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養會友顧家庭 教會女傳真偉大

&nbsp

5月8日是母親節,隨著職業婦女的比例增加,年輕一輩的女性在職場與家庭需要兼顧之下,晚婚、少生,甚至不婚、不生的情況也愈來愈常見。在現代母親無暇照顧較多兒女,社會氛圍也瀰漫著小孩難教、養不起等想法之際,成為母親,也就更加需要勇氣。

本期《台灣教會公報》特別以女性牧者為例,教會女傳常常身兼許多不同的角色,在職場上既要牧養會友,在家庭中也需要陪伴先生、照顧兒女。母親節到了,別忘了向這些女性牧者說聲:「辛苦了!」

女性牧者身兼不同角色 &nbsp透過母親節記念女傳犧牲與付出 &nbsp省思職場與家庭平衡

&nbsp

【李信仁專題報導】許多女性牧者身兼母親、妻子和教會服事等多種角色,非常辛苦,2010年國道3號走山事件賴德卿牧師的丈夫葉茂竹罹難,提醒教會要多關心女牧者,特別是因變故造成的單親母親,即使身為牧者,仍然面臨好媽媽、好太太與好媳婦的壓力和期許,母親節來臨記得給媽媽一個擁抱,多多關心辛苦的「媽媽牧師」。

相對於許多亞洲國家不允許女性擔任牧職,如印度長老教會不准女性當牧師、長老,身兼母親和牧師等多重身分的女性在台灣教會則十分常見。台灣女性牧者日漸增加且擔當重任,長老教會努力從聖經與神學論述、信仰教制與法規、禮拜、聖詩、人才栽培等,使婦女在教會發揮恩賜,鼓勵女性牧者承擔重責,為教會注入有如母愛般的溫暖和幸福。

2001年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出版《婦女聖經註釋──新、舊約》以女性眼光為主體和多元觀點的聖經詮釋,使信徒了解耶穌所宣揚的上帝,不是一位支持父權體系而歧視女性的上帝,常用「母親」表達上帝慈愛憐憫的溫柔形象,不再只有「天父」的稱呼,肯定女性,尤其母親在教會與社會地位。進而反省社會或教會裡女性尊嚴被漠視、受壓迫的情況。

除了聖經詮釋,長老教會從禮拜和聖詩編選中,提供教會設計母親節禮拜的參考,2009年新版《聖詩》收錄的盧安達詩歌〈咱著歡喜〉(Munezero),當中歌詞「咱著感謝老母疼痛」、「求主賜福所有老母」,此外〈為著美麗的地面〉唱著「為著阮出世以來,所受一切的慈愛」以及〈老母早導子兒〉等歌曲都很適合母親節吟唱,新版《聖詩》也有配合母親節的啟應文。

母親節的由來與女性推動社會進步和人權發展有關。20世紀初,婦女爭取投票參政權的運動在歐美紛紛展開,美國衛理公會信徒安娜賈維思(Anna M. Javis)受婦女平權運動的啟發,1907年在費城舉行母親安娜麗絲賈維思(Anna Rees Jarvis)過世2週年追思禮拜,那天是5月第2個星期天,教堂用母親最愛的白色康乃馨佈置,象徵母愛的溫馨、純潔和永恆,隔年也同樣舉行。之後,安娜與多位朋友展開「投書運動」(letter-writing campaign),寄信遊說政府首長、議員、企業家等,希望訂定全國性的母親節日,不只是她對母親思念,希望擴大對全天下媽媽的敬意,鼓勵眾人「愛要即時」,趁母親在世時表達對她們愛與感恩,珍惜家庭與母愛。

另外,當時的婦運成員大多身兼母親角色,但經常被忽略,因此透過母親節,提醒大眾肯定女性,尤其是母親對家庭與社會的貢獻,呼籲給予女性、媽媽有平等權利,女性能夠參政和投票;投書運動擴及全美,促成母親節成為全國定節日並遍及全球。

母親節運動帶動女性參政和社會改革,同樣的,台灣女性基督徒對教會和社會貢獻良多,近年來女性傳道人倍增,2010年統計長老教會女傳約430位,退任沒有牧會的有52位,已經封牧的超過240位,已婚且當母親佔多數,有多位是獨自扶養子女,維持家庭的單親母親牧者。

1983年成立的「台北婦女展業中心」是長老教會社福機構,關懷單親婦女是主要事工之一,婦展秘書長陳瑪利在4月26日第56屆總會通常年會分享,婦展幫助許多遭遇失親、婚變的單親媽媽勇敢站立,而她本身是單親傳道師,用過來人的身份,更能體貼與陪伴單親媽媽。

