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誕辰狂想曲 票選台灣國父

面對錯置歷史  重新省思關鍵時刻代表人物  開創美好新將來

►台灣文化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合影,日治時代的英雄人物蔣渭水、林獻堂、蔡培火等人都名列其中。(相片來源:維基)

【陳逸凡專題報導】每年的11月12日,是台灣人熟悉的「國父誕辰紀念日」,記念推動中國近代革命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孫文。他的事蹟在台灣教育體制中不斷被頌揚傳承,在許多人心中孫文的地位崇高,甚至在2010年「建國百年基金會」籌拍紀錄片,因提及孫文較不為人知的往事,竟遭時任監察委員的周陽山動用糾舉權大肆抨擊,引發許多爭議。

在台灣意識萌芽的今日,孫文在社會大眾的心中卻有另一種複雜的情感。一來在教育體制中根深蒂固被植入了「國父」的形象,二來孫文其實與台灣沒有太多直接的關連,在中國革命風風火火進行、甚至是被封為「國父」的時刻,台灣還在日本統治之下。孫文在三民主義中,甚至明白揭示了當時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以及韓國,都應該獨立或自治。

「國父」這個名詞,是給國家政治奠基者的尊敬稱謂。然而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會使用「國父」一詞,例如:美國就稱這些建國功臣們為「開國元勛」(Founding Fathers);而在許多國家中,雖然有特定的民族開國英雄,卻沒有特別授予這些人物「國父」的稱號。

台灣因為複雜的歷史因素,雖然孫文對中國革命貢獻良多,卻無法認同以孫文做為「台灣國父」,甚至時常以嘲諷孫文感情生活來宣洩心中不滿,然而究竟誰才有資格稱做「台灣的國父」卻始終沒有正式的探討。

本新聞專題嘗試以較為輕鬆的方式呈現「票選台灣國父」,期盼成為社會大眾認真思考台灣歷史時刻的關鍵人物。同時列舉幾個亞洲國家的精神代表人物作為參照。

國父是怎樣練成的

【特稿/李信仁】「國父」是怎麼來的?歷史學者駱芬美在《被扭曲的臺灣史》指出,「國父」是政治操作而來!中國革命初期,在宋教仁、陶成章等人眼中,孫文不是英雄,更非聖人。1925年孫文病逝,第一個公開給予「國父」尊稱的,是粵軍總司令樊鍾秀。

當時派系紛爭劇烈,國民黨為了統一國家,試圖透過孫文崇拜來統一黨員意志。1926年6月國民黨中常會提出「孫中山創建民國功勞超過美國華盛頓,應訂定其誕生日為節日」。

胡適在知道此事後曾發表文章,大肆抨擊「上帝可以否認,而孫中山不許批評」,強烈抵制「國父」與相關節日。駱芬美強調,國父誕辰紀念日是「國民黨維繫集體記憶與認同的手段」,「國父」對台灣人而言「多了距離,少了感情」。

歷史學者李筱峰曾說,孫文去世後,被國民黨奉為「國父」是封建意識,且將開國功勞歸於孫文,不合情理,違背歷史事實。他認為現代國家不應再以封建意識高捧特定人物為「國父」,應當重新制訂屬於台灣的國定新節日。

 荷西黎剎絕命詩 促成覺醒菲律賓

【陳逸凡專題報導】近年提到菲律賓,舉世莫不想到狂人總統杜特蒂,除了不經審判直接在街頭處決可疑的吸毒人士外,更砲打國際上長期的盟友美國,甚至粗口咒罵美國總統歐巴馬,並宣稱將與中國和俄羅斯交好。然而若是回顧菲律賓肇建之初,則不能不知道菲律賓的國家英雄荷西.黎剎(Jose Rizal)。 

黎剎出生於1861年,是一名精通多國語言的眼科醫生,並在文理各方多才多藝。從年輕時就開始從事西班牙殖民統治下的改革工作,曾旅居歐洲,出版揭露西班牙統治弊端叢生的小說,成為改革運動的領袖,發表了許多關於改革的文章和詩歌。

1892年黎剎曾因建立一個非暴力的改革社團「菲律賓聯盟」,被捕後遭流放到民答那峨島,他在那裡協助建設學校、醫院等設施。1896年,祕密革命社團發動叛亂,原本已經獲釋的黎剎,因為沒有參與叛亂,所以沒有接受好友建議留在新加坡接受英國庇護,仍然坐船前往西班牙,準備轉往古巴,卻在巴塞隆納遭到逮捕,並押回馬尼拉。同年12月30日凌晨,西班牙當局以「非法結社和文字煽動叛亂」的罪名將黎剎處死。

