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傳播信仰 現代宣教利器

&nbsp4月17日齊來重視大眾傳播主日 &nbsp教會應善用媒體傳福音作主見證

2011年4月17日為長老教會總會所訂之「大眾傳播主日」,目前長老教會的大眾傳播事工除了新眼光電視台提供優質節目外,各地方廣播電台也有許多在地牧者在空中發聲,更有《台灣教會公報》以文字提供信仰造就,盼有更多人成為公民記者,一起運用媒體傳福音。

&nbsp【林宜瑩專題報導】您看膩了家中有線電視立場偏頗、充滿意識形態的政論節目嗎?您每天翻開報紙時,是否會因為充滿煽色腥的內容而感到焦躁不安?或者,當你坐上汽車駕駛座,想聽聽廣播電台,卻沒想到,轉來轉去,賣藥廣告早已占滿所有頻道?要不然,在家上網到社群網站抒發心情,還是看看朋友間有沒什麼最新訊息,卻常常質疑,到底在網路上的訊息,真實性又有多少?

對於媒體宣教的看重,已是教會牧長兄姊的共識,因此每年4月的第3主日,長老教會總會訂定了「大眾傳播中心奉獻主日」,讓更多兄姊了解長老教會在大眾傳播宣教上的努力。大眾傳播基金會從2001年成立,到2008年新眼光電視台開播,原本被教會界抱以高度的期望,沒想到在有線頻道播出近2年時間,因經營策略失當等因素,面臨積欠龐大債務、營運不善的危機,於2010年上半年走過黑暗低谷。所幸在總會及眾教會大力幫助與奉獻、代禱下,負債情況已大幅改善,並在2010年8月1日於中華電信MOD第103頻道復播。

目前,新眼光電視台除在MOD復播外,也期望透過網路以電子報、社群網站、網路電視、代禱特刊等管道來呈現,以「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正面、積極、愛的人生觀」來製作優質節目,更以「健全財務、量入為出」為首要考量。為了讓眾教會牧長兄姊了解新眼光電視台的近況,傳播基金會董事長徐光川也發出牧函,希望大家能在大眾傳播中心奉獻主日時,更加為媒體宣教事工來關心、代禱與奉獻。

除了關心新眼光電視台的發展之外,提到大眾傳播,也讓我們想到,巴克禮牧師在1885年6月12日所創立的台灣第1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也就是現今的《台灣教會公報》,迄今擔負近126年文字宣教事工的任務,期間與台灣走過數度政權更迭。秉持信仰勇敢發聲的特色,除了經歷1942年被日本政府強行停刊外,也在1987年因刊載228事件始末,被國民黨政府警備總部扣押。

為因應時代潮流,讓更多年輕人的靈魂得救,去年12月27日,《台灣教會公報》的網路報TCNN(Taiwan Church News Network)舉行啟用典禮,並在2011年1月正式運作,讓實體報紙的內容透過網路,讓更多使用網際通路的年輕人看到,而且,在即時訊息的發布與以影音呈現新聞現場上,TCNN可以更容易來運用。事實上,《台灣教會公報》也期望透過TCNN平台,讓公民記者的作品有發表的平台,大家是否也注意到,TCNN的英文縮寫,正是《台灣教會公報》要成為台灣CNN的一種宣告!

其實,除了電視、報紙、網路外,教會界也非常重視廣播電台的影響力,例如彰化中會與嘉義中會,也會透過地方性電台,在節目中將個人見證及基督福音在空中播送,藉以影響更多人;在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的邀約下,《台灣教會公報》總編方嵐亭與南與北出版社總編吳信如、前《新使者》雜誌總編林淑芬也聯合主持「真心真情惜台灣」節目,並定期宣傳原宣農產品。

在可看見的未來,教會媒體將在這天災人禍頻繁的世代中,扮演安定人心的重要角色,但如何更加發揮影響力,讓媒體成為宣教的利器,則需要眾牧長兄姊的關心代禱與大力的奉獻。

地方廣播電台

空中播音 突破封鎖傳講平安

&nbsp【邱國榮專題報導】在許多具有地方特色或經營福音色彩的廣播電台裡,經常都可以看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長的身影穿梭其間,他們透過廣播,將聲音傳遞到收聽戶的耳裡,而且行之有年。其中,嘉義中會數十年來在地方廣播電台中,累積了相當多位的廣播節目人才,而且節目經營的實力,可以在地方辦起「聽友會」;此外,彰化教會也經營電台節目、以個人身份經營廣播節目者也不一而足。追溯淵源,其來有自,早於地下電台風起雲湧的戒嚴年代,長老教會就有不怕被政府抄台、被抓的傳道人或會友,利用空中頻道,穿破被禁錮的言論自由,傳講上帝的公義與平安。

