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參政到信主 神有奇妙帶領

【林宜瑩專題報導】2011年12月3日下午,大稻埕長老教會舉行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的安息告別禮拜。黃昭堂在11月17日鼻竇囊腫手術後,因主動脈剝離而蒙主恩召,享年79歲,在他被醫生宣布死亡時,身旁除有台獨聯盟代表外,還有義光教會牧師鄭英兒及長老李勝雄、弟兄孫一信、幹事高宜伶等人,因為黃昭堂正是義光教會的會友。

根據黃昭堂在義光設教25週年紀念特刊中,親筆寫的〈願為義光人&ampmdash&ampmdash黃昭堂懺悔錄〉一文中,1932年9月21日出生於台南七股鄉下的他,父親黃賜川早逝,母親黃林怨女疼愛有加,因家族信奉開村祖爺「池王爺」,縱使黃昭堂在就讀台南一中時曾到台南太平境長老教會聚會,深覺詩歌聖樂的優美,在考上台灣大學後,也有參加英文教授在教會的英文聖經班,但始終沒有宗教上的動機。

1958年底,黃昭堂到日本留學,認識許世楷、何康夫等人,並到東京飯田橋馬朝茂長老的基督教聚會所,他都沒有赴會的意願,直到1969年,因想與旅日台灣人有所接觸,才與太太謝蓮治一起,到向澀谷區南平台日本人教會租借場地的台灣人教會聚會,受到蔡一信牧師熱情以友相待,讓旅日從事台獨運動、常有離鄉思愁的他頗有賓至如歸之感。

後來因蔡一信牧師移民美國,他改到荻窪台灣人教會聚會遇到蘇慶輝牧師,之後又到池袋的張清庚牧師處聚會,雖然黃昭堂逢人會表示他是池袋教會的會友,但還沒受洗的他,因不知沒受洗沒資格,也在聖餐時照領不誤,那時,卻沒有人對他有所譴責或改正。

之後,黃昭堂又認識高俊明、鄭兒玉、林宗正、黃彰輝、黃武東、鍾子時等牧師,雖然他個人對高俊明在美麗島事件中願為台灣坐牢,甚至林文珍、施瑞雲等女性自願救人而受難感到敬佩,也深知長老教會對台灣的愛與付出,加上好友鄭兒玉牧師常鼓勵他受洗,但來自崇拜「池王爺」故鄉的黃昭堂,內心卻有不敢背典忘祖的百般掙扎。

終身投入台灣獨立運動、被國民黨列為黑名單的黃昭堂,到了1992年11月25日,才結束長達34年流浪日本生涯,與太太謝蓮治返台後,便到義光教會做禮拜,和李勝雄長老互動更加頻繁,他看到李勝雄一家篤信基督,日後每當他對聖經經文有所疑義時,李勝雄也成為他很重要的解惑老師。

其實,黃昭堂總覺得自己不能成為一個夠資格的基督徒,也深信若要成為基督徒,身上就一定要有馨香之氣,「因為有罪,更加需要神的赦免,更是需要親近上主。」李勝雄的這句話,著實深深影響黃昭堂。

以前,他認為蔣介石、宋美齡、蔣經國是受洗教徒,他不願受洗將來在天國與這些人相處,結果有位牧師跟他解釋,到上帝國後,過去的恩怨都會消失;原本他還躊躇不受洗,直到2004年9月3日妻子謝蓮治昏迷、心臟停止,在台北榮總急救下恢復心跳,傍晚時,他的好友林宗正、魏瑞明趕到醫院,黃昭堂便問林宗正:「是不是趕得及(受洗)?」「來得及!」於是晚上6點25分,在林宗正施洗下,謝蓮治成為基督徒。

黃昭堂則是在2004年12月5日於義光教會由許承道牧師施洗。黃昭堂坦言,他一生是流浪的人生,懇求主的憐憫與赦免,讓他能親近聖經、聖詩,殷勤祈禱,早日成為神真正的僕人。

綜觀黃昭堂的腳步,是投入台灣獨立運動、漂泊流離異鄉的一生,但在他人生每個階段,上帝都派遣了眾多僕人一路陪伴,雖然黃昭堂自認沒資格,但在神的旨意中,透過眾牧長的引導,他始終被神眷顧與保守。

李登輝╱大歷史主掌權 見證新時代&nbsp

&nbsp

【李信仁專題報導】前總統李登輝與長老教會關係深厚,他初信時在聚會所受洗,和長老教會接觸是因黃彰輝牧師,「美麗島事件」後,受總統蔣經國指示,轉會籍到長老教會;2005年獲頒台神榮譽神學博士,2009年到台神選修神學課程。

