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錯亂.生活難過.國家虛無

【李信仁專題報導】總統馬英九將於5月20日就職連任,但近日爆發油電雙漲、美牛進口和瘦肉精、隱蔽H5N2禽流感、「一國兩區」矮化台灣、核四續建、放任財團壟斷媒體、強徵土地拆民宅等議題,引發民怨;長老教會(PCT)最近發起「全民抗漲運動」喊出「主耶穌,救阮!阮真艱苦」,表達人民心聲。

針對馬政府施政表現,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布興•大立指出,政府無預警調漲油電價,造成萬物齊漲,人民生活痛苦;拋出「一國兩區」,矮化台灣國家地位,使台灣淪為中國的一區,馬政府執政下造成台灣嚴重危機,長老教會堅持「道成肉身」與人民同受苦難的信仰,發起「全民抗漲運動」,將人民受苦的聲音帶到上帝面前。

觀察馬政府執政4年,布興•大立認為,「認同」錯亂是馬政府最大的問題,以4月底立法院表決美牛進口為例,國民黨立委不顧反美牛民意執意開放,可見馬英九與國民黨認同的是「黨意」不是「民意」;4年來,馬政府向中國靠攏,簽署ECFA、開放中資,只有在總統大選前喊愛台灣,選後提出「一國兩區」,顯然是認同「中國」大於「台灣」,儼然是用「台灣加油讚」騙票。

除了國家認同,經濟議題上,政府和財團利益共生,政策過度討好財團,不顧人民生計,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指出,稅制不公,財團和富人租稅減勉、國營事業民營化、勞動市場彈性化、社會福利淪為商品,使得資本外移、失業惡化、貧富差距懸殊,少子女化、工作貧窮、人口老化更加嚴重;2010年簽署ECFA,造成台灣對中國投資比率高達81%,對中貿易愈多,台灣貧窮與失業人口愈多。

馬政府傾中、重視財團利益,使中國有機會扶植特定媒體與企業家操控台灣。例如2008年旺旺集團老闆蔡衍明取得「中時集團」所屬中國時報、中視、中天電視3媒體經營權,最近旗下旺中寬頻意圖購併中嘉網路,不少學者警告,如果「旺中案」過關將造成媒體巨獸,危害媒體和言論自由;總統大選前,蔡衍明、王雪紅、郭台銘、張榮發、尹衍樑等企業家和中共一起為馬政府「九二共識」背書,影響投票結果。

面對人民生活困苦和國家社會危機,長老教會總會3月19日發表〈對選後民生議題牧函〉提醒馬政府「應以全體人民福祉為施政最大考量」,瓦斯、油、電是基本的民生用品,政府有責任來穩定,而非以市場機制為由任意調漲,希望政府能聽見人民的吶喊,解決人民痛苦,而不是只顧特定財團利益,如果無法有效改善,「強烈建議馬英九先生在5月20日前宣布放棄連任下任總統。」

5月1日長老教會正式發起「全民抗漲運動」,5月16日在凱道舉行記者會,5月21日至6月20日在全國設12個定點,每天上午8點至晚間8點,牧長信徒與民眾靜坐、祈禱、演講表達心聲,中、晚餐提供稀薄的湯粥「泔糜仔」(&aacutem-mo&ecirc-&aacute),象徵萬物齊漲,人民吃米湯充飢,生活難以溫飽。

不少團體、個人已經陸續展開行動,陳信瑜、王定宇等基督徒民代4月30日起發動「反獨裁、抗亂漲」凱道靜坐,5月14日台獨聯盟等團體展開「來去總統府散步」、17日至20日則有抗議馬政府遊行和大型集會活動,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張德謙呼籲各中、區會眾教會牧長信徒一起站出來,與台灣人民牽手守護母親台灣,為台灣人民祈禱與發聲。