嘉義之音電台FM91.3的節目「嘉義介有情」,是嘉義中會大傳部經營多年的有聲節目,在地方深獲好評。該節目資深主持人、大林教會牧師康文祥表示,嘉義中會裡有許多傳道人或長老,投身廣播節目主持人,追根歷史,與衝破國家壟斷的媒體有關。他指出,「嘉義介有情」節目內容多元,兼具福音、詩歌、教會活動報導與時事評論,多年來已經培養出一群聽友,為此,大傳部便舉辦過聽友會,而且還不遺餘力舉辦廣播人才訓練會,將經驗傳承給有心的後繼新血,願意委身廣播宣教。

關懷電台FM91.1「疼的點心攤」,則是彰化教會經營的廣播節目,收訊範圍是苗栗以南至雲林等地皆可收聽。彰化教會牧師李智仁表示,節目內容有地方上愛的小故事與介紹聖詩的由來背景,還有報導彰化地區跨教派的地方教會活動,以及邀請在地醫師、藥師談醫療與用藥等常識,節目設定的收聽對象是老人家,全程以台語播音。

至於個人方面,總會助理總幹事許承道牧師,他從地下電台主持帶狀節目開始,至今於台北佳音電台的「溪水邊」節目,資歷稱得上是資深廣播人。許承道就打趣說道,曾經搭計程車,司機認出他的聲音後,好意讓他免費乘車,甚至一次在麵攤用餐,麵攤老闆也是聽出他的聲音,大方請客,還附贈一碗麵要求他帶回家給師母吃。

公民記者

獨立報導 擺脫商業關懷在地

【李信仁專題報導】網路、影音設備普及,公民記者(citizen reporter)日漸受到重視,脫離主流媒體或財團控制,用獨立身分報導和評論,關懷傳統媒體忽略的領域;國內有不少活躍的公民記者參與社會改革。長老教會8月將舉行「在地記者研習營」,配合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TCNN)平台,期待更多人成為各地教會的公民記者,分享消息和感人故事。
近年網路工具發達,越來越多人使用網路工具成為公民記者,主動發掘傳統媒體忽視的議題,立場和風格鮮明,雖然不見得熟悉新聞常規,但提供更多有意義資訊和觀點,成為一股新興勢力。
2010年12月從突尼西亞引爆的「茉莉花革命」就是網路與公民記者展現力量的例子,一位青年擺攤被取締而自焚的畫面,透過網路迅速傳開,網友紛紛串連聲援,加上許多公民記者揭發政府腐敗、貧富差距的現象,呼籲民眾團結推翻政府,導致總統班阿里結束23年統治下台;這股革命的聲浪更蔓延到埃及、中東、中國等地。
台灣的公民記者影響逐漸擴大,2008年底陳雲林來台爆發街頭抗爭,大批網友發布消息、照片,揭露民眾被警察毆打逮捕的事實,引發「野草莓學運」;2009年88水災,幾位原住民青年組成「莫拉克新聞網」報導部落災情,持續監督重建情況;去年苗栗「大埔農地事件」是網友與公民記者揭發;獨立媒體人朱淑娟更以公民記者的身分獲得2010年「曾虛白新聞獎」與「卓越新聞獎」的公共服務報導、平面報導即時新聞等獎項;她曾在《聯合報》多年,長期深耕環境議題,2年前被資遣,在個人部落格「環境報導」中撰寫新聞,呈現主流媒體看不到的消息。此外,多位基督徒成為公民記者,如台北中會北門教會會友楊武男,長期記錄台灣社團與教會活動,呈現「台灣公義行動教會」動態;彰化和美教會牧師江孟哲用「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分享教會活動訊息。
2011年8月17日至19日長老教會總會青年、教社、大專委員會與台灣教會公報社、新眼光電視台將在長榮大學舉行「在地記者研習營」,鼓勵和培育更多的基督徒公民記者。即日起開始報名,報名詳洽:02-23625282轉248,柴毓美小姐。
新眼光電視台

優質節目 走過低谷為主發光

&nbsp【林宜瑩專題報導】雖經歷死蔭幽谷,卻不致遭害!這是新眼光電視台全體同工的親身體會。新眼光電視台2010年遭遇撤頻、人事精簡等過程,仍堅持要給台灣人能有新眼光來看事物,有新啟發、新體驗、新生命,得到新的喜悅。新眼光電視台董事長徐光川表示,在總會及眾教會的全力支持下,使新眼光電視台能重新出發,有更好的發展,對此,他要代表所有新眼光同工表達衷心的感謝。