臨刑前,黎剎與未婚妻在刑場舉行婚禮,寫下絕命詩〈永別了,我的祖國〉。他的犧牲使菲律賓人意識到必須脫離西班牙獨立,隨後菲律賓爆發革命,並於1898年宣布獨立。不過這年同時爆發美西戰爭,西班牙被美國打敗,將菲律賓主權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成為美國的殖民地。第二次大戰期間,菲律賓遭到日本佔領,建立傀儡政權,直到1946年才真正完全獨立。

菲律賓政府將黎剎被處決的12月30日訂為國定假日,民間社會對黎剎則有「第一個菲律賓人」、「菲律賓國父」、「革命彌賽亞」等尊稱。 

越南獨立胡志明 反美抗日廢漢字

【陳逸凡專題報導】越南全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儘管沒有正式授予任何人「國父」的稱號,然而胡志明在建國過程中的貢獻卻是有目共睹。胡志明1890年出生在一個學者家庭,原名阮生恭,一生中曾多次改名,在法國殖民越南的時期便已參加祕密反法活動。 

1912年胡志明以船員身分遍歷法、英、美、德、阿爾及利亞與剛果等國,靠著擔任廚師助手、雜役、工人、園丁、服務生等工作維持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凡爾賽會議召開時,他代表在法國的越南人向各國代表團遞交一份備忘錄,要求法國政府承認越南人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自決權,但是並未受到理睬。

胡志明於1920年加入法國共產黨,成為越南的第一個共產黨人,期間結識了周恩來等人。1930年胡志明曾於英國殖民地香港組建越南共產黨遭到逮捕,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胡志明到中國從事反對殖民運動,並擔任越南獨立同盟會主席,對抗法國殖民政權以及日本的侵略。

1942年胡志明在中國遭到中國國民黨政府逮捕,經中國共產黨營救一年後被釋放。1945年越南發生八月革命,胡志明代表臨時政府宣讀〈獨立宣言〉,宣告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然而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上,越南被分割成社會主義的北越,與親西方的南越,胡志明為統一越南,開始進行反美游擊戰。

1969年,胡志明因心臟病逝世,6年後,越軍隊攻占南越原首都西貢市,並為記念胡志明而改名為胡志明市,結束長達30年的越戰。 

 

值得一提的是,胡志明為了掃除文盲並且擺脫中國影響,曾下令廢除越南文的漢字,以17世紀由傳教士發明的羅馬拼音取代,如今越南文字已經看不出漢字的痕跡。 

印尼建國陳智雄 慷慨就義台灣魂

【林家鴻專題報導】約莫半世紀以前,手無寸鐵的陳智雄受盡牢獄之苦卻誓死如歸,臨刑時挺著傲然身軀拒絕下跪,以台、日語不斷高喊「台灣獨立萬歲」,直至子彈穿過胸前。陳智雄曾助印尼獨立,後為台獨運動慷慨就義,他的事蹟近幾年隨著民間對國民黨獨裁時期轉型正義的追求、家人鍥而不捨採訪口述歷史,才逐漸較為完整地被世人認識。

1916年出生於屏東的陳智雄,父親曾任屏東師範學校校長,15歲前往日本念書,通曉中、日、英、台、荷蘭和馬來6種語言,二戰時被日本政府徵調至印尼當翻譯官,戰後娶當地女子為妻並經營珠寶生意,暗中協助印尼獨立運動領袖蘇卡諾(Sukarno)採購日軍武器,對荷蘭殖民政府發動戰爭。

1949年印尼獨立成功,陳智雄被授以名譽國民狀。然而母國台灣卻仍深陷蔣家獨裁統治,讓他決定投身台獨運動,為當時廖文毅在日本成立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工作,1958年受派為「駐東南亞特使」,並在印尼召開記者會宣揚台獨理念,成功提升國際能見度。

當上首任總統的蘇卡諾後來在中共施壓下,將陳智雄下獄1年並驅逐出境。陳投奔日本積極推動台獨,1959年又遭移民局配合國民黨特務將他誘捕回台。日本台獨人士強烈抗議激起國際輿論壓力,逼得國民黨不得不將他釋放。

1961年陳智雄再次入獄被判以死刑,獄中的政治犯們感佩他不聘律師辯護也不寫答辯書,表明要為台獨運動捨身。面臨法官怒斥為何不說「國語」?陳智雄以台語回應自己所說每句都是「國語」、「生是台灣人,死是台灣魂」,勇於指出三民主義根本沒在台灣落實。陳智雄在1963年壯烈成仁,死後長眠羅東白蓮寺。

