信徒宣教交流,增加台灣婦女普世公義的參與機會。

「祈禱、讀經與靈修,是婦女用信仰關懷社會的基礎。」李幸玲說,總會翻譯美國長老教會婦女研經手冊,配合實況提供經文釋義和信仰反省,助婦女了解聖經。今年預定出版約拿書、路得記,並於10月舉行婦女查經營,從聖經和神學研究中累積婦女宣教和社會參與的能量;另外,最近國光石化、大埔農地等環境事件,李幸玲期待更多婦女挺身為台灣環境發聲,成為關懷社會公義的起點。

回應呼召 母性特質社會發光

教會女性巾幗不讓鬚眉 &nbsp在社福機構與政策議題中發揮上主恩賜

[台灣展翅協會]庇護受傷少女 &nbsp終止兒少性剝削

【邱國榮專題報導】「台灣終止童妓協會」於2009年7月慶祝創立15週年,創會會長高俊明牧師娘高李麗珍在回顧過去15年的記者會上,宣布了協會的重大變革:「從現在起,『台灣終止童妓協會』正式更名為『台灣展翅協會』。」

高李麗珍在記者會上表示,細數15年的歲月,台灣終止童妓協會一直致力於終止童妓、終止兒童色情、終止跨國性剝削的工作,幫助許多的少女,也推動相關法律的立法與修法,15年來終於看到一些成果;但是因為全球化、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口販運問題日益嚴重,也看到網路危機四伏,兒童少年上網時的安全問題,令人憂心。

所以協會擴大服務範圍與關懷議題,希望能夠提供更專業、更完備的服務,以及政策建議。她說:「展翅,是為了要匯集更多人的力量,將受傷的人庇護在張開的羽翼下,讓他們更有能力,就如聖經所記載:『受傷的人要如鷹展翅高飛』。」

根據展翅協會提供的2010年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近200萬名的兒童青少年遭受性剝削,有近120萬名兒少被販運遭受性剝削,而在台灣每年約有300多名少女,因為遭受性剝削接受安置保護;估計全球每年約有60萬至80萬人被販運,其中80%為女性,50%是兒童,在台灣則每年約有100多名人口販運被害人,接受安置保護。

此外,由於網路可隱匿身分,是意圖犯罪人經常利用的工具,台灣每年就約有400多名的兒童或少年,因為網路交友遭受性侵害,並且全球每月約有9600件網路檢舉案件,被證實為兒童色情。協會表示,自從立案以來,目標是終止一切兒少性剝削,面對最新資料數字,保護兒少人身安全的工作,一刻都不能停止。

台灣展翅協會目前推展的工作有「少女展翅自立生活計畫」、「人口販運庇護所服務計畫」、「聽見兒童少年宣導計畫」以及「展翅公益募款活動計畫」,協助家庭失去教養功能的不幸少女,能夠展開自立生活,並且讓人口販運的被害人,於安置期間接受技職訓練,以及提升兒少人權的政策宣導與教育行動。&nbsp

[勵馨基金會]關注婦幼人權 &nbsp設點安置受挫女

【邱國榮專題報導】1988年設立的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以「傳動女性內在力量」為主張,其緣起是美國宣教師高愛琪(Angie Golmon)。高愛琪於1985年帶領一群基督徒朋友從事不幸少女的救援與輔導,在她的心中描繪出「中途之家」的藍圖,這份藍圖靠著上帝的引領與社會大眾的協助下實現,結果一個希望之園的「勵馨園」就在1988年的5月正式成立,開啟了勵馨致力於關注兒童、青少年與婦女的人權道路。

根據勵馨20週年專刊,高愛琪受「中華女性宣教士聯盟」的邀請,赴公立庇護中心關心從娼寮救援出來的女孩,但是女孩經過6個月庇護後,卻重操舊業。因此,她開始有了讓女孩可以避風的中途之家「勵馨園」構想。勵馨首任執行長梁望惠傳道指出,當年尋找適合成立中途之家的地點,為免社會干擾,對外宣稱是教會找宿舍,對象則是中南部北上唸書的女孩;爾後「勵馨園」成立,為了讓女孩能從庇護工廠平安到家,同工常要與老鴇或人口販子諜對諜,每天更換路徑回家,以確保人口販子不知道勵馨園的所在。

勵馨成立至今23年,倡議了《家庭暴力防治法》、《性騷擾防治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少年事件處理法》、《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人口販運防制法》等有關保護兒少與婦女的人權重要法案,同時,在全國北、中、南、東等地建立了近40處的服務據點,提供家暴安置、單親媽媽庇護工廠,以及未婚媽媽與性侵害少女的中途之家。2010年還發動「白玫瑰運動」,號召民眾集結凱達格蘭大道,要求政府立法剔除劣質法官,也要求「台灣梅根法案」立法。

勵馨指出,未來5年的目標,回應上帝的呼召關懷最弱勢的女性、賦予受創者開啟生命蛻變、接軌國際組織、研發社福事業與建立全國愛馨網。

[電磁輻射防治協會]女性心思細膩 &nbsp感受弱勢者需要

【陳怡萱專題報導】「當初純粹是用母親的身分參與環保,」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創辦人暨理事長陳椒華(台南中會富強教會)淡淡說出投身環保起初的動機。10多年來,她積極關懷電磁輻射受害者、台南東山垃圾掩埋場、七股反雷達等議題,從抗爭、靜坐、絕食到被起訴、罹患癌症,她堅持到底。陳椒華說,看到有人需要幫忙,能貢獻力量做有意義的事讓情況得到改善,感覺很快樂,「幸好我是女性,用母性的去感受弱勢者的需要,就覺得不能不做。」

陳椒華投身環保運動10多年,身為女性,傳統上應盡的責任如照顧家庭、帶孩子,一樣也不少,她也有正職的工作,還要花費心思投入關心環保議題,可說是「蠟燭三頭燒」。直到2個孩子獨立,讓她稍微喘口氣,但孩子大了、公婆老了,當年照顧孩子轉變為現在照顧公婆,陳椒華繼續燃燒自己。

「這些都是應該做的,但也真的十分辛苦。」陳椒華一路走來,她選擇的是困難的、鮮少人從事的「公害防治」、「推動立法」等與公部門、開發商直接對抗的這條路,雖然感嘆一路走來沒遇到幾個有相同心志的女性,但她能理解大多數女性無法投入的原因。「我的個性是,選擇了就不會停止。」當她看到基地台、高壓電纜造成多少平民百姓身家安全的危害,更感覺「不能停!要做下去!」

陳椒華指出,參與環保活動的女性志工很多,大多是環境教育推廣、資源回收等,這些事情也很重要,但做的人已經很多。「因為我有工作,各方面包括經費,我可以獨立自主,做想做的事。」陳椒華現職是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副教授,她勉勵女性一定要有專業能力,加上女性心思細膩、習慣瞻前顧後,以及天生俱有的母性特質,可以做比男性還多的事情。

她坦言,環保社運這條路不好走,無論是電磁波公害防治或阻止不當水資源開發,在在講求「專業」;希望能有更多具有專業背景的女性,發揮所長關心環保議題,「大環境越來越不好,人人都應該投入。」

&nbsp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