經撤下有線頻道的重大挫折後,新眼光電視台為減輕營運負擔,也將人事精簡為15人,並持續透過電子報、季刊與網路平台,把新眼光電視台最新狀況及節目介紹,讓關心的牧長兄姊掌握最新進度;另外,也力邀退休牧者給予協助,透過電話請安與教會牧長兄姊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為籌措營運資金,新眼光電視台也推動「TV寶寶,餵我寶寶」,以環保紙盒做成的零錢撲滿,集小錢成大錢,讓媒體宣教能繼續向前。

若關一扇窗,上帝會開另一扇窗!在2010年8月,新眼光電視台取得中華電信MOD103頻道,順利開播,也特別強化網路直播的服務,在節目製作上,更是量入為出,內容上也很用心,新增「合祈美好」、「耕心人生」、「優美台語」等優質節目,深獲閱聽眾的肯定與讚賞。

4月17日是總會所訂「大眾傳播中心奉獻主日」,徐光川在寫給眾教會的牧函上,先是感謝總會與眾教會的關心、代禱與奉獻,讓新眼光電視台雖走過營運期的低谷,卻仍能在大家體認媒體宣教重要性的共識下,繼續給予大力支持,使新眼光電視台在重新尋求新局面時,有強大的屬靈後盾,站穩腳步再度為主來贏得更多的靈魂。

徐光川指出,一般電視台以商業利益為考量,新眼光電視台一向以提供優質節目、改變人心為唯一考量,縱使過去因經驗不足有過營運低潮,但只要大家能持續支持,新眼光電視台一定能發揮正面的力量,透過媒體宣教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新眼光電視台2010年支出為新台幣1694萬元,各種奉獻為1600萬元,已大幅縮減支出;2011年則期望能有4020萬的奉獻,其中還包括500萬的負債還款額度,徐光川盼望眾教會能持續給予代禱、奉獻,讓媒體宣教繼續走下去,他相信,最後一定可以讓新眼光電視台重回有線頻道,為主發光。

台灣教會公報社

文以載道 免費贈閱提升信仰

&nbsp【林宜瑩專題報導】當每主日大家在教會裡拿到《台灣教會公報》、《耕心》週刊,或者是《新眼光讀經》手冊、《頌音集》時,您知道這些教會消息、見證分享、靈命更新、提升敬拜的刊物,都是出於台灣教會公報社48位正職同工,與30位義工、工讀生辛勤努力下所努力的成果嗎?

公報社社長陳祐陞牧師表示,上述刊物是由公報社文字事工部來負責,《台灣教會公報》每週約發行2萬1000份、《耕心》週刊每週18萬份、《新眼光讀經》手冊每季4萬9000本、《頌音集》為1萬1000份。

公報社另外還有營業部與行政部,營業部設有出版與台南、台中2門市,除包括了《Interpretation解經釋義叢書》等神學、福音書籍的出版外,還有週曆手冊、月曆及程序單等產品,每年也會不定期舉辦「讀書會帶領人」種子培訓、幹事研習營、天路讀經課程,以及在門市舉行《耕心》週刊作者分享會,讓主內牧長兄姊透過文字、閱讀來穩固信仰、深化靈性。

總編輯方嵐亭表示,為回應總會「一領一.新倍加」運動,要達成每戶1份公報的目標,每週發行量需要4萬5000份至5萬份,需要很高的費用;現在年輕人也多在網路上閱讀,因此,教會公報社在去年底舉行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TCNN)的啟用儀式,期望透過新聞網的誕生,得著更多年輕人的靈魂;而《耕心》目前也是全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福音單張,成為撒種事工的最好利器。

無論是《台灣教會公報》、《耕心》週刊,還是《新眼光讀經》手冊、《頌音集》,都是「免費贈閱,歡迎奉獻」。台灣教會公報社全年總經費為新台幣1億700萬元,其中3成需要眾教會奉獻,盼望萬事互相效力下,能讓台灣教會公報社成為榮神益人的活見證。

壹領壹與一領一

&nbsp【特稿╱蔡尚志】自從家中裝了壹電視電視盒,並加入他們的會員後,總是三不五時會收到他們公司的廣告。這些宣傳主要是要我們邀請更多人安裝電視盒,不但免費安裝,還可以得到許多贈品及參加抽獎!

