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門宣言省思宗教改革 勇敢行動是關鍵

德國教會不畏強權  促成一次次教會改革  期許台灣信徒發揮影響力
▲記念1934年〈巴門宣言〉、1974年〈台灣未來命運聲明〉的發表,WATCC今年特別在德國烏巴塔開會。在宗教改革紀念日,我們應重新省思信仰,成為時代的先知與祭司。(相片提供ヶ|應多開設「公共神學」相關課程,培育牧者認識並實踐公共神學。
 

PCT政治社會關懷事工回顧

高俊明:信仰良心堅持主權

【李信仁專題報導】今年是長老教會1971年發表〈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國是聲明)40週年,前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高俊明牧師強調,為愛上帝、愛台灣、愛人類,長老教會在1970年代發表3次聲明,持續關懷台灣社會至今。
高俊明指出,長老教會政治、社會關懷事工是基於信仰,相信「上帝是創造萬物與人類,是真愛、正義、誠實的真神」,上帝要人們「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章8節)基督徒要作光作鹽,潔淨社會的不公義,用愛關懷困苦受壓迫的人。
回顧40年來長老教會政治社會關懷,高俊明從〈國是聲明〉〈我們的呼籲〉〈人權宣言〉等「三大宣言」的發表,提到當年國民黨政府以各種方式打壓、抹黑滲透長老教會,尤其北部大會和總會年會表決〈人權宣言〉前,利誘與恐嚇部分牧長投下反對票,在強大壓力下,長老教會依然以信仰良心與勇氣,發出「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的呼聲,堅持台灣主權與人權。
1979年,美麗島事件後國民黨逮捕高俊明在內多位長老教會人士,高俊明回憶,各國教會組織及國際特赦組織和世界各國支持公義人權的朋友,不斷來信關切慰問長老教會,長老教會在政治迫害的苦難中,反而持續進步,有數萬人來信主成為長老教會的會友。
40年來追求社會公義,高俊明分析,長老教會遭到誤解抹黑,多位牧長入獄、海外人士因支持〈人權宣言〉被列為黑名單,數百名牧長與會友受到情治單位的壓力而離開教會;另一方面,國內外有許多人支持長老教會的努力,特別是普世教協、天主教等肯定並聲援,長老教會沒有因迫害而倒下,依然屹立不搖。經過多年努力,1987年解除戒嚴,1992年廢除刑法100條、政治犯釋放、黑名單解禁,長老教會當年提出的「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等主張也逐步實現,台灣民主自由得以扎根成長。
高俊明認為,對照現在,台灣遭遇更嚴重的危機,國民黨與中共聯手控制台灣,他提醒「明年1月14日若選錯人,台灣將會很黑暗,懇求上帝讓我們明辨是非、善惡、真假,選出適當的人選。」投票與選舉是基督徒公共參與途徑之一,他呼籲選出「誠實、公正、清廉、有才幹又真正認同台灣的人」,邀請眾教會為台灣祈禱,用愛與信心勝過挑戰。
 