長老教會設置性別平等委員會,去年第55屆總會年會修改〈總會銓衡條例〉通過「銓衡總會屬下各董事會、委員會之成員,單一性別應有1/3以上」,今年總會年會進一步討論「單一性別」名額比例,期盼性別平等從教會做起,讓更多女性,特別是日漸增多的女性牧長成為領袖,帶動教會進步發展。

全家參與宣教工作,孩子也是宣教的對象
鍾淑惠:親子相處必須刻意營造

&nbsp

【陳怡萱專題報導】從大專中心工作者到派駐英國宣教師,鍾淑惠牧師是信徒口中的「鍾牧師」、學生喊叫的「淑惠姊」、也是兩個孩子的媽。長子剛出生時她要帶著嬰兒床出門開會,到現在兩個兒子能在家庭聚會中為媽媽的宣教工作禱告,鍾淑惠說,身為牧師兼媽媽,就像一般職業婦女兩頭忙,加上「牧師」身分又較特別,這一路有許多的辛苦,但「全家人能一起參與在宣教工作」,讓她覺得很幸福。&nbsp

鍾淑惠的長子PIPO今年10歲、在英國讀5年級,次子小??今年9月就要上1年級,先生林煒翔則在曼徹斯特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她回憶起在新竹當大專工作者時,沒有人可以幫她帶孩子,出門開會要把可折疊的活動式嬰兒床一起帶著,讓當時還是嬰兒的PIPO能在旁邊好好睡覺,要是PIPO醒來哭鬧,就必須中斷會議,趕快拿玩具給他玩,「同工人都很好,還會幫忙陪PIPO玩。」

PIPO於2歲4個月時,鍾淑惠把他送去托兒所,若公務較快處理完,就會提早去接PIPO回家,母子兩人利用短短的時間相處、互動,因為晚上她要去帶團契,等回到家PIPO已經在睡覺了。鍾淑惠說,那時常覺得很掙扎、有罪惡感,「雖然很想要全時間陪伴小孩,但學生也需要我們的陪伴啊!」

後來鍾淑惠前往英國當宣教師,先生和兩個孩子也一前往,由於生活型態改變,不必每天晚上帶團契,親子相處的時間變多了。她說,這時變成在意「陪伴的品質」,晚上她可能要做飯、整理家務或上網陪學生聊天,PIPO和小??在一旁寫功課或玩玩具,大家變成各做各的事。「親子相處的時間是必須要刻意營造的,」於是她會跟孩子約假日找時間玩電動,或是在天氣好的時候,陪他們騎腳踏車上學。

偶爾,遇到工作不順或感覺需要獨處時,鍾淑惠會去游泳,或是直接跟PIPO和小??說:「媽媽需要休息。」每天晚上的家庭聚會中,她會跟孩子分享最近服事的狀況,請孩子為宣教工作禱告,每月也安排一次時間全家人一起去倫敦參加光鹽團契的服事。她提醒:「孩子也是宣教的對象之一,」身為牧者的生活完全呈現在孩子面前,「不能讓他們覺得為什麼爸媽在外面與在家裡是不同的人。」

鍾淑惠說,身為牧者有許多壓力,但家裡不是發洩壓力的地方,而是讓人舒服享受的溫暖港灣。她很樂意與契友、兄姊分享家庭的喜與憂,因為生命會互相影響;對外不必太壓抑、在家裡放鬆享受家庭生活,服事與家庭自然能找到平衡點。

雙牧師家庭分工合作,忙碌中學享受服事
李幸玲:在事工與家庭中平衡

【林宜瑩專題報導】「女牧師有了孩子後,無論是在研究神學、牧養教會、投入婦女事工,確實有辛苦之處,但要是都能樂在其中,一樣可以在牧職與母職間取得和諧。」總會婦女幹事李幸玲牧師以親身經驗,對身為母親、女牧師、牧師娘等多重職分,下了一個最美的註解。

在台南神學院就讀神研2年級時,李幸玲與同班同學李明川結婚,隔年生下大女兒李家恩,她記得破羊水時,先生去教會實習,是自己一人走過對街的新樓醫院待產;上課時,兩人也是提著裝嬰兒的小籃子,及換尿布、奶瓶的大小袋子;畢業前要寫論文,因女兒整夜哭鬧,實在沒辦法,只好託自己的母親帶了1個月,才順利完成畢業論文。