前台南縣長蘇煥智
豐富文化內涵 說動人故事

&nbsp

【李信仁專題報導】「還我西拉雅名!」西拉雅族人、台南口埤教會長老萬正雄5月2日到行政院原民會前靜坐,要求政府正視平埔族人權,承認平埔各族都是原住民族;推動西拉雅文化復育、平埔原民身分補登記的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強調,用平埔、大航海時代等題材豐富台灣故事內涵,提升台灣認同。

政府至今仍未承認西拉雅、馬卡道、巴宰等平埔各族是原住民族,2009年蘇煥智協助台南縣西拉雅族人,到戶政事務所辦理原住民族身分補登記,同年5月2日發起西拉雅與平埔族正名遊行,萬正雄與口埤教會投入西拉雅文化復育與正名運動多年,中央政府無善意回應。

「中國動員台商、財團、派系支持馬英九總統連任,台灣面臨的挑戰更艱鉅,深化台灣認同十分迫切和重要。」蘇煥智今年4月20日訪問台灣教會公報社,分享推動平埔文化復育的經驗強調,馬政府向中國拋出「一國兩區」,台灣陷入「香港化」危機,但台灣與中國完全不同,尤其17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台灣與文明史上首波全球化接軌,西拉雅率先邁向國際,馬政府簽ECFA卻將台灣鎖進中國。

蘇煥智指出,16世紀後期與17世紀初,台南市大部分仍被台江內海覆蓋,新港、麻豆、蕭?、目加溜灣、大目降、大武?等西拉雅聚落是對外交流通商的重要港口,大批船隻停泊,貿易蓬勃,隨著荷蘭、中國通商頻繁,漢人移民增加,西拉雅族從農耕走向商業,擅於農耕的漢人大量墾植,但水土保持技術不良,水患頻繁,導致泥沙淤積,不到300年,台江內海快速陸化消失。

蘇煥智說,西拉雅、平埔族、台江內海有說不完的動人故事,透過西拉雅語言與文化復育,再現西拉雅原始部落風貌,使人能接觸活生生的歷史,以此提升對台灣和土地的認同。

書法達人陳世憲
開創意象書法 寫在地情感

&nbsp

【林家鴻專題報導】2008年,法國里昂展出一系列「台灣現代書法」作品,書法家陳世憲的創作《台灣爸爸和媽媽》,以故鄉白河鎮父母的對話為內容,在獨創「意象書法」的「故事」呈現下,意外吸睛,不會漢字的老外都能懂;灰色筆觸訴說父親並非嚴厲分明,紅綠色是如蓮花溫婉的母親,筆尖時而圖畫,時而毛筆,夫妻相處智慧和真情,在粗細濃淡等變化中展露無遺,白河首度連結巴黎,陳世憲一展成名。

里昂高等師範學院教授高格孚肯定陳世憲書法的在地化,是古書法朝台灣認同的一大突破。陳世憲主張,台灣書法一向崇古,許多「大師」寧於守舊,也不願冒風險改變,但楷篆行草等「標準化」碑帖,是古代中國帝王的美學,離百姓遙遠,一味模仿不但與時代脫節,在呆版、無個人特色下,更淪為自憐自艾的書房把戲,與本地無關,更難引發現代人共鳴。

為了開創台灣書法,陳世憲閉關13年,拋開過去觀念,藉觀察自然、品茗、記錄生活、談天、了解歷史,將藝術回歸生活體驗,發展出根植在地、融入個人情感、彩色圖畫式的「意象書法」,每幅字都有故事。他說,書法唯有跳脫文字框架,著重字義表達,才有出路;有次教學生寫「溫泉」,他帶大家去泡溫泉,出爐作品或躺或坐,頗為生動;也帶學生分辨椰子樹和檳榔樹的軀幹,尋找線條之美。

《台南人》也是他的「意象」之作,厚重線條代表台南深遠歷史,「台灣」輪廓呈現其為「府城」,而「人」的長筆則是期許邁向國際,黃橘色象徵鳳凰花開的燦爛。不僅結合圖畫,也賦予文創業新的開發契機。近來他將作品印上手機殼、衣飾、抱枕、燈飾等,與更多人分享生命感動,也藉此行銷國際。