公共神學與台灣處境的關連

鄭仰恩:要為弱勢人權努力

【李信仁專題報導】從神學觀點看「公共神學」,台神教會歷史學教授鄭仰恩牧師指出,基督教自始就是公共宗教,但這樣的特質到近代才浮現;公共神學與長老教會加爾文傳統密切相關,台灣教會要努力公共參與和社會關懷。
「基督教自始就是在世界中展現和落實信仰的運動。」鄭仰恩說,教會的本質是「宣教」,而世界就是宣教的場域。基督教「公共」的特質是了解教會起源與發展的關鍵,耶穌就是宣揚「上帝國」信息的政治犯,為此釘死十架;耶穌的死就是公共、政治事件。
相較於初代教會,近代基督教的公共參與較為明顯,鄭仰恩強調,近代西方歷史上,最早涉入公民政治的基督教團體就是加爾文派,以受到加爾文神學影響的清教徒為例,深信「社會參與」是基督徒的天職,社會是實踐信仰原則的場域,以「信徒皆祭司」的精神,致力於追求和關懷公眾權益,並認為基督徒應該關心眾人利益,產生扶助弱勢的關懷行動。
對於公民社會與基督教的關係,鄭仰恩從教會歷史的脈絡中認為,基督教應該在公共領域發揮影響力,如果信仰只是一種隱私和個人的事,那麼,這個信仰就不是一個公共的信仰,與公民社會失去關連,教會和基督徒就無法參與和發揮影響力。
現代的公共神學發展更加蓬勃,二次大戰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對抗納粹,當代美國神學家尼布爾有許多對於基督徒參與政治等公眾領域的看法,近30年來公共神學成為一種新的神學運動,而黑人神學、原住民神學、解放神學、婦女神學、台灣鄉土神學、生態神學、第三世界神學、後殖民神學、韓國民眾神學等都是公共神學發揚的例子。近年來基督教對普世人權最重要的貢獻是「認同他者」的神學理念,從不同於自身的「他者」身上體認獨特的認同與價值,帶來醫治與和好。
由公共神學檢視台灣處境,鄭仰恩說,解嚴後的台灣政經變化快速,加上既有的政治、經濟掛帥,政府與財團勢力強大,「公民社會」發展空間有限,非政府、非營利組織很難主導社會改革,對整個社會發展相當不利;台灣教會要具體回應「鄉土」和「人民」,實踐性別平權,延續過去為政治人權奮鬥,繼續為弱勢人權努力。 
 

長老教會與國民黨的差別

李筱峰:奴僕精神vs.征服姿態

【林家鴻專題報導】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李筱峰教授在「從歷史角度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政治關懷」專講中,提及台灣近代史上有2個重要的外來團體:「長老教會」和「國民黨政權」,雖同為外來者,對待台灣卻是天差地別。他指出長老教會(PCT)對台有3大貢獻:近代西式醫療的引進、新式教育的建立以及本土語言的弘揚。
李筱峰說,早期宣教師馬偕和馬雅各分別在南北引進現代化醫療,成為台灣現代化重要指標;為了宣教,他們甘受逼迫,免費為百姓治病並學習本土語言。PCT在全台設立多所現代化西式大學和中學,致力不受重視的聾人教育;在本土語言發揚上,PCT也為台灣孕育多部台語白話字和原住民語字典,同時創立全台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這份刊物成為今日研究台灣民主和獨立運動的重要史料。「這些人原本跟台灣人毫無關係,卻願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台灣,」著實令人感動。
相較於PCT以奴僕精神服事台灣,國民黨卻是以征服者的姿態到來,且無心治台,讓百姓陷入苦難。國民黨實施世界上最久的戒嚴令,限制人權,更訂定諸多惡法來整肅異議份子,給無辜者冠上「叛亂」罪名。資料指出台灣從1949至1960年間的政治案件,約有2000人遭處決,8000人判重刑,但當中真正的共產黨員不到900人,剩餘多為冤案的犧牲者。面對政府濫權,關注人權與公義的PCT選擇與人民一起對抗政府,結果釀成1979年美麗島事件,多位教會人士牽涉其中遭捕。李筱峰說:「本土化、站在台灣人立場的PCT,勢必與外來統治角色的KMT形成對立局面。」
李筱峰稱國民黨早期大肆推行的「去台灣化」教育為「中國教」,禁止講母語、學習台灣史,一味灌輸大中國國家認同,同時力興「造神運動」,要百姓尊蔣介石為救星,但對PCT來說卻相反,在國民黨灌輸政治鴉片時,PCT忙著幫台灣人解毒,始終與台灣人站在一起。1977年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時,關心台灣前途的PCT基於信仰立場發出〈人權宣言〉,向世界及政府呼籲台灣前途應由人民自己決定,以及台獨的主張。李筱峰稱讚PCT的勇氣,因為當時的黨外人士還不敢提這樣的主張,只敢建議民主化。他最後以聖經「貧窮的,得佳音;受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光明,受欺壓的,得自由。」勉勵PCT今後繼續秉持信仰為台灣打拚。
 

