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聖誕樹 一次報你知

長青永生頂點燭  地方本色慶佳節  傳遞真光享平安 

【陳逸凡專題報導】隨著聖誕節期的到來,街道上櫥窗裡布置精美的聖誕樹閃爍著耀眼的燈光,教會也會豎立起大型的聖誕樹,而各縣市政府的超大聖誕樹點燈活動,更是眾教會積極參與的年度盛事,期盼藉此做為傳福音的契機,然而你可曾想過聖誕樹是如何成為聖誕節的象徵的呢?

在歐洲傳統裡,冷衫類的長青樹幾千年來一直是基督徒與異教徒慶祝冬天慶典的重要象徵。異教徒以它布置家園,象徵春天即將來臨;羅馬人以它裝飾神殿,做為農神節的祭典之用;基督徒則以它做為上主永恆生命的象徵。

有一種傳說,則認為第一位將聖誕樹帶進家裡的,是16世紀德國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據說在聖誕節前的某個夜晚,馬丁‧路德步行穿越一片森林,當他抬頭看見星光在樹梢的枝枒間閃爍,美麗的景象提醒了他,耶穌捨棄天上的榮光降生在世上。於是馬丁‧路德把所見的樹景布置在家裡,並且在樹枝上綁上燭台、點上蠟燭,成為現代聖誕樹的原型。由於長青樹的綠葉蘊含有永生的意義,而樹枝上的燈光猶如上帝帶給世界的光亮,馬丁‧路德的親朋好友看過這棵以蠟燭點綴的聖誕樹後驚嘆不已,也紛紛在自己家裡布置一棵長青樹,從此布置聖誕樹成為這個節日的重要儀式之一。 

關於聖誕樹的起源眾說紛紜,除了馬丁路德外,其他還有帶著鄉野奇談色彩的傳說。又有一說是,很久以前有一位善良的農夫,雖然不富有但時常幫助別人。有一年發生大旱災,所有的農作物都枯死了,農夫的家庭也陷入困境。在聖誕節的早上,有一位瘦弱的小男孩來敲門行乞,好心的農夫就把僅剩的麵包和馬鈴薯送給了男孩。男孩為了答謝農夫的好意,臨走時送給農夫一根松枝。

當男孩離開後,農夫把松枝插在地上,奇蹟就發生了。松枝變成了一棵松樹,樹上掛滿了琳瑯滿目的食物和金銀珠寶,讓貧困的農夫變為富足。從此以後每年聖誕節,農夫都會在家裡放置一棵松樹,上面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禮物,漸漸的越來越多人會在家裡布置一棵聖誕樹,從此成為重要的傳統。

聖誕樹到底如何在歷史上產生,或許今日的人們已無從得知,只能透過傳奇故事的流傳,成為點燈歡慶時的溫馨小故事。在這個節期最重要的是,透過聖誕節期重新省思耶穌降生所帶來的赦免與重生,並將這份仁愛持續傳遞給未識福音的人;而不同特色的聖誕樹,也能透過巧思賦予現代意義,成為宣講上主恩典的工具。

 

 

鋸木聖誕樹

同心協力 老幼齊動工

【陳怡萱專題報導】如果近期去到台南中會仁和教會,會發現教會裡裡外外都擺上好幾棵別出心裁的聖誕樹布置,有木頭堆疊成的、有圖畫構成的、也有彩色網子圍成三角錐狀的,這是仁和教會為慶祝設立35週年,委由青年團契進行整體規劃,再邀請全教會一同布置教會的傑作。

教會入口處進到副堂、再沿樓梯走上禮拜堂,總共多達30棵不同造型的聖誕樹。青年團契會長穆佩雯表示,這次聖誕布置希望全教會都參與在當中,因此安排各團契或是有不同專長的會友來製作聖誕樹,例如:主日學小朋友畫圖、青年團契協助各種造型的組裝、松年團契的長輩動手摺紙星星……等,整體的主題是串連成「耶穌降生的故事」。

這當中有三棵聖誕樹是用木頭堆疊而成,圍繞上圓形燈泡就是氣氛極佳的特色聖誕樹。穆佩雯說,這些木材由住山上的會友特地拿來奉獻的,由有木工恩賜的會友依照尺寸鋸成一段一段,做成兩大一小共3棵木頭聖誕樹。在教會入口左側牆面上有個「平安夜」聖誕樹,木板上畫有雙手、黑白琴鍵、〈平安夜〉中英文歌詞和琴譜,使觀看的人忍不住想開口吟唱。相對的右側牆面則是布置成耶穌降生的馬槽意象。

