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上帝形像 權利勇敢爭取

&nbsp【李信仁專題報導】今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前夕,長老教會特別在9日晚間於台北舉行「為台灣國祈禱會」,為台灣人權和國家危機祈禱。回顧2011年,長老教會有多項人權和土地關懷事工;對於台灣人權,國際特赦組織(AI)年度人權報告指出,死刑、言論自由、司法改革、移民和移工等人權仍須改進。

「人權」是長老教會關切的信仰課題,台神教會歷史教授鄭仰恩牧師認為,人由「上帝的形像」所造,這是「人權」的神學根據;長老教會1977年發表〈人權宣言〉提出「人權與鄉土是上帝所賜」,1985制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宣告:「我們信,上帝賜給人有尊嚴、才能,以及鄉土,使人有份於祂的創造,負責任與祂一起管理世界。」這是人權的信仰基礎。

紀念世界人權日,長老教會「為台灣國祈禱會」為台灣人權議題的「人民四大痛」迫切祈禱,包括:1.「民生之痛」:高學費、無薪假、高失業率、貧富差距;2.「環境之痛」:美麗灣度假村與東部發展條例的傷害、核廢料與核電廠、台塑六輕污染、阿塱壹古道可能變成「核廢公路」;3.「土地之痛」:政府放任財團侵佔苗栗大埔等農地、國光石化、Pangcah(阿美族)土地被侵佔;4.「前途之痛」:台灣在國際沒有國權與人權,馬政府與中國簽署ECFA、揚言訂定「和平協議」,使台灣失去獨立自主的人格。

回顧今年長老教會的人權相關活動,6月在彰化王功為反國光石化、9月為守護阿塱壹古道分別舉行「舉目向山祈禱會」;巡迴全國的「生命分享會」以「非核家園」為主題;10、11月的「台灣前途懇談會」分析台灣危機與轉機。另外,7月份長老教會青年、大專、教社委員會合辦「台灣青年國是會議」,發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青年國是聲明〉,強調「建立成熟的公民社會,尊重各年齡層與族群自治的權利,人人有平等的工作權,縮短貧富差距,落實法治正義人權,宣告台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

長老教會也持續88重建,關懷婦幼、勞工、原住民、愛滋等弱勢。為配合普世公義和平運動,教社委員會1998年發行《生命更豐盛的展現──上帝的話與人權》小冊,以〈世界人權宣言〉為主軸,搭配信息為受壓迫者祈禱;教育委員會出版《世界人權宣言》繪本,幫助兒童、青少年認識人權。

檢視今年台灣人權,AI報告指出,台灣恢復執行死刑,今年4月有4人被處決,這是自2001年來的首次,加上總統馬英九提名有爭議判決的法官邵燕玲擔任大法官,受輿論批評後才倉促處理,顯示台灣司法對人權保障不足,AI呼籲「台灣必須停止執行死刑」。

10月下旬,草屯長老教會會友、長老教會大傳基金會董事李靖惠拍攝的紀錄片《麵包情人》在釜山影展獲獎,描寫外籍看護來台的辛酸血淚,AI報告特別提到台灣移工人權問題,移工繳納昂貴仲介費、沒有勞基法保障,部分雇主虐待性侵、待遇不佳等。雖然AI提出警告,可是駐美國堪薩斯經濟文化辦事處長劉姍姍,涉嫌虐待外傭遭美方收押、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違法濫用外傭等,不只台灣形象受損,官員富商不良行徑,顯見移工的人權受到迫害。

2012年1月14日台灣總統、立委大選,部分人士發言暴露漠視人權的威權心態,前行政院長郝柏村10月31日說:「沒有過去的戒嚴,就沒有今天的自由民主。」稱讚蔣介石、白色恐怖與戒嚴,台灣人權促進會、鄭南榕基金會等多個民間社團譴責:「從郝柏村言論可見,這些行政官員,不但不用接受歷史審判,可以享受既得利益,完全沒有反省過去的政治作為是錯誤的,還要想爭奪詮釋權、竄改歷史真相。」

對此,曾在1965~1971年來台宣教,美國衛理公會牧師唐培理 (Rev. Milo Thornberry),11月18日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研討會上表示,美國政府當年漠視蔣介石用戒嚴和白色恐怖壓迫台灣人民,他擔心美國再度為了利益出賣台灣;唐培理夫婦當年幫助彭明敏逃離台灣,1971年3月被國民黨政府逮捕並驅逐出境,返美後被美國政府列入黑名單,禁止出國長達19年。