在書法界認同錯亂時,陳世憲開闢「台灣現代書法」之路,他說,台灣人被禁閉太久,缺乏自信,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事物值得留意與紀錄,書法應誠實面對台灣土地、族群、歷史發展的軌跡。

停看聽&mdash&mdash台灣認同的誤會

&nbsp

【特稿蛘q上頭而來、用以見證耶穌的能力(屬靈的恩賜)。

根據使徒與門徒的傳道記載,張瑞賢表示,聖神降臨在基督徒身上是為了使人得益處,賜予「使人歸向主的能力」,包括言語、權能、聖靈、信心與為人等方面。除了幫助人結出「聖靈果子」,如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等屬靈生活特質,也能得著先知傳道、辨別諸靈、看異象、作異夢、說預言、方言、行異能等恩賜,使更多人求告主名,教會得建造,榮耀主名。

「保羅要我們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這是我們該有的態度,」張瑞賢表示,聖神隨己意將屬靈恩賜分給各人,表示每個人都能領受,除了聖靈果子,可領受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屬靈恩賜,如此便能與主同工。

張瑞賢以聖經「因為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正如你們知道、我們在你們那裡,為你們的緣故是怎樣為人。」(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5節)表示,擁有聖神恩賜與聖神果子的生活是健全的基督徒生活。

高雄中會右昌教會陳見岳牧師

聖靈的洗帶來恩賜能力

【林家鴻專題報導】相對於一般長老教會牧師對靈恩運動的態度,高雄中會右昌教會陳見岳牧師,選擇「向聖神開放」。他坦言,從前他也是堅守加爾文神學的「基本教義派」,視靈恩教會為洪水猛獸;不過,自從他以更寬廣的角度研究、並親身經歷後,才發覺自己非常狹隘;思想改變,牧會方式也跟著改變,右昌教會如今每年以60人以上的受洗人數增長。

陳見岳表示,神學上對聖神的看法,有自由派、靈恩派、福音派等諸多派別,這些主張各自只說對了一些。一般教會對聖神的認識並不夠,較少經歷祂,對聖神具體在做的事也經常不提,導致變得名詞化、空洞化;一個人信耶穌後,聖神「內住」,重生得救、認識聖神是真理和安慰的靈固然重要,但還不夠;基督徒還需經歷「聖靈的洗」,開啟與祂的親密交通,並「領受能力」在生活中與祂同工。

陳見岳說,大部分長老教會囿於本身傳統的神學框架,不了解「聖靈的洗」,雖然強調聖神內住,卻沒有經歷祂,很少將聖神當作位格,與祂面對面談話、相交;他說,既然聖神是三位一體上帝中的一位,「聖靈也是耶穌和上帝的靈」,內住人們心中的祂,會希望我們與祂交通,只有讀經、禱告是不夠的,不能以理性將祂束之高閣。

「一個人要得著救恩沒問題,但要得著能力,就得經歷聖靈。」陳見岳接著說,當人非常渴慕與聖神交通,經歷祂的同時,便能得著「從聖神來的能力」,也就是屬靈的恩賜(Gift)──神樂意給每人的「禮物」。為的是幫助基督徒服事,像昔日的耶穌和門徒一樣,成為上帝器皿,歸榮耀給牠;不過,一般人往往因著對聖神誤解,在缺乏相關經驗下,對方言、醫病、趕鬼、哭叫等聖神工作下的神蹟和恩賜,感到恐懼,因而不敢追求,錯失上帝恩典。

陳見岳強調,當今靈恩派教會追求聖神充滿並非神祕主義,也不會叫人失去理智、偏離或忽略聖經、不重視社會改造,其最重要的目的乃是,叫人謙卑虛己、持續渴慕並敬拜上帝、積極傳福音等。自從右昌教會全面小組化、向聖神開放後,不僅他在服事上更有力量,每天早上5點到7點的讀經和禱告,兄姊也都踴躍參與。「人靠自己很有限,教會若要戰勝軟弱,獲得持續服事的動力,讓聖神大大作工,關鍵在於教會牧長先要突破既有神學框架,向聖神開放。」