李登輝小時候在三芝參加過主日學,讀淡水中學校,年輕時常思考生死問題,坐禪、大量閱讀,多年追求仍不滿足,34、35歲開始轉向基督教。

李登輝與夫人曾文惠幾乎走遍台北各個教會,後來朋友引薦到聚會所,覺得那裡祈禱、講道氣氛充滿熱情,1961年38歲受洗。1965年長老教會台灣宣教百週年,台南神學院院長黃彰輝請李登輝到校演講農業問題,這是李登輝成為基督徒後與長老教會的初次接觸。

而李、黃2人都是台北高等學校的校友,分別從京都、東京帝大畢業,背景相似,見面後互動親切;當時長老教會推動「倍加運動」,黃彰輝認為宣教必須隨時代改變,進入農村、工廠,李登輝欽佩黃彰輝的視野。

長老教會1971年發表〈國是聲明〉,黃彰輝在海外發起「台灣人自決運動」被列為黑名單;1979年美麗島事件爆發,多位長老教會人士被捕;李登輝時任台北市長、1981年轉任台灣省主席,他說,當時常看《台灣教會公報》,了解黨外和教會動態;省主席任內都去草屯長老教會聚會。1984年當選副總統,蔣經國指示他和長老教會及黨外溝通,處理釋放高俊明牧師等人的事,他將會籍轉到濟南長老教會,方便與長老教會溝通。

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李登輝協助黃彰輝返鄉,他與高俊明、趙有源等牧長會面,提到敏感話題時改用日語,避免被情治人員記錄。1988年李登輝成為首位台灣人總統,黃彰輝公開呼籲對李登輝政府給予「批判性的支持」,高俊明在他的回憶錄認為這是台灣民間「李登輝情結」的開始。

李登輝夫婦認同長老教會「實踐上帝公義」的信仰精神,今年7月他在台灣青年國是會議演講〈信仰與人權〉強調:「基督徒在信仰與人權實踐中,體認人存在的意義。」

林樹枝╱教會寄送聖經 受信徒關懷

&nbsp

【邱國榮專題報導】林樹枝慎重地從牛皮紙帶裡拿出1本手掌大小的聖經,捧在手心說:「這是田媽媽(義光長老教會會友、田秋堇立法委員母親)寄給我的,到今年剛好是30年。」義光教會會友林樹枝指出,1980年美麗島事件,他因藏匿施明德而第2次受到牢獄之災,進入監獄首先面對的是,長達6個月時間被關在獨居房裡,不能與人接觸、沒有到戶外透氣的福利,但就是這本聖經,陪伴他走過人生最孤獨的日子;他說:「我是從箴言開始讀起。」

翻開聖經封面,首頁目錄被蓋印上「祝君健康」,林樹枝說,那是通過獄方安檢的證明,允許他能夠帶入獄中閱讀的唯一書籍,「在獄裡,只能讀反共愛國的書,但是那種我們書根本不會去看。」他還說,戒嚴時代幾乎所有的台灣人,不敢跟政治受難人有任何牽連關係,唯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敢。當年長老教會除了寄送聖經給落難獄中的政治受難者以外,也無時無刻為這群無辜受難的同胞祈禱,盼望他們能夠早日重獲自由、恢復名譽。

「大多數從事獨派運動的參與者,都不會批判基督教,這跟長老教會投入有絕對的關係。」林樹枝說,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除了反對極權政府以外,批判宗教時常也不遺餘力,但唯獨對基督教例外,原因是長老教會的信仰理念與台獨運動不謀而合。他深入基督教的信仰要理,發現基督教是入世遵行上帝的公義與憐憫,也因看見長老教會在當年不懼威權政府,草擬數篇挑戰極權的宣言,內容攸關人權伸張與國家前途,「也難怪長老教會關心政治受難者,願意與我們作朋友。」

林樹枝回憶,出獄那年,當時還是戒嚴,離開監所的第一天,長老教會在馬偕醫院舉辦政治受難者迎接會,他獲邀參加;出獄後的周遭朋友,也幾乎都是長老教會會友,生活遇到了難題,也都是教會代禱關心,甚至募款幫助。為此,他特別感謝義光教會與人權律師李勝雄長老,因為有他們付出的關懷,他才得以走在慕道的路上,進而於2009年的8月受洗,在眾人面前承認上帝是人類的救主。

田孟淑╱行公義好憐憫 要有殉道心

&nbsp

【林宜瑩專題報導】「長老教會的血液、基因裡,就是多了愛台灣的成分!」與已故先生田朝明醫師一起、一生關懷政治受難者家屬,義光教會前長老田孟淑,與她接觸過的人莫不被其開朗的笑聲感染,也因為她一生與夫婿堅持理想,熱心助人的行誼,人們都尊稱她田媽媽。