今年2月,唐培理出版自傳書《不怕死的飛蛾》(Fireproof Moth: A Missionary in Taiwan&rsquos White Terror),12月10日在台北舉行漢文版新書會,他將訴說救援政治犯的經過,強調「長老教會與台灣民主人權運動密切相關」,期盼台灣人權和自由得以伸張。

台灣:證據不足,邱和順恐枉死

&nbsp

【林家鴻整理報導】23年前涉嫌犯下新竹男童陸正分屍案、柯洪玉蘭命案的邱和順在今年7月被判處死刑定讞,但對整個社會來說,這恐怕不是遲來的「正義」,反倒引來司法改革及人權團體更多的關注和聲援。因為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邱和順有可能被冤枉,現在的他隨時都有被處決的危險,恐將成為下一個江國慶。

1988年陸正死後,邱和順與11名夥伴被送入警局偵訊,邱和順起初堅稱沒犯案,夥伴的供詞也不一,但過了幾天後,邱竟然說「人是我殺的」,而夥伴們也突然砲口一致地指他犯案。

究其原因,警方為求早日破案,以電擊棒和辣椒水等工具進行刑求,逼他承認犯案,並刻意引導夥伴的供詞;正巧當時有一樁懸而未決的柯洪玉蘭命案,警察也為了破案獎金,順勢要邱和順承認犯案。邱和順因此被判死刑,但因缺乏明確犯案證據,於是案子在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間來回多次,更審11次,前後歷時23年。

法院的草率審判讓無辜涉案的邱和順被刑求判刑並遭羈押,他的辯護律師、民間司改團體和人權團體均聲援邱和順,斥責司法不公,法院在指紋不符等缺乏證據的情況下,不但沒有釋放邱和順,反而將他囚禁23年,其中18年戴著的沉重腳鐐,4年住在獨居牢房,明顯剝奪人的生存和自由權。

而爭議23年、更審11次的案子,竟在今年以2個月時間草草結案,完全無視刑求事實和違法取得的供詞,簡直草菅人命。此案也引發前聯合國反酷刑調查官諾威克關注,他指出本案明顯為違反聯合國的人權公約,呼籲台灣政府撤回死刑。

邱和順今年已經56歲,將近一半的歲月卻在監獄中度過,失去的青春卻沒人可以還他,但他仍在努力,民間團體和家人也持續鼓勵和聲援他。司改團體認為,台灣司法至今尚未成熟,如何破除警界不問對錯只求破案的文化、落實無罪推定原則及建立司法監督機制,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藝術反叛,愛未未拒和諧

&nbsp

【陳韋鑑專題報導】誰是艾未未?誰怕艾未未?他被美國《時代週刊》(TIME)選為「2011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名人物」,同時入選的共有8名華人,其中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習近平與台灣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等人,該雜誌副總編輯埃利奧特說,艾未未是因「勇敢與藝術才能」而獲選。&nbsp

今年4月,艾未未來台參加北美館舉辦的「艾未未──缺席」個展途中,被中國官方逮捕,關押81天。在關押期間,中國官方指控艾未未的「發課文化公司」逃漏稅金,並要求補繳1500多萬人民幣稅金,這種以經濟犯抹黑的方式,引起了中國民間艾未未支持者的回應,許多人匿名將現金丟到艾未未的居所,他也向外公布借款帳號,不到一週超過2000多人參與,「成為艾未未的債主」變成一種流行。

身為一個當代藝術家,艾未未常以藝術發表對政治的看法,他主要發揮影響力的場域是在網路上,6年前艾未未開始使用部落格與推特(Twitter)以來,不停的在網路上關注與批評中國各種人權問題。除個人的藝術創作外,他也關心中國政府的專制暴力問題,包括在川震等災難中,中國政府拒絕提供完整的受難者名單,在關心這些問題的過程,艾未未也遭遇各種官方的暴力行為,其工作室並將這些過程拍攝成紀錄片。

11月3日艾未未接受台灣中央廣播電台專訪,艾未未除了針對中國指控的逃漏稅罪名說明外,他更表達在台北個展中缺席的看法。他說,「更有意義的是,不僅是我的缺席,而是台北或台灣在國際政治上的缺席,他們(台灣官方)遠遠的漂離了政治的主流,因為他們從來不敢光明正大的說出自己合理的權益,這樣的缺席是有辱於使命的。」

他也說,「他們沒有做任何努力,他們可以直接接觸中國,中國那麼希望和台灣接觸,在如此渴望的眼光下他們故意忽略掉的是什麼呢?當然是一些會使他們認為不愉快的聲音。如果台、中之間僅僅是為了作生意,我覺得是沒有什麼前途的。」

「世界人權宣言」揭示法律、生命安全、宗教自由、免除政治迫害等基本人權。(攝影/李信仁)