透過參與環保改變外交處境

王俊秀:讓聯合國加入台灣

【林家鴻專題報導】公共神學也包括生態問題,當今暖化日益嚴重,環保更顯重要和迫切。清華大學王俊秀教授在「全球變遷與變遷全球:典範轉移的論述與行動」專講中分享他對國內環保、以及如何透過參與環保改善外交困境。
王俊秀表示,21世紀人類面對的不是從前「髒」的環境問題,而是「生存」的社會問題。最能體會的,莫過於例如太平洋中因海平面升高「沉在旦夕」的吐瓦魯、馬爾地夫等島國。環境日趨惡化的主因來自資本主義過度強調人類及物質中心,市場「看不見的手」成為踐踏生態與社會的「看不見的腳」。
王俊秀說,當今台灣在內政發展上陷入「富裕中的貧窮」窘境,儘管經濟蓬勃、堪稱高科技王國,但在自然和生態資產上卻相當貧乏,「窮得只剩下錢」。例如,我國雖然靠海,但卻沒有海洋文化,國人普遍對海洋不了解,海岸都屬於國家,在政府經濟至上的政策下,多被闢為工業區或焚化爐,拚經濟到最後只剩黑鮪魚及污染文化。
台灣若要自救,典範就得轉移,在思想上從「人定勝天」轉為「天人合一」,王俊秀指出,若國家要永續發展,就得重視環境和生態,以此為前提來發展社會和文化,其次才是經濟和科技,因大地是孕育一切的母親。同時,轉型必是「共轉」,由國家各層面包括科技、經濟、文化、法令、公民參與等同時配合,否則孤掌難鳴。他還提到,當國家政策不符期待時,人民可透過民間團體向政府施壓及藉由拒買來迫使不注重環保的企業轉型,讓國家從追求GNP(國民生產毛額)走向GNH(國家幸福力)的正確方向。
國人常為無法加入聯合國感到苦惱,但何不思考「聯合國加入台灣」的可能呢?王俊秀認為「環境外交」是條可行的出路,台灣的非政府組織(NGO)在國際間相當活躍,參與過不少聯合國等級的環保會議,政府可運用此優勢與NGO結合建立民間聯合國(United NGOs),發展成全球最強的NGO,提供可讓全球民間團體參與培力、論述與行動的平台;同時發展外交,如以抵銷邦交國欠我國的債金之方式來購買對方某塊土地或森林,並在承諾保育下,為世界爭取更多自然生態區域;或是協助太平洋弱小邦交國進行島嶼搶救。「綠色外交」可讓世界看到台灣的貢獻,進而明白如果有台灣,世界會更好,到時「聯合國加入台灣」就不是不可能了。
 