看到如此積極推廣,如此誠懇邀請,我忍不住給這行銷取了個名字:「壹領壹」!這真是很有趣的行銷;因為壹電視台沒有取得政府頻道執照,所以無法在既有的有線、無線平台播出,必須另外開闢一個全新的平台,以網路電視(IPTV),透過網路與機上盒,壹電視的節目也可以送到各個家庭。

這個全新媒體很敢經營,1年前的此時還在籌劃階段,就已聘用了600多位員工,它也高薪禮聘好幾位線上當紅主播來報新聞,一般節目主持人也都是知名藝人。新聞不管藍營、綠營,有瑕疵就爆料!不惜成本製作精緻報導節目,綜藝節目獎金也大方放送。現在缺的只是觀眾,雖然號稱已接近10萬收視戶,但他們仍不安於現況,積極發送電視盒,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夠來收看,並享受這些好康的贈品與獎金。稍早曾有市場消息流傳,壹電視訂定的目標是100萬的收視戶!

為迎接長老教會宣教150週年,我們總、中會已經開始一連串相關的宣教活動,期盼透過「一領一.新倍加」運動,達到30萬信徒,增加150間教會,派出15位宣教師的目標。看到近來總會所辦的一些相關活動,很多中會與牧長積極參與,實在令人高興。然而,似乎還有很多教會對宣教的事工,還是默默又低調地進行,許多會友恐怕也還不是很清楚相關的目標與具體行動的方法。

從壹電視「壹領壹」來看我們的「一領一」,實在很羨慕壹電視資本夠,又敢花;但除了錢的因素,策略的操作,行銷、媒體、廣告的充分利用,確實發揮很大的成效,讓這開播不到3個月的電視台的收視戶與知名度就有如此大的成長。

我們在宣教的目標與方向是如此的明確,但在媒體的運用以及行銷手法,卻仍然明顯不足。我們除了沒有好好使用這些新時代的工具與方法外,每個人對宣教的積極度與企圖心,也遠不如商業團體擴展版圖的衝勁。賺得靈魂豈沒有比賺得金銀更重要與迫切嗎?各位兄姊,一起來「一領一」,為宣教來努力吧!

用社群網站集結力量

&nbsp

【特稿╱邱國榮】根據美國遊戲開發商Kabam指出,台灣目前有1500萬使用「臉書」(Facebook)社群網站的人口;臉書使用人透過電腦或手機,可以快速分享自己或他人的文字、動態影片或靜態照片,達到交友、迅速集結的目的,同時,臉書也成為引爆社會改革或政治革命的新利器。

最近,掀起波斯灣地區推翻獨裁政權的浪潮,就是透過臉書促成,而且烽火連天,延燒至中東、北非,甚至導致了歐美組成聯軍,出兵攻打窮兵黷武、堅持不下台的利比亞狂人格達費;臉書如此力量,就連一向強硬的中國政府也立即防禦、祭出鐵腕,防杜革命的浪潮在中國發生。

至於國內,有2009年的88水災,當時善用微網的台灣人,利用噗浪串聯資訊,每分每秒更新資訊的內容,協助政府救災;迫使中央在災後檢討的工作項目中,提出強化災難資訊整合力的要項;及至後來的反對國光石化、搶救白海豚、催生《法官法》與「台版梅根法案」的白玫瑰運動、搶救大苗栗埔農田、廢除博奕條款、反對東部區域發展條例草案,以及反對核能的政策,還有平地人協助原住民共同追求自治等諸多社會改造運動,均是透過微網,以超過以往10倍數的速度,號召人民上街爭取權益。

從這些國內外的例子,可以看出,臉書等社群網站確實可以凝聚社會共識、朝向正向價值提升的工具,難怪人稱擁有5億使用者的臉書是世界的第3大國。

對於強調釘根本土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來說,臉書未嘗不是教會可以善用的工具,相信未來藉由臉書等社群網站日趨強大的集結趨勢,遇到要求教會改革的聲音,也能夠猶如吸飽海面水氣的對流雲,吹向陸地而下起傾盆大雨;包袱陳舊的長老教會,或許也可藉由這樣的機會,洗淨若干塵埃,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長老教會擁有許多大眾傳播資源,但由於組織龐大,連結不易,需要各機構協力整合,方能做最有效之利用。圖為長榮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攝影棚,擁有先進節目製播人才、器材與空間,可惜設備的使用率偏低;如何找出實際可行的合作模式,善用各傳播單位現有的軟硬體,推動長老教會大傳宣教事工,值得我們一起研究。(攝影/林郁珊)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