亞洲:宣教被限制,宗教自由好難

&nbsp

【林宜瑩專題報導】在亞洲,除有中國壓迫圖博(西藏)、法輪功、基督教等宗教自由外,緬甸也於2011年11月對基督徒的聚會立法加以限制,要求教會或基督徒在主日、查經班、禱告會等各種活動開始前15天,須向政府當局提出書面申請,獲准後才能聚會,否則就以非法集會來法辦,對基督徒要興建新教堂,緬甸軍方還會將教堂的十字架等宗教符號拆除,甚至搶奪基督徒的食物或將其房舍充公。

至於巴基斯坦,2011年11月21日該國電信管理局,以手機簡訊多有不雅或敏感詞語為由,要求所有電信業者在7日內立即改善,封鎖1600多個詞彙,其中包括「耶穌基督」等基督教用語也在此名單之列;另外,如香港腳、避孕套、同性戀等字眼,也被列為不雅詞彙,此舉遭該國人權團體指控,已侵害言論自由與隱私權,更是對宗教自由的變相壓迫。

自2004年迄今,在泰國南部的陶公、北大年、也拉3個省分,因為反政府組織的攻擊行動,造成約5000人因此喪生,且當中的2/3具有平民身分。其中,穆斯林因被懷疑與泰國政府當局的關係密切,該反政府組織便刻意殺害伊斯蘭教的宗教領袖及信徒,此舉被國際特赦組織(AI)指控,泰南許多攻擊事件已構成戰爭犯罪。

而在印尼,2011年3月時,卻有自由教派伊斯蘭聯誼會公開表示,為避免宗教、種族衝突,要在東爪哇地區禁止阿瑪迪亞(Ahmadiyya)宗教組織的任何活動,因為阿瑪迪亞教派不承認穆罕默德是先知,只承認該教創辦人阿瑪(Mirza Ghulam Ahmad)為救世主。由於該教教義與理念與伊斯蘭教差異過大,為避免阿瑪迪亞教派遭嚴厲迫害,印尼宗教部、內政部與總檢察長擬定4項禁令,包括禁用口語、書面或電子媒體傳播、禁止在清真寺等公共場所張貼該組織標誌、傳教行為等。

另外,在馬來西亞北部有激進的穆斯林,對基督徒及教會的殺戮、迫害未曾停歇,甚至對違反教規的穆斯林,也施以令人不可思議的刑罰加以處置;但在新加坡,幾年前也曾因教育當局強制規定,不讓穆斯林的學生蒙臉,引發極大的爭議與風波。

非洲:飢貧受逼迫,人身安全堪慮

&nbsp

【陳怡萱專題報導】非洲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在今年10月20日死亡,象徵利比亞脫離格達費時代。但在非洲,因飢荒、貧窮、內戰而造成的人權問題仍不斷發生,包括許多基督徒受到穆斯林逼迫而喪失自由與生命。

「國際為受迫害教會禱告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rayer for the Persecuted Church)2011年於11月13日舉行,美國打開大門(Open Doors)向《基督徒郵報》公布最近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基督徒受逼迫的情況,呼籲全球基督徒在禱告中記念。

近日在肯亞,一名五旬節教堂職員的家中被扔進手榴彈,造成2人死亡,懷疑是極端的穆斯林所為。埃及首都開羅有基督徒示威者與軍方發生衝突,27名教徒被殺。伊朗一名牧師被控以叛教罪以及向穆斯林傳教,差點遭到死刑伺候。除信仰不自由,飢荒與貧窮也是造成非洲人權不彰的原因之一。日前聯合國發佈索馬利亞飢荒消息,這是聯合國30年來首次正式宣布一個地區面臨飢荒。與索馬利亞同樣位於非洲東北部的衣索比亞、肯亞,同樣遭逢6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

索馬利亞還必須面對內戰的問題,1991年以來,索馬利亞中部與南部陸續發生武裝衝突,各部族間敵對、競奪資源,導致男女老幼都陷入這場人禍當中,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天災加上人禍,讓索馬利亞遭逢前所未見的人權危機。許多未滿15歲的兒童被強拉從軍而與家人分離,年輕世代在「不和平」的環境下成長,新聞記者與人權工作者常遭蓄意攻擊甚至殺害。此外,整個索馬利亞超過40%的人口每天薪資收入不到1美元,貧困逼使索馬利亞人墜入犯罪淵藪,惡名昭彰的「索馬利亞海盜」便成為海上安全的威脅之一。