泰國國王蒲美蓬 國家精神民擁戴

【陳逸凡專題報導】相較於其他透過先賢先烈革命成立的亞洲國家,泰國則傳承自古老的王國,沒有國父,只有世襲的國王。泰國國王蒲美蓬.阿杜德在今年10月13日駕崩,蒲美蓬在位超過70年,是世界上在位最久的國家元首。雖然曾因支持軍事專制政權引發批評,仍廣受人民愛戴,是穩定泰國政局重要的力量。

泰國正式全稱為「泰王國」,意思是「國王自由領土」,泰語中「自由」一詞的讀音即為「泰」。泰國舊稱暹羅,是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文明古國,16世紀西方列強來到泰國,隨後英國與法國分別在泰國的兩側建立殖民地,並在1896年簽訂〈關於暹羅等地的宣言〉 ,宣布泰國為「緩衝國」,躲過成為殖民地的命運。

知名的戲劇《國王與我》(原名「安娜與暹羅王」),描寫的就是1862年安娜·李奧諾文斯(Anna Leonowens)應暹羅王室的邀請前往當地擔任拉瑪五世家庭教師的故事,片中除了能夠一窺泰國的社會與政治風貌,也展現了泰國王室傳統與開明並存的一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泰國因為於1941年與日本簽定〈日泰攻守同盟條約〉,而免去被侵略的命運,並在日本投降後宣布對英美宣戰無效,得到同盟國的承認。二次戰後泰國成為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盟國,首都曼谷是高度國際化的大都市,泰國更積極參與東南亞事務,是東協的創始國之一。

在政治上,泰國憲法規定國王和王室沒有很多實際權力,國王主要是國家及國家精神的代表。但是泰國法律依舊對君主有極為尊敬,如對君主冒犯,或以不當詞句形容王室成員,將觸犯大不敬罪,可判有期徒刑3~15年。蒲美蓬過世後,王位將由現年64歲的王儲瓦集拉隆功繼承 。 

 

廢除神權凱末爾 確立世俗土耳其

【陳逸凡專題報導】今年7月,土耳其軍方發動政變,企圖阻止總統將土耳其伊斯蘭化,宣稱「土耳其的民主與世俗原則已被現在的政府所破壞……軍隊已經接管了國家,恢復被破壞的憲法秩序、人權、自由和安全」,然而隨著政變失敗,執政黨對軍方、警察、司法、教育及學術界、新聞界、宗教團體發動大規模清洗,超過6萬人被扣壓、停職或開除。

土耳其軍方所說的「民主與世俗原則」,必須要回溯到土耳其國父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的建國理念才能說分明。由突厥人建立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轟然瓦解,凱末爾在戰後著手組建國民軍,成立臨時政府,擔任大國民會議主席,1922年正式成立土耳其共和國並當選第一任總統。

在凱末爾的政治生涯中,廢除源自伊斯蘭教的哈里發制度,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王室成員全部驅逐出境。他更廢除了歷史悠久的伊斯蘭教長制、撤消伊斯蘭法部、關閉宗教法庭、廢除被奉為神聖法典的沙里亞法、制訂和採用依據西歐國家法律為摹本的新民法等,讓土耳其從宗教國家轉變為世俗化的國家。

除此之外,凱末爾也進行了一連串的服裝改革,規定公務人員需穿著西服,並推動一系列提高土耳其婦女地位的改革。包括在法律中明文強制不准婦女戴面紗、廢除一夫多妻、確立離婚制度、保障婦女在教育就業參政及財產繼承的平等權利。 

後世評價凱末爾成功使土耳其從君主專制體制走向了民主共和國,但是也走向個人強權政治和威權主義的極端。歷史上,土耳其軍隊曾多次發動政變強迫民選的伊斯蘭政府下台,法律必須經過由軍方控制的「憲法法庭」審查才能生效,政府則在近年來逐漸通過修憲限制軍方權力。

 


練痟話:台灣國父候選群芳錄

【特稿/李莫嫌】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由川普當選,突然間11月12日台灣多了個國定假日,以為是舉國慶賀「最有錢的素人總統」入主白宮。沒想到,竟然是「國父誕辰紀念日」!什麼,台灣竟然有國父?11月12日是百元鈔票上孫文生日,他夠資格當「台灣國父」嗎?且沒有經過台灣國民票選。為了符合民主程序,TCNN台灣國父提名委員會經詳盡討論,推出「2016台灣國父(母)」候選名單如下。

 1.唐景崧(1841~1903年):廣西鄉試榜首,進士第8名,曾任布政使司、台灣巡撫。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轉〈台民布告〉給清廷「願人人戰死而失台,絕不拱手而讓台」,表明台灣已是「朝廷棄地,百姓無依,唯有死守」,決定「自立建國」,5月23日發表「台灣自立建國宣言」,25日「台灣民主國」成立儀式就任總統,幾天後從淡水搭船跑回唐山。獨創廣西「桂劇」,安享餘年,得年63歲。能建國、善溜跑、戲劇癮、度餘年,允文允武,有資格提名當國父!