畢業後,被分派至澎湖七美教會,過著看山、看海、看山羊與世無爭的日子,這時二兒子李得人也來報到,這名字是看見澎湖漁夫很多,從「得人如得魚」而來。後來,夫妻一起受聘至壽山中會建工教會,兩人也一起封牧,李幸玲投入社區關懷事工,也負責週末兒童品格營及主日學,偶而會擔任主日證道。一年多後,在布農部落短暫休息期間,懷了老三李嘉男,主要是在讀經中領受「要進入『迦南』美地」的緣故。

之後,先生李明川便前往台北中會雙園教會牧會至今,她也以女牧師身分帶領婦女團契、青少年輔導及探訪事工,除有教會服事外,李幸玲也要常常上菜市場買菜、到學校接送小孩、整理家務,「教會事工是上帝給我的職責,家庭與小孩則是上帝給我的最大祝福,我在這當中盡量取得平衡,也不太在乎別人是稱呼我為牧師還是牧師娘,也許,這是我為何會忙碌辛苦,還是甘之如飴的原因吧!」

李幸玲說,身為女性,又是牧師,也是孩子的媽、老公的太太、公婆的媳婦,或者是教會兄姊眼中的牧師或牧師娘,其實多重職分加諸一身,每人對她的稱呼都不太一樣,但那是別人對她身分的認同或感受,「我就是我!」但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清楚並做好上帝的交託。

她也非常感謝先生李明川,給她牧會上很大的空間與支持,在家務上也會主動分擔,兩人分工得合作無間,不過,李幸玲也坦言,剛結婚的前幾年,兩人確實經歷一段磨合期,但婚姻就好像倒吃甘蔗一樣,越嚼越甘甜。

如今,李幸玲擔任總會婦女幹事一年多,剛開始要常出國,讓她非常不適應,不過如今也能從容以對,「我覺得,在心態上一定要學習如何享受在服事中,並找時間去調適,體會在高壓環境中如何放鬆心情,最重要的是要常常禱告,常常親近上帝,從上帝那裡支取力量與智慧,凡事謝恩、不要抱怨,自然就能得到樂在工作的祝福。」

中輟心靈捕手,助學生欣賞他人包容異己
陳信惠:讓孩子學習統整自我

【邱國榮專題報導】無法適應制式教育的青少年,面對跟不上的課業,多數選擇放棄,接著離開校園,成為了社會問題當中的中輟生,而繼續在校者,也衍生出諸多令校方難以管教的校園問題,鑑於此,各縣市教育當局需要教育的中途機構,以幫助一群通常是桀騖不訓的青少年能夠完成學業,於是在地與非營利機構合作,成立教育中輟生的環境,建立重點在輔導學生的教育方案;長老教會彰化中會竹塘教會成立的「向日葵學園」就是這樣一個的中途機構,而負責輔導安置學生的是該教會的師母陳信惠牧師,她是學生的心靈捕手,是學生的心靈朋友,也像是給予正向生命觀念的心靈母親。

竹塘教會看見在地鄉里的許多青少年,因為家庭功能不彰,造成少年的身、心、靈出現不良問題,導致無法適應學校生活而輟學,於是成立「向日葵學園」,於2003年2月起承接彰化縣教育局中輟輔導復學方案。

輔導的方式,有個別的輔導與團體輔導,陳信惠指出輔導最根本的目標,是在「讓學生從輔導歷程的過程中,認識不同的自己。」她指出,團體的輔導首重在問題解決、情緒管理與兩性議題,「這是國中生迫切面對的問題」,發現問題時,必須及時介入與協助,之後便是個別輔導;個別輔導是要了解學生的外顯與內隱等問題,然後建立個別化的輔導策略,尤其要結合社區的心理衛生單位,安排個案接受心理衛生諮詢,協助學生的身心均健康。

至於心靈方面,她根據「自我概念」的理論指出了重點,重點就是不讓中輟生對「自我概念」產生迷惑。她指出,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與經驗「自我」,進而統整「自我」,於是透過課程教導、靜坐默想、活動體驗、分組討論的分享與報告等,讓學生經歷不同的自我而建立起「自我概念」,進而還要能夠欣賞別人、包容異己,這才是「統整自我」的完整結果。

根據學生的心得記錄,走過向日葵的中輟生,能夠發現自我。許多學生寫下自己在向日葵的心得:「感謝上帝賜給我恩賜,讓我擁有好歌喉,帶給大家歡樂。」「我發現我擁有細心與照顧人的特質&hellip&hellip」「我希望我擁有一顆寬容的心,讓我更會與別人溝通,擁有好的人緣!」「過去我總是沒什麼膽量上台分享,但我現在可以自然的在台上說話,這也算是一種恩賜吧!」