一樓副堂天花板掛滿紙星星,講台上有數棵用竹子做支架、再用彩色PC網包圍起來的三角錐聖誕樹,穿插其中的禮物盒和星星及緞帶,使副堂看來格外華麗而熱鬧。穆佩雯說,紙星星請松年團契的長輩幫忙製作,動手摺星星不難又能活絡雙手和大腦,一舉數得。禮拜堂則是與副堂相呼應的設計,但採用較莊嚴的黑白色調。

仁和教會從10月初開始製作這些聖誕布置作品,並利用每個主日禮拜下午的時間來準備。穆佩雯說,很高興這次全教會都能一起參與聖誕節的布置,雖然過程中也有疲累的時候,但看見這樣美好的成果,希望能傳遞出救主降生的平安喜樂。

 

聖誕樹掛布

享受節慶 空間小也行

【陳怡萱專題報導】想要在家裡擺一棵聖誕樹卻擔心沒有地方可擺?或是聖誕節過後要收拾很麻煩?近年來在日本流行的「聖誕樹掛布」(ウッド柄パネル生地),是一面印有整棵聖誕樹的素面布,長寬約146公分X90公分,先把它張貼在牆面上,剩下要做的就是隨心所欲在上面裝飾,釘上或貼上立體的裝飾品都沒有問題,因為是平面的,既不佔空間、也不怕家中小朋友弄倒它,因此受到許多日本人家庭大喜愛。

日本和台灣的生活環境算是相近,通常住家不會太寬敞,或者已經擺滿生活用品,這一塊聖誕樹掛布,等於是滿足大家想浪漫過節也考慮現實問題的心情。長方形的布上只有畫一棵綠色的聖誕樹,看來非常簡單,但是當它掛到牆上去,就是各人發揮創意的時間!一般掛在聖誕樹上的燈泡、彩球、鈴鐺、拐杖糖、襪子形狀的吊飾等,同樣可以利用圖釘或紙膠帶掛在這棵2D的聖誕樹上,最後少不了在樹頂貼上一顆大大的星星,很輕鬆就能在家裡打造聖誕節的氣氛。

這種聖誕樹掛布受到許多日本家庭主婦的喜愛,因為布置起來簡單多了,而且不佔空間、很好收納,還有一點很重要,是這棵聖誕樹「很安全」,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布置,想貼什麼就貼什麼,絕對不怕它突然倒下壓傷人。

國外很流行在12月使用「降臨曆」,通常是寫上1到24個數字的格子,每過一天就打開那天日期的格子,裡面可能是糖果、巧克力或玩具,因此也有日本人比照這個方式,在這塊聖誕樹掛布上準備24個小東西,全家人每天一起倒數,迎接聖誕節的到來。

最重要的是,聖誕節結束後,要把這棵聖誕樹收起來一點也不困難,只要將布平整折好就可輕鬆收進櫥櫃裡,又不會佔去太多儲藏空間。想要知道更多的聖誕樹掛布用法,可上網搜尋「ウッド柄パネル生地」或是「ツリー タペストリー」,就能欣賞到各種巧思哦!(參考連結:by-s.me/article/212849734518941635)

 

淡中南洋杉

7層樓高 淡水最古老

【林家鴻專題報導】紅磚砌成的洋風建築散發百年歷史氣息,許多人都知道由馬偕創立的淡江中學,除了記錄北台灣醫療宣教足跡,也是知名歌手周杰倫母校,但鮮少人知道的是「全台最高的實體聖誕樹」其實也在淡中。而淡水更是台灣最早點亮聖誕燈的地方。

1967年淡江中學校長陳泗治為記念校內教堂落成,親手在一旁栽植一棵南洋杉,這棵樹曾遭折斷,但依然努力成長,半世紀來長得越來越像聖誕樹,師生笑稱是「上帝旨意」,如今高度已達7層樓高。每年12月初將其化妝為聖誕樹,校長按手點燈成為淡中最動人的年度盛事,也是歷屆校友的難忘回憶。

