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尊重

◎吳祈得

「咱來開始咱&ecirc禮拜,請兄弟姊妹準備心。」對長老教會而言,禮拜是練習台語的開始,從小到大哪一個長老教會青年不是在台語的薰陶之下成長呢?這不正是長老教會最大的特色,也是長老教會與其他教派最大的差異嗎?每一次禮拜必須把自己日常熟悉的語言頻道──「國語」,調整到還在努力認識的語言──「台語」。我雖然從小到大在長老教會成長,但是一個在桃竹苗客家文化區長大的孩子沒有經歷過台語洗禮,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嗎?不,其實一點都不合理。

「你是長老教會的青年,怎會不懂台語?不懂台語的怎麼會是台灣人?怎麼會是長老教會的孩子?」剛踏入長青,曾經有人跟我說過:「不懂台語的,就不是台灣人。」這件事讓我生氣了一陣子,因為我正好是那個不懂的人。我也曾經問過:我們一定每次都要唱台語嗎?回答是:對啊,因為我們是長老教會的青年團契,怎麼可以不唱台語?於是,我只好接受。

大一參加神研班,在小組分享的過程中,我吼著:「可不可以不要再講台語了!」所有人的母語都是神給的祝福,但是這項祝福是不是成為我們加諸在他人身上的軛呢?就我來看,大專營隊使用台語禮拜,不但有損長老教會的格調,更是加添在我們身上的不尊重與不公義;過去多少客家人和原住民和閩南人被迫講「國語」,現在只是以「台語」重演當年的現場而已,而其他族群的弟兄姊妹和她們的父母親一樣,依然無法使用自己的語言,他們被迫學習新的「長老教會國語」──台語。

我並不是反對母語和台語,只是開會禮拜是把接下來所有的營會都交託,讓上帝來掌管,閉會禮拜是把這整個營會獻上,對著上帝來表達我們的感謝和讚美,以此來說,豈不應當讓所有的人用他們的共通語言來表達嗎?貫穿整個營會的語言,不該是一普遍語言嗎?如果我們把多元的呈現擺放在各種語言朗讀聖經、獻詩,不是更為恰當嗎?我反對台語成為大型營會的主軸語言,正如我不會要求以我的母語──客家話,或者原住民任何一族的語言成為貫穿主軸的語言,因為參加者所涵蓋的是全台灣的長老教會青年。

其實放到整個長老教會來看,各種週年活動、研習會、退修會,普遍具有這些問題,我不是完全排斥使用母語,而是應當考慮到參與的整體,舉例來說:客家春令會針對客家族群青年,那麼用客語貫穿整場,是毫無疑問且必然應當如此執行的。參與的整體決定了我們應當使用哪種語言,我認為這才是正確的心態,而不是抱持著本位主義,認定我們長老教會就應該如此,這種錯誤的本位主義才是造成自我身分認同錯誤的開始,因為長老教會本應該是多元,且尊重各個民族文化的教會,不是嗎?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