田孟淑一語道出了長老教會為何會長期關心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原因,「無論從國外宣教師馬偕、巴克禮來台灣,冒生命危險向原住民傳基督福音,還是從長老教會的教義或聖經教導我們:要行公義、好憐憫、要去愛鄰舍,什麼是鄰舍?不是住在隔壁的,而是有需要的人!」

田孟淑認為,長老教會牧長兄姊關懷政治受難者及家屬,就是在落實聖經「與哀哭的同哀哭」的教導,這也是原本在中正長老教會聚會的她,為何會無畏白色恐怖的氛圍,毅然投入關懷政治受難者及家屬之列,從義光教會創設開始就一直待到如今。

「長老教會的人關心民主,不是在參與政治,而是在實踐社會公義!」田孟淑說,長老教會的人不是因為國民黨的迫害而開始關心民主政治,完全是基於公義與愛心的信仰緣故,去關心被政治迫害的受難者及家屬。

不過,田媽媽也坦言,不是每個長老教會的人都勇敢為受壓迫、受苦難的人發聲、關懷,但只要長老教會上頭的人「樹頭站得穩,就不怕樹尾作風颱」。

「孫中山說過,眾人的事就是政治,我的丈夫田醫師也說過,你不理政治,政治就來理你。」她指出,耶穌教導我們,要來跟從祂,請記得,當年耶穌基督是被釘死在十字架,是為真理而死;在當時,耶穌基督本身就是一個政治受難者,是一位良心囚。

因著信仰上的體會,田孟淑認為,耶穌說:「來跟從我,」就是要基督徒學祂一樣:為真理而死!「這條路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田孟淑說,我們若要跟從耶穌,就要有殉道的預備心,要是基督徒只是求自己的好處,「那耶穌的死,就實在太廉價了。」

陳宗彥╱信仰堅定信念 生命得支持

&nbsp

【陳怡萱專題報導】台南市政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處長陳宗彥2009年受洗成為基督徒,目前固定在台南中會南門教會聚會。大學畢業後,陳宗彥就開始投入社會改革運動,身邊總不乏志同道合的基督徒朋友,他們大都出身自長老教會。長老教會強調「釘根本土」及「認同台灣」的信仰精神,與陳宗彥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在陳宗彥擔任各級政府行政團隊與民意代表時,這些朋友成為一路上為台灣打拚的最好伙伴。

「我在就讀長榮中學的時候就得到啟蒙。」陳宗彥說,高中讀長榮中學時,每個禮拜有2次晨禱、1次人生哲學課程,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對這個信仰「有感覺」;後來大學就讀基督教東海大學化學系,陳宗彥加入系上的查經班;同時身邊有出身自基督教家庭的好友,不知不覺在耳濡目染下,福音的種子慢慢在他的心中扎根。

自大學畢業後,陳宗彥投入社會改革運動,並於30歲踏入政壇,他覺得很奇妙的是,「無論在中部擔任公職,或後來回到南部發展,一直都會在工作上接觸到不同的基督徒。」特別是長老教會的會友,因為對土地與社會的關懷,與其他人不一樣,讓他十分敬佩;也因為這樣,陳宗彥認為,長老教會是推動台灣民主前進的一個重要力量。

直到2年前,陳宗彥才在親友的鼓勵下,由如今已經當上牧師的大學時期好友為他施洗。他認為,「基督徒因為有信仰的引導,從而展現出不同的生命;在無助的時候,也可以從信仰中得到支持。」這是陳宗彥認為基督徒與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回憶參與政治至今,他表示難免遇到無力、低潮的時候,好在「信仰能幫忙堅定信念」。

身為新聞及國際關係處處長,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陳宗彥樂觀看待,但他也發覺,長老教會近年來似乎在社會改革上的態度較為退縮。他說,有很多教會走入社區、關懷地方需要,建議長老教會應該要致力突顯這個部分,也可以打破一般人對長老教會「台獨」、「激進」的偏見。

劉峰松╱街頭結識牧師 讀解放神學

&nbsp

【陳韋鑑專題報導】從參政到信主,劉峰松因著上街頭而認識牧師,接觸基督信仰後,在獄中研讀聖經,進而決定成為基督徒。從他信主的故事可知,信仰不是中產階級的避難所,更不是窮人的嗎啡;信仰是追求公義真理的途徑。