12月6日晚間,上百名師生在倒數聲中屏息以待,再次見證聖誕樹綻放萬點星光的壯麗美景,在暖暖的校園中迎接聖誕節到來。聖誕樹的布置工程浩大,過去架個梯子就能完成環繞燈飾,如今得動用吊車才能完成。淡江中學平時雖不對外開放,但民眾依舊可於淡江大學等高處朝聖。

據前淡中校史館館長蘇文魁指出,淡水是台灣最早過聖誕節的行政區 ,這是由於淡水在清代是全台最大國際港,是台灣接觸西方文化之窗,基督教的聖誕節最早就是由此傳入。早期宗教性的聖誕節慶祝由淡水長老教會和淡江中學主導,那時民眾看聖誕節就好像基督徒在慶祝「耶穌生」大拜拜的感覺,許多人都會湧到淡水禮拜堂看熱鬧;聖誕夜則由青少年到各信徒家中報佳音到天亮。

二戰後,聖誕節慶開始於民間流行,除了寄聖誕卡、裝飾聖誕樹,四、五年級生也曾經歷過警察以妨礙治安取締聖誕舞會,但年輕人視偷辦舞會為時尚。

 

環保聖誕樹

瓶安喜樂 永續愛地球

【邱國榮台北報導】2005年,各地為慶祝聖誕節,紛紛布置出溫馨氣氛,士林夜市廣場上的聖誕樹卻格外引人好奇,這是一座以保特瓶堆疊而成高達5公尺的聖誕樹,內裝有各色彩燈,在夜色裡繽紛。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表示,用保特瓶是有「平安」的意義,因此又可以稱它為聖誕平安樹。有趣的是,這棵樹還會配合節目向空中噴灑出雪花,猶如天空降下雪花的美妙景象,更讓士林廣場增添些許聖誕歡樂的氣息。

那一年士林廣場的聖誕平安樹點燈活動,是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中會與台北市政府聯合主辦,點燈儀式中,除了市府官員長、贊助廠商外,主辦單位之一的台北中會也有多位牧師到場,如當年的中會議長羅仁貴、中會總幹事鄭宏輝,並邀請當年擔任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的張德謙,都一同出席這個令人既雀躍又溫暖的時刻。

過去舉辦聖誕點燈儀式都是由市府一手策劃,但2005年在士林夜市廣場上的系列活動,卻是由基督教會負責策劃、執行,因此也迸出了呼籲社會關注環保問題的保特瓶聖誕燈的火花,除此以外,更可以讓聖誕節的真諦具體被市民認識。

那年台北中會策劃台北市聖誕活動系列的規模不小,除了有保特瓶聖誕樹點燈以外,也在台北101大樓的91樓舉行祈福禱告會;並於小巨蛋,帶給市民一場長達150分鐘的聖誕晚會,展現節慶及歡樂的風貌。

 

竹製聖誕樹

輝映星空 傳遞祝福情

【林家鴻專題報導】桃園市復興區的比亞外部落是人口僅百餘人的迷你部落,海拔逾700公尺,山林四面環抱,入夜後繁星點綴的美景盡收眼底,寧靜簡單的幸福令許多都市人趨之若鶩。12月初部落唯一的一間教會──泰雅爾中會比亞外教會於禮拜堂正門口立起一座3層樓高的竹製聖誕樹,頂端的大衛之星夜裡與星空輝映,不僅傳達族人迎接聖誕的喜悅,也是對來訪遊客的祝福。

留在比亞外部落的人以長者居多,比亞外教會牧師阿韻.尤命這兩年來在教會成立「部落健康文化站」,對阿公阿嬤投入更多關懷與陪伴,旅外的青壯年都很感恩。「要做就做大一點,難得一年一次,要讓星星更顯亮!」比亞外教會長老邱永好收集製作聖誕樹的竹材,筆直的竹子放在地上等待組裝,為了應付聖誕樹的樹藤需求,教會也透過網購宅配到部落,同心協力下,最後由十多男子將聖誕樹一起立起來。

比亞外教會今年二度將聖誕樹立在禮拜堂門口,不只讓前來聚會的人穿梭其下,也方便夜晚拍照取景,大衛之星夜晚照耀部落,寓意「基督成為人生命的救主」。有機農業是比亞外的一大觀光亮點,阿韻.尤命表示,「聖誕節是感恩與傳福音的機會,」每逢此時教會開放遊客進住接待所,邀他們參加聖誕節表演、摸彩、讚美禮拜,40名婦女還精心烹調百人份愛餐,為的就是讓遊客體會到教會過節的方式和一般大眾有何不同,並從互動中感受到族人濃濃人情味。