台、中關係和展望

袁紅冰:台灣是不小的強國

【李信仁專題報導】中國異議流亡作家袁紅冰分析台灣與中國關係認為,長老教會在台灣是「高舉十字架的神聖團體」,行上帝公義於人間,他提醒明年大選後至2013年是台灣最危險時刻,中共已經介入台灣選舉,台灣人民必須小心謹慎。
從台、中關係看台灣現況,袁紅冰引用馬丁路德•金恩牧師「我有一個夢」的概念,提出「有夢的國家才有希望,但現實並非如此!」台灣目前存在荒謬的「苟安之夢」,許多台灣人的願望竟是「維持現狀」,這是最大的危機;現在的台灣沒有真正的國際地位,國民黨與中共聯手制台,他質疑「這樣的現狀值得維護嗎?」
袁紅冰提醒台灣人要對台灣有信心,從民主、經濟、科技、文化、宗教等指標來看「台灣是個強國而且不小」,全亞洲只有台灣自己奮鬥,戰勝戒嚴獲得自由,2000年至2008年陳水扁執政期間,自由度達到最高,全球名列前茅的自由國家,雖然馬英九執政後自由度衰退,但台灣是亞洲自由民主勝地,擁有多元文化的彩虹國家。
他強調「台灣國家正名與獨立」是台灣應當追尋的目標,但中共不允許台灣獨立,國民黨權貴「投共賣台」,他感到不平說:「台灣為何要忍受如此屈辱?」中共對台灣的基本態度就是「控制並消滅台灣獨立」,因台灣自由民主形成中國內部極大壓力,受中共統治的15億中國人也會想,「台灣有自由,中國為何不行?」所以中共要遏止台獨,運用各種管道「買下台灣主權」。
觀察當前台灣局勢,袁紅冰批評總統馬英九在各項領域政策配合中共,最近揚言與中共簽訂「和平協議」,中共「和平統一」對台灣來說「是個嚴重的謊言」。他提醒,「明年1月14日至5月20日是台灣的危險時刻」,無論大選結果如何,中共很可能和國民黨合力製造動盪以確保對台控制,明年至2013年春天,中共面臨政權交接,勢必加強對台統戰,必須警惕。
面對台灣面臨的危機,袁紅冰引用電影《賽德克•巴萊》的台詞說:「如果國共和平統一是要台灣卑躬屈膝,那台灣就讓你們看見自由的驕傲。」期待能夠有更多像長老教會的團體站出來,「2300萬台灣人,眾志成城,上帝必然會眷顧。」
 

籌辦講座的意義

楊順從:愛與公義整全教會關懷

【林家鴻專題報導】負責籌辦「從公共神學看風起雲湧的時代」神學講座的台南神學院教牧進修班負責人楊順從牧師表示,這是南神首次以「公共神學」為主題,從較廣的角度、多面向地來探討當今社會上發生的各項重要議題。
事實上,公共神學早在30年前就開始發展,當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正值高俊明牧師擔任總幹事的時代,加上教會在加爾文神學中找到契合公共神學的基礎,於是便開始學習實踐。這是一個美好的傳統,應當持續繼承下去,所以這次特別舉辦講座期盼能幫助神學生及眾教會牧長及兄姊繼承信仰先輩的精神,擴大信仰境界。
楊順從說,近代神學的發展乃承繼從前教父或改革宗神學家「追求公義和愛」的主題,一脈相傳下來的,所以才會有對生態環境、文化、經濟、政治、社會等面向的關懷,但以前教會往往傾向於僅就單一面向進行探討,而未有較全面的視野。
例如政治神學就只有談政治,社會神學只有談社會,沒有從較廣的角度來關懷整個受造界;近代提出的公共神學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它除了繼續繼承「追求公義和愛」的一貫主題,更重要的是,公共神學把這些各個不同的領域整合起來,擴大教會的關懷面,使教會受造界的參與得以整全。
對事實的經驗告訴我們,這些領域彼此環環相扣,而且相互影響,得「放在一起」關心,「這也就是這次講座會邀請那麼多不同領域的專家的原因。」楊順從解釋舉辦這場活動的緣由。
「今天教會『私有化』的問題太嚴重了。」楊順從感慨,這就是我們需要學習公共神學的原因,因為它強調信仰不能淪為「私有化」,自私的信徒變成只追求自己靈命的成長,這是不對的;他舉現今教會界流行的種種特會為例指出,那種太過強調個人造就的教會觀,是狹隘而不足的。
楊順從認為:「公共神學非常重要,比如說今天如果有人失業,你不能只是為他禱告,你還要走出去幫助他。」基督徒的信仰應該從關心個人擴大到關心整個生活周遭、社會,乃至於世界的問題,去幫助社會上遭受不公義對待、壓迫的弱勢者,繼續秉持長老會「上帝國的宣教」精神,為上帝的愛和公義能夠實現在地上而努力。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