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之老以及吾老

◎呂宗學(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台南中會後甲教會執事)

長歲數敢真正卡好?有錢、沒病、有法度自己自由去旅遊,那就真正好。萬一生病,無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尚好有專人有愛心全天照顧,那也還好。台灣社會中,長歲數的人越來越多,要怎樣做才能讓這些長歲數的人有錢、沒病、有法度自己自由去旅遊或是失能有人照顧?以下介紹2種作法:
一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自求多福的作法,也就是說:先孝敬自己的父兄,行有餘力再去孝敬別人的父兄。傳統社會要養兒防老,就是要靠兒子與媳婦來照顧自家的老者。這種作法在現今與未來的台灣社會是越來越行不通,因為高齡者活得越來越久,兒子數目越來越少,兒子賺錢能力越來越差,照顧自己與妻兒子女的能力都岌岌可危,怎麼有能力長期照顧高齡父兄。

就算兒子非常富裕,他也會發現在現今高度依賴分工的社會,要「老吾老」還是相當的困難。不是有錢就可以請外勞24小時照顧失能老者,還要去指定醫院讓醫師認定是否符合申請資格,然後再透過仲介公司向勞委會申請。

有錢兒子將失能老爸爸送去護理之家長期照護,可能會發現許多機構設置都不合規定之標準,於是得向當地衛生主管單位投訴。經過衛生主管單位查核開罰單後,護理之家才有機會改善相關設施。

有錢的兒子要推輪椅帶老爸爸台灣環島旅遊,結果將會發現,台灣無障礙環境真的非常缺乏。另一位有錢兒子陪老爸爸走去公園散步,老爸爸走得比較慢,綠燈過馬路走到一半就轉黃燈,對面汽車馬上衝到老爸爸面前,猛按喇叭驚嚇老爸爸,台灣的物理環境與社會環境,真的是對老人很不友善。

最後,有錢兒子也有可能因為投資失敗破產變成窮兒子,這時也沒錢照顧老爸爸。由上述這些例子可以發現,在現今高度依賴分工的複雜社會,要靠個人一己力量「老吾老」是相當困難的,因此需要另一種作法:

就是「老人之老以及吾老」建立制度的作法,透過年金制度、長期照護保險制度、長期照護機構設置標準與定期稽核評鑑制度、輔具補助辦法、友善高齡者之環境建立或松年大學等法令規定、政策擬定與社會教育,以集體行動「老人之老」解決所有高齡者遲早都會遇到的問題,自己家的老者自然而然也會享用到這些制度與環境的好處。

讓我們一起來「老人之老」,努力將台灣打造成友善高齡者的環境。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