攏是為基督(All for Christ)

◎林昌華

最近公報廣場有數篇文章討論「寧願燒盡,不願銹(朽)壞」,文章焦點集中在「銹壞」或是「朽壞」何者適當。假若馬偕牧師在世,看到這種爭議,他大概不會很在意,因為這並不是他的座右銘。對於這個誤會,作為馬偕牧師的研究者,筆者認為有必要寫一篇短文,簡要的加以解釋。

筆者解讀12冊馬偕日記手稿,他的日記裡不曾提過這個「座右銘」。而日記裡和「燃燒」(burn or burning)有關的詞彙,多是「burning hot」指的是炎熱天氣,就像著火一樣。嚴格來講,「寧願燒盡,不願銹(朽)壞」和馬偕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那麼為什麼它又和馬偕牽扯在一起呢?

這句名言出現於1908年的《加拿大長老會紀錄》(Canadian Presbyterian Record)期刊中。一位加拿大作者以「台灣的馬偕」(Mackay of Formosa)為題撰寫文章,除了感佩馬偕的奉獻精神外,更以「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諺語來讚揚馬偕的奉獻精神。所以,這個「座右銘」不是馬偕的自勉,而是別人對他的感激之言。

馬偕是否有自己的座右銘?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攏是為基督」(All for Christ)。在他的日記中共有6次使用「攏是為基督」,每當馬偕面對服事困境,或進入險境時,都會以此話自勉。例如1885年12月24日在新店,儘管當天傾盆大雨,馬偕仍四處探訪教會信徒。在當天的日記他寫下,「攏是為基督,不是為錢,也不是為名聲。」

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讓大家思考,驅迫馬偕不畏困難與險阻,不顧身體的厭倦與軟弱,幾乎像「強迫症」患者一樣,從淡水步行前往宜蘭19次、苗栗51次,台北到台南7次等,這些現代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旅行紀錄,背後推動的主要力量是來自於「攏是為基督」的精神。而馬偕在台灣北部一切努力,背後的動力也在此,這才是和基督教信仰精神相契合的思想。

對現代台灣教會來說,「攏是為基督」才是教會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就算台灣教會能像韓國教會,成為國家最大宗教、能影響國家政策,甚至協助台灣建國,如果背後的動力不是來自「攏是為基督」的精神,教會將難逃墮落的命運,而成為「人的組織」、中產階級的「俱樂部」而已。若不是為了基督,教會就會變成失味的鹽,終將被上帝丟棄。而現今榮景將如野地的百合花;儘管今天茂盛,卻無法避免來日枯萎,面臨被燒毀的命運。

(作者為長老教會牧師)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