 2.孫文(1866~1925年):每逢大事或挫折總是來台灣,一生來台三次,一次策劃惠州起義、兩次散心。1914年提出「台灣與高麗兩民族至少限度也應該實施自治,各自設立自己的國會及自治政府」,蔣渭水尊為「國民之父,弱小民族的領導者」,回天家前卻說「和平、奮鬥、救中國」忘了台灣。勉強提名,但不推薦!

 3.廖添丁(1883~1909年):「人間冷暖情為貴,世事滄桑愈堅強,傳奇人物廖添丁」,關於廖添丁傳奇,吳樂天講了20年都講不完。若不知道吳樂天是誰,上網查就有!重點是八里的「廖添丁廟」香火鼎盛,選他當國父,不用蓋國父紀念館,節省國家資源。

 4.蔣渭水(1890~1931年):台灣總督府醫學校高材生,1913年與翁俊明、杜聰明,密謀以霍亂細菌到北京刺殺袁世凱。擔任醫生後參與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成立台灣民眾黨,創辦《台灣民報》,組織「台灣工友總聯盟」。並以醫者良心提出〈臨床講義台灣診斷書〉指出「只圖眼前小利,墮落怠惰,腐敗、怠慢、虛榮、寡廉鮮恥、四肢倦怠……」等症狀,開出「正規學校教育、補習教育、幼稚園、讀報社」等處方,呼籲「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5.蔡培火(1889~1983年):1920年畢業於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參與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等。1924年因「治警事件」被逮捕入獄,創作〈台灣自治歌〉「台灣全島快自治,公事阮掌才應該」。蔡培火是高俊明牧師的姨丈,他曾說:「佇日本時代,蔡培火先生所作的犧牲奉獻,我對心底欽仰敬佩。後來蔣政權來台,我與伊的政治立場,漸漸發生不同的看法。但是伊對台灣同胞的愛心,及發揚台灣文化的熱誠,是我所無法度否認的。我現在猶原真尊敬蔡培火先生。」高牧師都尊敬了,應提名一下!

 6.史明(1918年~):本名施朝暉,著有《台灣人四百年史》,筆名比本名紅。創設「獨立台灣會」走左派社會主義革命路線。早稻田大學政經學部畢業赴中國參與中共抗日,發現「台灣人不能跟中國人一起」,產生「台灣獨立」思想。1949年輾轉回台,看到國民黨跟中共本質一樣,偷渡到日本開設「新珍味」料理店,白天包水餃,晚上寫史書;左手煮拉麵,右手搞革命,年近百歲依然堅持理想。選他當國父,革命單身無子的他,多了2300萬子孫。

 7.彭明敏(1923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政治科遇到盟軍轟炸,炸斷左臂。戰後自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留學加拿大與法國,34歲成為台大政治系最年輕的教授。1963年當選第一屆十大傑出青年,隔年與學生魏廷朝、謝聰敏起草〈台灣人民自救宣言〉,遭叛亂罪起訴,流亡海外。1996年參選首屆民選總統。50年來理想沒有實現,他就像《神雕俠侶》斷臂的楊過,浪漫又黯然。

 8.李登輝(1923年~):擔任總統時說:「我反對台獨已經講了一、兩百次了!」1999年提出「兩國論」,強調「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沒有再宣布台獨的必要」,卸任後努力推動「台灣國家正常化」。選他當台灣國父,他也許會說「我不是我的我」,沒有哲學與信仰會聽不懂他講什麼,看不清他的深謀大略。

 9.鄭南榕(1947~1989年):台大哲學系時代拒修「國父思想」而不能畢業,骨子裡痛恨「國父」,選他當「國父」,他可能會很火大!1989年,在《自由時代》雜誌刊登許世楷《台灣新憲法》遭叛亂罪起訴,他說「國民黨不能抓到我的人,只能夠抓到我的屍體」。4月7日,警察來逮捕時引火自焚殉道。「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焚而不毀精神,燃燒烈火青春。不想當國父,只因「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

 10.蔡英文(1956年~):台灣第一位女總統,如果她在總統任內效法鄭南榕說:「我是蔡英文,我主張台灣獨立」,有機會當上「台灣國母」。

首屆台灣國父(母)選舉,難免有遺珠,例如:黃昭堂、廖文毅、林茂生、許強、陳翠玉、雷震等人,以及太陽花學運青年等團體等。台灣國父(母)投票不限期間、年齡、候選人,歡迎討論建議,踴躍投票。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