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延續──淺談器官捐贈

◎林勤樺

今天一早,收到加護病房急叩的訊息:「家屬希望能捐贈器官&hellip&hellip。」接到這樣的通知時,我的心情有些沉重,因為我知道,這表示著一個生命的殞落,以及一個家庭的破碎。器官捐贈雖然是大愛的表現,也是生命的延續,但在我心中更是哀傷,且需慎重面對這樣的情境。

這是一位30多歲的年輕女性,某天清晨走在路上遭高速駛來的轎車迎面撞上,當場昏迷不醒,緊急送醫院救治,但仍不幸因腦死而離開人世,留下悲慟萬分的先生及年幼的子女。從剛學會寫字的幼子寫給媽媽一封思念的信中,我看到稚嫩臉龐的孩子此時顯得超齡成熟,那樣的強忍淚水抿著唇,一字一句表達對媽媽最深的思念與不捨。

面對器官捐贈的家屬時,最難的部分往往是因為對他們而言,失去親人已經是人生難以接受的痛楚,更必須要在短時間內簽下器官捐贈同意書,這是何等艱難的決定。因此,在醫院工作的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幫助器官捐贈的家屬完成心願,比什麼都來的重要。當然,最重要的是在整個醫療過程中,讓家屬清楚明白我們會支持他們的決定,也接納家屬在面對創傷時出現的負面情緒。

常常有人問我:「到底什麼是器官捐贈?」具體的說,器官捐贈是指當一個人被判定腦死或是臨終時,基於個人生前意願的簽署或經由家屬同意,將其可用的器官或組織,以無償捐贈的方式給需要的病患,幫助其恢復健康。&nbsp

也有人曾問我說:「是不是我簽了器官捐贈之後,醫師就會放棄我的生命呢?」其實,若一般生病或受傷送醫,醫療團隊當然會優先拯救生命,只有在所有挽救生命之方式都無效,且被醫師宣告腦死之後,才會開始進入器官捐贈的流程,對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的醫療品質並不會受到影響。

生命的消逝雖然令人無限感傷,但卻可用另外一種形式的活著,讓愛延續下去,繼續發揮力量,創造更多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我們「擁有」很多,但未必「享有」,當我們不再「享有」時,那就「分享」吧!分享我們的生命、分享我們的身體、分享我們的愛吧!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社工員)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