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Rust out 翻譯之爭議

◎蘇育任

《台灣教會公報》近日數期公報廣場,對馬偕博士座右銘「Rather burn out than rust out」中,「rust out」應翻為「朽壞」或「銹壞」,有不少先進提出寶貴意見,本人擬更深入探討該座右銘的源起與漢譯,分別從英國教會界曾使用過的類似引用語句、馬偕博士所受神學教育的影響、Saxon古英文「rust out」的意義以及翻譯的通則等方面,談談個人一點粗淺的看法。

英國教會界和馬偕博士的座右銘類似的引用語句有好幾種,英格蘭哲學家、彼得堡大主教Richard Cumberland最早使用&quotIt i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rust out.&quot以及&quotIt is better to wear out than to rust out.&quot,這兩句意思相似,可譯為「寧願燒盡(耗盡),不願朽壞」。其後蘇格蘭福音佈道家Smith Wigglesworth則以&quotI&rsquod rather burn-out than rust out!&quot「寧願燒盡,不願朽壞」,而被普遍讚譽為「耶穌的火把」,許多人也誤認「Rather burn out than rust out」是源出於他。英國另一位著名福音佈道家Frank Bartleman也曾講過&quotI would rather wear out than rust out and rather starve for God, if need be, than fatten for the devil.&quot(寧願耗盡,不願朽壞;如有需要時,寧願為上帝飢餓而不願因魔鬼豐腴。)

馬偕為加拿大長老教會牧師,其父原是蘇格蘭佃農,移居加拿大後,在安大略省生下他。馬偕1867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神學院,1870年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神學部畢業,同年又前往英國愛丁堡大學深造;1880年榮獲皇后學院頒贈「榮譽神學博士」。在愛丁堡就讀時,受業於曾在印度宣教的神學家Dr. Alexander Duff,Duff曾多次宣示,他的生命寧可為印度眾多未得救的生靈燃燒焚盡,也不願白白虛耗。馬偕的座右銘,或許是承接英國教會先賢的精神及其恩師的啟迪與影響吧!

語言往往會隨著時代不同而衍生變化,所以解讀「rust out」最好的方式,是根據說話者當時使用該辭的上下文,及其同時代人的用法(即薩克遜Saxon old English的古代英文辭典釋義)比較正確。從上述的引語中,可發現「wear out」(使用耗盡)或「burn out」(燒盡)均隱含著「燒盡或耗盡自己的生命(為上帝而活)」所以反過來看,它們的相反詞「rust out」,根據當時辭典釋義以及上下文,並非意指「鐵生銹而蝕壞」,而比較是指「(東西)閒置而毀壞」;亦即意味著「在無聊的生活中虛度光陰而朽壞」(One becomes bored in the workplace, ultimately becoming depressed and apathetic.)

一般翻譯講求兼顧「信、達、雅」,若無法兼得,則講「信」(忠於原文)最重要。蘇格蘭長老會的總會徽章標示著拉丁文 nec tamen consumebatur,乃揭櫫出埃及記3章2節(荊棘燃燒,焚而不燬)的偉大精神,馬偕博士的座右銘也可說是衍生於此,用以激勵自身「寧可將自己的生命投注於有價值的永恆事物,而不願浪費虛度一生。」就此而論,將「rust out」翻譯成「朽壞」或「銹壞」,應該都未背離英文的原意。唯若以漢語的表達習慣來說,則「rust out」翻譯成「朽壞」應該是較妥適的。不過依個人推測,馬偕博士本人生前對於其座右銘的漢譯「寧願燒盡,不願銹壞」,或許是了解並予以首肯的吧?!若果真如此,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尊重其本人的意思,而採用「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的漢譯,應該是具有歷史傳承意義與敬愛緬懷先哲的雙重美事也!

(作者為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理學院博士、台南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會友)

&nbsp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