外來勞工在非洲也常受不平等對待。根據「美國之音」9月的報導,非政府的國際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簡稱HRW)呼籲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停止「隨意逮捕和虐待」被當成雇傭軍的非洲外來勞工和利比亞黑人。HRW表示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應尊重人權,避免數以萬計從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來的勞工受到利比亞反對派武裝和利比亞人的騷擾和暴力。

歐洲:自殺觀光客,安樂死新挑戰

&nbsp

【林家鴻專題報導】對歐洲人來說,「自殺觀光」(suicide tourism)這個詞並不陌生,且近年來愈來愈「熱門」,地點就在世界幸福排名名列前茅的瑞士。瑞士政府1941年開始,就將醫生對患絕症者提供「安樂死」服務合法化,病患和家人商議後,便可到特定的執業機構提出申請,經審慎評估,醫師可以協助他們不帶痛苦地離世,這項服務也擴及赴瑞士就醫的外國人。

世界上實施「安樂死」的國家極少,所以瑞士對於病入膏肓、欲結束生命的外國人特別有吸引力,以致許多人慕名前來實施安樂死。美國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調查就顯示,2005年至2009年期間,每年在瑞士接受「輔助自殺」者約200人,其中高達4成為外國人,多來自英、德兩國。

然而,調查卻發現這些外國「朝聖者」包含非患不治之症,只是單純想尋死的人,且人數年年增加。這引發部分瑞士人極大不滿,憂心瑞士會因此聲名狼藉,成為「自殺之國」;反對者還包括經營「安樂死」慈善機構的人,Exit機構副總經理Bernhard Sutter在接受BBC訪問時表示,他贊成協助病人進行安樂死,但僅針對國內患絕症者,外國人有語言隔閡問題,在無法完全了解對方狀況下,貿然執行是很危險的。

對此,瑞士第一大城蘇黎世在5月對「安樂死」該不該廢除或僅開放給國人進行公投,但結果顯示多數人仍贊成繼續實行並開放給外國人,因他們認為「人權也包括如何決定自己死亡的時間和方式。」這與當地教會「人的生命乃上帝賦予,人無法決定自己生死」的人權觀相左,令人憂心。

「我們無法解決其他歐洲國家瀕死者的問題,」Bernhard Sutter還說,英、德兩國應修改法令,主動解決自家問題,別讓自己患重症的人民需要長途跋涉至瑞士尋求解脫,「那是件令人非常難過的事。」不論如何,這個關於「安樂死」的人權爭議課題,已不再是瑞士單一國家的事了,如今已成為歐洲、甚至未來其他國家得面對的新挑戰。

美洲:佔領華爾街,爭取經濟公義

&nbsp

【林家鴻專題報導】今年10月中在美國發起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已過2個月,全美各大城市民眾仍持續聚集,晝夜不捨地抗議大銀行的貪婪及歐巴馬政府治國無方,當初允諾的「改變」根本淪為空談,如今失業率已近2位數,貧富差距加劇,金字塔頂端的收入竟為底層的400倍。

百姓除了失業,還有許多的房貸、學貸、健保等問題需要面對;然而在此困頓之際,政府反倒偏袒大企業(尤其是金融業),當其面臨財務困難時,便「慷慨解囊」拿出百姓的納稅錢協助紓困,頂層富人不僅安然無事,還繼續坐享全國23%以上的財富,使百姓不得不抗爭。

隨著時間推展,佔領運動的成員已不再是高學歷失業青年,包括打工族、退休人員、教師、工會聯盟等對社會現狀不滿,亟欲尋求改變的人也紛紛加入,好萊塢女星蘇珊莎蘭登就曾到場支持:「高層無法改革,就只能從由下而上發動。」他們唾棄政界長久以來官商勾結的「金權政治」,不滿美國民主淪為只服膺於少數特權階層的假民主。

根據《天下雜誌》的報導指出,美國貧富差距問題源自於1980年代雷根時期開始,政府為了刺激企業投資而施行「減稅」的措施,漸漸地,當企業需要繳納的稅額愈來愈少,貧富差距也就逐漸的拉大。因為稅收有限,在富人不納稅、出了事政府又要將來自人民的稅金投入救濟財團的情況下,不得不挖東牆補西角,大幅刪減社會福利預算、調整學費等,這些不利中下階層的政策,使百姓生活過得更辛苦。此外,在企業發生金融危機時,弱勢百姓也率先遭遇減薪、裁員的困境。

儘管有人批評這場「佔領華爾街」運動的訴求太多,不容易聚焦,但所有的口號都反映了同一件事實:從前那種只要肯努力,就可以成功的「美國夢」消失了。這場運動會持續到何時無人知曉,但可確定的是,美國得藉此重新省思關於民主平等、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否則佔領之火將永無止盡。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