單身女傳照顧男嬰,體會家庭完整的重要
黃俞靜:講台真理需愛心實踐

【陳韋鑑專題報導】單身、育嬰與牧師這幾個名詞,因為耶穌的愛而有了10個月的交集,單身的黃俞靜牧師接到派出所的求助電話,同意對父母都入獄的男嬰伸出援手,暫時撫養10個月。

30餘歲的馮姓婦人因案被霧峰分局仁化所所長林清波逮捕,須入監服刑10個月,而她先生目前也因毒品案坐牢中,公公也因弱視連生活自理都有困難遑論照顧男嬰,因此馮姓婦人委託林清波詢問台中縣市的社福團體,最後聯絡上台中中會仁化教會黃俞靜牧師。

黃俞靜表示,雖然剛接到詢問時,身邊的同工對於這件事有許多「責任」上的提醒,畢竟自己是單身女傳,不過當時只想到,「如果我不接待這個孩子,那麼我在講台上講那麼多又有什麼用呢?」其實會友們的顧慮也是很正常,但是隨著與孩子的接觸日多,看到他這麼可愛,開始有會友主動煮粥來餵他,在禱告會的時候也會有媽媽主動來幫忙帶,在週末服事較忙的時候也有其他教會兄姊主動來幫忙,而平常去探訪會友時就背在身上,一起去探訪會友,到後來會友們也會說「這是教會的小孩。」

在帶小孩的過程中,黃俞靜發現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她說,「禮拜時這孩子會乖乖的學大家讀聖經的樣子,安靜的看著圖畫書,」但是她也震驚的看見,有次孩子會拿起吸管擺出抽菸的樣子,「不知道是以前的環境還是在街道上看到學來的,但是孩子的學習能力真的出乎我們意料!」問起牧會與帶孩子是否有相同之處,黃俞靜則是表示,「以前聽人家說小孩都是耶穌教的,現在才真的理解,」她很客氣的表示,會友表現很棒都是上帝的教導,帶小孩也一樣。

「孩子還是要有完整的父母才好,可惜當代太多假性單親的家庭了,」黃俞靜對於帶孩子的這10個月,有許多兄姊的幫助感到感謝,也突顯完整家庭的重要性。現代許多人過於注重工作,導致家裡其實只有單親在負責帶小孩,這點讓她十分感嘆;今年3月,孩子的媽媽已經出獄,孩子也回到媽媽的身邊,黃俞靜表示,「現在能做的就是為這對母子禱告,其他的情感我就得忘了,不忘記怎麼繼續往前走呢?」語中仍透露出黃俞靜對孩子的不捨。

聖經、奶瓶、高跟鞋

【特稿╱蔡愛蓮】主日清晨,與2個女兒匆忙從牧師館趕著前往主日崇拜服事,一個要預備成人禮拜司琴,一個要協助主日學事工,大家不約而同打開鞋櫃取出自己的高跟鞋,跟著叩叩叩的高跟鞋聲,看著已經是大學生的女兒們身影,頭腦直接閃過20年前,同樣的場景,2個姊妹的小腳丫子穿著我的高跟鞋叩叩叩在屋外笑得很開懷。

因為堅持要自己帶孩子,請了1年事假做全時間的專職媽媽。當孩子幼兒時,想在只差1歲半的2個女兒中間抽空休息、預備講章很不容易,必須利用孩子同時睡覺時才安心做自己的工作,常常為了讓她們同時睡著,給孩子一人一個奶瓶陪她們躺著哄睡,結果睡著的人是我,醒來時她們早在外頭玩耍了。

兼顧孩子及教會繁忙的工作,有些工作又無法假手他人,必須學會規劃每一個階段時間運用的重點,不讓每分每秒浪費於沒有產值的事情上。孩子的奶瓶時期,讓我學習在牧師媽媽有限時間內化零為整,選擇做我能力所及而且會讓我做得很快樂的服事。

漸漸地領悟到,每個結婚生子的女牧者,注定要牧2間教會,一間由中會分派;一間則是家族的每一個人。牧者的職分沒有因為下講台就結束,家裡每個成員都是忠實信徒,自勉要讓自己成為孩子的第一個主日學、生命教育老師。我這麼喜歡服事,享受事奉的喜悅,加上駐牧的教會多是人力、資源缺乏的小型教會,怎樣讓有信仰環境基礎的家人,成為服事的同工是我的禱告。

而今,孩子可以與我大談國家情勢、討論教會危機、部落經濟發展&hellip&hellip並建議牧師媽媽在FB張貼近期反核遊行的相關消息,在母親節前夕思考牧師媽媽的心情,別具意義。有2個長得很像自己的人,與妳價值思考模式很靠近的人,與自己同樣領受神奇妙恩典的孩子,這真是牧師媽媽的幸福。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