壽山中會鼎金教會宋信樂牧師

靈恩不是復興唯一途徑

【林家鴻專題報導】關於聖神是什麼,加爾文在其「聖靈論」中描述:「聖靈注入萬物,使他們生長,在天地中賜他們生命,聖靈無界限,不屬於受造者,反而將力量注入萬物,將生命吹入他們至深的所在、性命的表現與所有的活動,祂確確實實是上帝的靈。」壽山中會鼎金教會宋信樂牧師說,聖神的活動範圍廣泛,不論是親近大自然,或是日常生活中,皆可感知祂的存在;因為有祂,萬物才得以生長,人的心靈才能更新、成熟,追求真善美,以至社會有序,榮耀歸神。

談及聖神降臨對基督徒最直接的幫助時,宋信樂表示,聖神感動會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是罪人,因而能謙卑虛己,渴慕上帝,實行祂公義與美善的旨意。相較於靈恩運動者,他認為長老教會加爾文的聖神觀較為寬廣,強調內在感動及靈性充實的同時,也注重如何在生活中將聖神表現出來、活出基督的後續行動,可說是「內外同工」。而靈恩運動者常將聖神簡化為教義、神祕主義,或是在教會中追求靈命的過程。

「我確信聖神是超自然的。」宋信樂說,人在體驗大自然或日常生活中,就可經歷到聖神感動和引導,例如:在大自然中感覺到造物奇妙,因而稱頌、敬畏上帝;音樂家體會聖神內住,突然靈思泉湧,寫出美妙詩歌;人的生命奇妙轉變,結出「聖靈九果」,守秩序,擁有好行為;見社會的不公義,發出義怒,挺身而出,關心弱勢等等,這些都是聖靈工作的外在表現,都是頭腦無法理解的超自然現象。

宋信樂說,當然,聖神也會以靈恩派教會所主張的說方言、預言、醫病、趕鬼等超自然方式作工,長老教會對此一向尊重、不排斥;但他強調,聖神是浩大無邊的,人所理解的只是億萬分之一,不認同「唯有」透過靈恩經驗才算經歷聖神的說法。事實上,靈恩現象只是聖神工作方式的一小部分,不能加以擴大、絕對化,將聖神僅侷限於某一現象或場域,因為還有其他很大部分是不容抹煞的。

長老教會常遭某些靈恩運動領袖,以教會內無靈恩現象,被稱「不屬靈」,但宋信樂說,其實,不走靈恩路線,也能經歷復興,鼎金教會的會友好幾百人,青年也因他們之間的愛心陪伴,很喜歡到教會查經和活動;有弟兄時常也以自己過去失敗、痛苦的經歷,到處傳福音,火熱程度任誰也無法澆熄,這些都是聖神的工作。靈恩雖是聖神的現象之一;但並非與聖神同工的唯一途徑。

信仰與教制委員會主委羅光喜牧師

長老教會所告白的聖神

【特稿彼此世交而非常熟悉,因此當地基督徒的家庭對信仰是否敬虔或真實,街坊全都看在眼裡,社區也非常了解教會的平日活動,所以對這裡的村民傳講福音,需要用更迂迴的技巧,從社區工作開始進行。

長老教會總會推動「一領一•新倍加」運動,於今年3月間,曾經召集各中區會分享各自預估倍加成長的數字目標。陳治國表示,一領一既然是傳福音,這對教會與傳道人而言,當然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不過,對於榮隆教會來說,傳福音的概念不能太過簡化,也不能單純的以為在漁村裡宣教可以像在都市一般,透過舉辦各樣社區活動的方式接觸街坊,然後就可以看到領人踏進教會的果效。

陳治國指出,宣教在當地漁村不能單純簡化的原因,除了漁村非常迷信民間宗教外,鄰里的互動也都是超過4代的世交,因此社區裡誰家發生了什樣的大小事情,街坊的人無一不知;換言之,教會信徒信仰耶穌的態度是否真誠或名符其實,絕對逃不過街坊眼目。因此對於這裡,靠口傳宣教將事倍功半,更需要在社區中有好見證。

