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與高齡都是相對的

◎呂宗學(台南中會後甲教會執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在《台灣教會公報》3060期,筆者呼籲大家不要使用「老化」這字眼,因為老化常常讓人們聯想到身體功能退化或是記憶力衰退等負面印象,因此會有污名化的不良影響。筆者建議大家使用「高齡」這字眼,因為高齡是統計表達年齡多寡,比較沒有污名化的問題。可是,如果我們再吹毛求疵一些,高齡這字眼中的「高」還是有價值判斷,不全然是中性的字眼。

阿坤伯65歲是高齡嗎?問這個問題好比問阿明期中考數學成績80分是高還是低一樣,都必須了解班上其他同學考得如何才能判斷。如果班上50位同學,49位的成績都是80分以下,阿明80分是最高分。反之,班上49位的成績都是80分以上,阿明80分變成全班最低分。

高齡是一個非常相對的字眼,65歲的阿坤伯如果是活在100年前的台灣,應該算是高齡;但是活在2011年的台灣,阿坤伯65歲就不算高齡。如果把視野再擴大,阿坤伯如果跟教會去非洲馬拉威義診當志工,阿坤伯在馬拉威可算是高高齡的人瑞;反之,如果阿坤伯去日本旅遊,只能算是小老弟。阿坤伯如果去瑞典旅遊,可能會更意外發現,80多歲的阿公阿嬤竟然還可以每年去山上滑雪!

許多瑞典80多歲的高齡者可以滑雪這件事告訴我們,「老」也是非常相對的字眼。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老(身體功能退化)與生理年齡的關聯性已經越來越弱了,許多高齡老人沒有罹患慢性病,許多身體功能都沒有退化;反之,有不少中年人罹患慢性病,許多身體功能已經開始退化了。許多高齡者即使罹患慢性病,但是積極規律運動與維持健康生活型態,身體功能還是很好。

相同生理年齡除了身體功能會有相當大的差異性外,心理層面的健康水平也有很大的差異性。有些中低齡者的心理已經非常老態龍鍾,反觀有些高齡者卻還是非常正向與積極。

由於認識到這種生理年齡與身體心理功能的不對應性,許多比較先進的機構已經開始要求履歷不需要寫出出生年月日與年齡,機構會以是否有能力達到績效為標準,來衡量需要怎麼樣的員工,而不用年齡來做為門檻的限制。

本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醒所謂的高齡者,千萬不要被生理年齡老化就必然退化的錯誤迷失所綑綁。相同生理年齡的高齡者還是會出現相當大的差異性與可改變性,多與積極者與健康者在一起,自己也會越來越健康。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