劉峰松表示,「自己的政治意識啟蒙得非常早,」歷經員林鎮長選舉與國大代表選舉,更重要的是,在美麗島事件後,以煽惑內亂罪被判處3年6個月徒刑,也因而開啟了其妻翁金珠的從政之路。劉峰松曾經是《台灣教會公報》的專欄作者,當年還未受洗的劉峰松在獄中寫信給妻子,他說,「當時信的內容主要是希望太太能了解為什麼我要成為一個基督徒,」而後來這些書信也集結成《黑獄陽光》一書,並獲得《台灣教會公報》百週年的「巴克禮寫作特優獎」。

為什麼劉峰松會從參與政治走到信主這條路?回想起那個台灣民主剛萌芽的時代,他說,當時在街頭運動中認識許多長老教會的牧師,「他們是重要的參與者,在戒嚴的體制下願意挺身而出,非常勇敢,是真的有獻身的精神,」透過這些牧者的介紹,劉峰松認識了第三世界的「解放神學」。他說,「與台灣主要的福音神學不同,解放神學是要幫助弱勢,是可以幫助人改變生活的,這對我的影響非常大。」

因為有著與牧師一起上街頭的經驗,劉峰松牢中開始閱讀聖經,他說,在監獄時有3本書影響最大,「影響最多的當然是聖經,新約讀了好幾遍,舊約也讀了一遍。」第2本書是《獄中書簡》,第3本則是矢內原忠雄所寫的《耶穌傳》。他說:「尤其是《耶穌傳》,當時由涂南山翻譯出版後,又請我順過文字,所以很認真的讀過,」因此,劉峰松的信仰也受到無教會主義影響。

身為戒嚴時期的政治受難者,劉峰松對於郝柏村提到的「沒有戒嚴就沒有今日的民主」,他認為郝柏村的大言不慚是鴨霸、無法理解的,「但也由此看到台灣人得到了斯德哥爾摩徵候群」「和解是有意義的,但是前提是加害者的認錯,被害者原諒以後才是和解,郝柏村根本沒懺悔。」從信仰的角度來看,他也認為,「雖然基督徒的處境是上帝所賜,我們藉此學習超越,但是我們是感謝神,不是感謝折磨我們的魔鬼啊!」

由黃昭堂的一生看政治人物的信仰

信其所行,行其所信

&nbsp

【特稿╱李勝雄】政治人物的一舉一動,最引公眾注目及檢驗。政治人物的信仰,只要對他本身有益,又無不利他人,那是政治人物的信仰自由。惟是否信其所行,行其所信,則有待評估。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黃昭堂出身自鄉下民間信仰的傳統家庭,台灣大學畢業後,攜妻留學日本,不久即投入台灣獨立運動。之後,獲得日本東京帝大博士學位,任教昭和大學教授,退休回國擔任台灣獨盟主席,至今年11月17日離世為止,結束了79年1個月又27日的一生。

在日本居留期間,他與牽手參加台灣人教會,領受蔡一信、蘇慶輝、張清庚3位牧師講道的潛移默化,已在他們夫妻倆心中播下耶穌福音的種子。回台灣後,除有他出,都準時參加義光教會的主日禮拜,專心聽講道,含淚唱聖詩。且在辦公室休閒時,放聖詩CD,高聲吟唱來嘔咾上帝。

他學習耶穌的精神,不分大小階層,待人謙卑真誠。有一日本靜岡縣松市電信局的小職員加藤勝一,常來台灣找他,跟在他左右,我起先奇怪他為何那麼熱誠招待這位矮小、相貌平常、沉默寡言的日本人。問他才知道,只是一位仰慕他又喜歡與他相處的「小人物」。

今年6月3日,蔡同榮立委帶他及我去宜蘭監獄,特別接見因案服刑的老盟友李界木。隨後,我們去參觀南方澳一座有紅珊瑚佛像的廟寺,一踏入廟門,即有招待人員拿2枝點著的大香,要給我們參拜。黃昭堂很客氣告訴他:「我們是基督徒,」招待人員就沒拿香給我們,但仍很誠意招待我們參觀、喝茶、吃點心、一起聊談當地歷史風情文化,主客都盡歡而散。他關懷難友,堅持信仰,與人和睦相處,以耶穌的心為心,與上帝的性情有份。

黃昭堂主席一生為台灣獨立犧牲奉獻,以自己大部分退休金愛護獨盟專職人員,節儉自己,慷慨他人,身後只有5萬多元存款。

自他離世消息傳開以後,在聯盟的靈堂陸續不絕來致敬追思的人,不計其數。有不少人,我們都不認識,交談之下,始知他們初識或仰慕黃主席,黃主席是他們尊敬又喜歡作伙的政治人物。黃昭堂信其所行,行其所信的一生,以「成功不必在我」心志,遵行「行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章8節)彰顯了上帝的榮耀,留下不少愛台灣的事蹟,是一位可敬可愛的政治人物,也是信仰的典範。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