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仙子和耶穌

◎李怡道(專業家庭煮夫,暫居英格蘭)

去年10月,6歲的兒子掉了第1顆要換的牙,興高采烈。他等這顆動搖的牙掉下來可是等了好一陣子,時不時用手搖搖,用舌頭推推,希望這牙可以早一天掉下來,因為掉下來的牙齒可以換成銅板。

牙仙子是英國的習俗或者說是傳說,大約是說有1個專門收集兒童乳牙的精靈,如果小朋友將換下的牙放在枕頭下,夜半,牙仙子會來把牙齒收走,並且放1個銅板在枕頭下以為交換。換到第6顆牙,牙仙子還會給個禮物,並把牙齒留給小朋友當成長大的紀念。小朋友從電視、從同學、從故事書認識牙仙子,到了牙齒將換的年紀,無不期待牙齒早早落,好換成小銅板。說是貪財或是有打算要用這銅板去買什麼,好像也未必,但這種帶點神秘色彩的傳說和儀式,確實讓小朋友換牙換得很高興,一點也不覺得笑起來漏一個孔在嘴裡有什麼不對勁的。

出國前,我的母親送了一本漢英對照的《新編小孩子聖經》(The Beginners Bible, Timeless Childrens Stories)給她孫子,交待有空就跟他說說聖經故事。小時候我1章1章用台語講給他聽,到了5歲學會閱讀,他就開始自己看英文的版本,到底看多少次是無法計算清楚的,但是觀察起來,他至少已經從頭到尾看了20次或者不只。小朋友看聖經當然也沒什麼不對,但是跟小朋友看聖經還真要有點能耐,聖經想講的道理有時候是很複雜的,被簡化的聖經,更是非常難解釋。

例如,國與國為什麼要戰爭?上帝為什麼一直在生氣?為什麼人知道了善惡,上帝會生氣,難道人要不知好歹嗎?為什麼大家可以互相合作,上帝反而要讓他們無法互相合作?為什麼前面才說不可殺人,後面上帝又讓參孫殺死他們的仇敵?又,什麼叫做仇敵?為什麼耶穌沒有跟爸爸媽媽一起回家,又危險又讓人擔心,結果都沒有跟爸爸媽媽說對不起?

這些還是解釋的手段,有得努力,但這本所謂兒童聖經的書,最讓我不喜歡的是選材極端神蹟取向。我自己是根本不追求神蹟,要做耶穌的學生,就不要求神蹟,乖乖做人;要追求上帝國,就不要想上天堂的事,而要讓人間愈來愈接近天堂。這本聖經也許是為了「講故事」,舊約神蹟遍佈,新約更是一個接一個,故事這麼說下來,結論幾乎是:上帝、耶穌都是魔術師。

開心的兒子,拿著牙齒這裡跑那裡跳,到了下午,還沒來得及放在枕頭下面給牙仙子換錢之前,那顆牙齒已經不見了。我說:「啊你就學Lora(一個童書的角色,搞丟了牙齒,後來她哥哥建議她夢一個開心的夢,笑開來,牙仙子看到她嘴裡的孔,就能確定她有落了牙),笑笑a睏,按呢tooth fairy就知影你真正有落1齒。」兒子應講:「啊但是,tooth fairy 已經知啊,因為tooth fairy是爸爸對無?」

6歲,知道牙仙子是假的,知道聖誕老人是假的,如果只教神蹟,上帝和耶穌能真到幾歲?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