 

阿韻.尤命說,部落和教會互為主體,族人不只像一家人,也把遊客當一家人,對外展現基督徒不分宗教差異一視同仁的開闊信仰觀,幾次下來民眾口耳相傳,許多人雖不是基督徒,也很願意關心教會及部落事工的需要。

 

聖誕布置賽

在地特色 引遊客駐足

【邱國榮專題報導】2007年,長老教會東部排灣中會舉辦教會聖誕布置比賽,以當地素材並講究環保等前提為主題,希望透過比賽活動,凝聚東部排灣中會的向心力。台北中會關渡教會也舉辦社區聖誕燈飾競賽,讓鄰里都投入,加深雙方連結。

新香蘭教會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組成特色,以靠海的阿美族漁網當聖誕樹葉,用倚山的排灣族常使用的竹子當聖誕樹幹,表現出新香蘭教會族群融合的特殊文化。

大南教會為了呼應原住民戒酒活動「多喝水,少喝酒」,則是將保特瓶瓶蓋用鐵絲串連在一起,做成聖誕樹,同時也展示原住民戒酒的努力成果。這個「多喝水」聖誕樹高約一層樓,共計使用了5800個瓶蓋呢!

東排中會的創意聖誕布置比賽,最北從多良教會一直到最南端的台坂教會,總共延伸出一條極具文化特色的聖誕觀光景點。東排中會表示,藉由特殊的聖誕意象,希望來到東部地區觀光的旅客,都能被教會美麗的聖誕布置吸引,進而踏入教會。

同時間,在北台灣的關渡埔頂,關渡教會則是邀請社區共同以燈飾、妝點出溫馨氣氛。透過競賽方式,讓鄰里都投入,因而能夠別出心裁地設計出亮眼的庭園燈飾,在夜空下點亮大埔頂。

「我們盼望藉著這樣的燈飾妝點社區的活動,與社區建立好關係,」關渡教會駐堂牧師許立志說,為了教會與社區能有深度連結,因此教會規劃出了社區燈飾妝點競賽,期待能更拉近教會與社區間的距離。雖然社區燈飾妝點比賽是首度舉行,但是迴響熱烈,甚至有的社區還為此將社區庭園與花圃,重新整修了一番,就算是在白天走進大埔頂,眼目所及也是整齊美觀。

 

聖誕降臨曆

腦力激盪 自行DIY

【陳逸凡專題報導】所謂的降臨曆(Advent calendar),指的是一種為迎接聖誕節的來臨,倒數計時專用的特殊日曆。日曆可以做成聖誕樹、房屋等各種不同的造型,上面必須要有24個小格子,分別代表12月1日至24日,裡面可以放入巧克力、卡片或禮物,每天開啟一格,迎接聖誕節的來臨。

相傳第一個降臨曆是出現在德國的慕尼黑,當時有位小男孩總是問他的母親,還要多久才過聖誕節?於是聰明的母親就教他在紙盒上畫24個格子,並且在每個格子裡放上一塊糖,再用紙張將紙盒密封,從12月1日起,每天可以拿一塊糖吃,並在格子上做記號,等糖吃完的日子,就是聖誕節到來的那一天。如今降臨曆已成為德國聖誕節家家戶戶相當普遍的習俗,格子內也可以事先放上小卡,成為聖誕節期最好的祝福。

事實上,降臨曆的造型與尺寸可以有許多廣泛的創意設計與運用。最常見的是做成窗戶的形狀,每天開啟一扇緊閉的窗戶,直到聖誕夜將最後一扇窗戶開啟。或者做為聖誕樹的形狀,上面懸掛24包禮物,每天取下一包禮物,等到所有的禮物都被取下,就是聖誕節來臨的夜晚。

目前,歐美國家的商店中皆有許多現成款式的降臨曆供民眾選購,雖然降臨曆在台灣尚未成為慶祝聖誕節的傳統,然而透過簡單的加工,即可成為主日學或家庭寓教於樂的教材。不需要昂貴的成本,只要準備一個有許多小格子的抽獎紙盒,準備24顆小糖果、配上一段經文或聖經故事,重新將紙盒貼上密封的紙張並且寫上數字,即可製作出屬於每個家庭獨一無二的降臨曆。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