「傳福音成功的關鍵點,在於我們準備好了沒?」他進一步說,漁村所以會迷信,除了因為出海捕魚是項看天吃飯的工作外,高意外風險的捕魚工,何時會發生不測,無人能預料,因此人人心存不安。釘根在漁村的教會,如果能夠在村民最需要的時候給予適時幫助,村民便能夠知道教會的重要,甚至願意踏入教會、認識耶穌。

榮隆教會有對夫妻改信耶穌而受洗的見證,令人動容。該夫妻的兒子利用漁船走私毒品,而兒子被捕入獄後,街坊的指指點點與遠避的身影,都令這對老夫妻無地自容,只有教會給予關懷,這對自責不已的夫妻深受感動,因而走進教會,認識了耶穌。對此,陳治國表示,榮隆教會的大門隨時打開,目的是在有需要時成為討海村民的避風港,更重要的是,透過禮拜與聚會的時間,引領信徒真實地遇見上帝,也唯有如此,教會才能夠在村民感到最無助的時刻,適時給予最大的安慰與幫助,然後引領村民認識耶穌。

台南中會楠西教會黃茂全牧師

引外界資源 &nbsp呼朋引伴查經

【林家鴻專題報導】2009年年底,台南中會楠西教會成功號召民眾捐款,將紙風車劇團引入社區,讓地處偏鄉、缺乏藝文資源的孩童,也能享受「國家劇院級」的美學與創意演出。此事經媒體報導,一度傳為佳話,然而隨著新聞熱度減退,楠西鄉似乎也漸為世人淡忘。不過,教會的關懷猶在,當初募款發起者呂莉莉師母及黃茂全牧師仍駐守山城,散播祝福。

黃茂全表示,楠西鄉民大多是因工作緣故,從左鎮一帶移居的平埔族果農,但漢化後失去本身文化和語言,迷信民間宗教,儘管不排斥教會,但總存在一種莫名的芥蒂。黃茂全致力拉近教會與社區的距離,社區青少年、兒童宣教即是一環;得勝者課程是黃茂全的宣教利器,他在鄉裡「最高學府」楠西國中教了10年,學生不計其數。呂莉莉則深耕小學,當義工媽媽,與年紀相仿、同樣有孩子的婦女培養感情,有機會便邀到教會參加活動。

教會人力及經費不豐,但黃茂全夫婦懂得運用關係,引外界資源來彌補兒童的需要,曾與信望愛基金會合作,邀李天祿創辦的亦宛然掌中劇團到教會演出「馬偕在台灣」,傳福音同時,也讓教會內外的親子學習布袋戲史及操作。談及寒暑假從都市到楠西的短宣隊,黃茂全認為教會固定較佳,感謝台南大專中心連續5年以上開辦夏季學校。

原本教會週間無聚會,但黃茂全發現,90位會友中,因教育程度不高、務農繁忙等,對聖經較不熟悉,於是2年前開辦週四「家庭查經班」,每週開車離開教會所在市區,花半小時上到山腰間的會友家帶查經。每到此時,街頭巷尾便會呼朋引伴,來聽他講聖經;不識字的說他不會唸,黃茂全便有耐心地「我唸一句、你唸一句」,帶對方熟悉經句,並笑著說:「多唸幾次就會了。」

後來,兄姊不僅更認識聖經,也熱心參與教會活動;黃茂全還引入「歸納式查經」,在每個主日前半小時進行,儘管長執多住在新化等外地,會友清晨5點仍得務農,但時間一到各人無不殷勤趕來,讓他直呼「足感心」。大家也常送他水果,多到還得轉送他人。

黃茂全說,去年教會剛升大學的青年開始會自己設計夏季學校課程,台南大專由主導轉向支援,對於教會的成長,他滿心感謝;深知拉近居民與教會的距離相當困難,但他會一直待在那裡,繼續打拚,盼大家為教會代禱。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