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是正義使者?

◎高有智(媒體工作者)

最近常常看到新聞台播報「網路影片」,簡直到了濫用的程度。電視台放棄新聞專業與追蹤調查的能力,不願去調查、採訪社會弊端,卻樂於加入「人肉搜索」或「網民公審」的行列。表面上看似伸張正義,背後無非就是節省新聞人力成本,低廉地擷取網路影片,看圖說故事,加油添醋,照樣可以滿足閱聽人對「正義使者」的想像。

大眾媒體製造的「廉價正義」,往往容易流於膚淺與假象,滿足了閱聽人的窺視慾望。在不公不義的世界中,找到集體發洩不滿情緒的出口,我們可以輕易躲在人群中丟石頭,私底下卻又人人自危,擔心成為下一個「代罪羔羊」,充斥自以為義的偽善。說真的,這樣的媒體角色改變不了不公不義的社會結構。

我今年暑假參加長老教會總會主辦的「台灣青年國是會議」,其中重要的主題就是「社會的公平正義」。筆者以多年的媒體工作經驗,分享新聞媒體世界中的公平正義議題,發現主流媒體仍有個別記者關心社會弱勢,打抱不平,但過度商業化的媒體環境中,廣告業主大可透過大筆預算,檯面上,鋪天蓋地購買廣告,暗地裡,惡搞置入性行銷,私下施壓媒體,扭曲新聞報導,媒體不知不覺成了擴大社會不義的元凶之一。

另一方面,新聞媒體「只打蒼蠅,不打老虎」的揭弊角度,難以撼動社會不公不義的結構,甚至會陷入自我滿足的迷思。

有一則「蹺腿姊」的新聞報導,原本是網路流傳的一段影片,一位年輕小姐因為不讓座,竟和一名老翁對嗆,狂飆髒話,出言不遜,引起網民一片撻伐,封為「蹺腿姊」。網民發動人肉搜索,試圖揪出這位年輕小姐,電視台也加入這場「圍毆」的行列,享受「正義使者」的滋味。蹺腿姊最後受不了壓力,發表聲明表示,自己因為從小父母離異,所以持續躁鬱症治療,加上當天腳受傷不舒服,才會坐在博愛座。

「蹺腿姊」態度不佳,出言不遜,當然值得反省;然而,新聞媒體處理這則新聞時,第一時間往往也是不究事理,沒有訪問到當事人,就跟著網路鄉民看熱鬧,號召觀眾加入「丟石頭」的行列。過去的「東森追緝令」節目,專門突擊公務人員上班打瞌睡、開小差、打電玩等醜態,同樣是藉此彰顯媒體的正義形象。

然而,我們要的公平正義,當真只是如此?荒誕的公務人員行徑,值得撻伐;飆罵長者的不當言行,也該檢討。如果媒體只有不斷追打小惡,卻放縱更大惡行,掩目無視於官商勾結、環境破壞、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叢生。單單滿足於「打蒼蠅」,畏懼於「打老虎」,無異於縱容或擴大社會惡行,這樣只會讓社會的公平正義難以伸張。

&nbsp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