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真光,大烏暗包圍中

◎李景行

新《聖詩》620首〈疼痛真光,大烏暗包圍中〉(〈Lead, Kindly Light, amid the encircling gloom〉,中譯〈慈光導引〉,又名〈慈光歌〉)。作詞者紐曼(Cardinal 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是英國牛津大學校牧,在訪問羅馬返英途中,罹患重疾,療養期間滯旅候船時所作。

紐曼1801年2月21日生於倫敦,父母要他當律師,本人則喜歡教會工作。紐曼講道活潑有力,能吸引大批會眾。19世紀的文學評論家馬太.阿諾得(Mathew Arnold)說「在他的世代和若干世代,獨步牛津。」他注重教會禮拜的尊嚴,促進美化儀式的實行,所以是近代聖公宗中「重儀派」的先鋒。紐曼因重視使徒相傳的聖職系統,1845年加入羅馬公教,1890年8月11日息勞,被封為天主教聖徒。

紐曼寫這首詩時,身在貨輪上,在薩丁尼亞海島附近遭遇颶風,無法前進,他只好在船上詠詞自娛。1833年6月16日傍晚在船上作了3首詩,〈慈光歌〉為其中之一,有文學家譽此詩為「19世紀英文文學中最優美的抒情詩。」本詩共分3節,第1節是「慈光導引」,紐曼寫作這首詩的原始題目「雲柱」,是引述出埃及記13章17~22節,當以色列人在曠野中行進時,耶和華日間用雲柱,夜間用火柱領導他們。紐曼當時大病初癒,歸心似箭,偏又海上無風,帆船無法開行,使他動彈不得,進退兩難。回顧故國,又是政教紛爭,內部分裂,以他的胸懷大志,何去何從,真是憂心如焚。於是發自內心懇求慈光來導他前行。

第2節是「罪的告白」,也是紐曼一生的自我寫照。隨意自專、沉迷繁華、驕癡無忌,只有求主赦免、引導。

第3節是「信心的盼望」,夜盡天明、晨曦重逢。原詩可直譯「晨曦光裡,如諸天使笑容,我心多年所愛,契闊重逢。」對此處「天使笑容」曾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有的說是紐曼日夜思念故鄉的好友們,有的說是指盼望將來天家安息的樂趣。但不論如何,詠唱此詩的信徒,也應盼望他心目中所自定的天使。

作曲者為戴克斯(John Bacchcus Dykes, 1823~1876),此曲作於1865年。紐曼謙虛地說:「這首詞的流行,不在乎詩詞,而是樂曲優美;因戴克斯乃是一位作曲大師。」

戴克斯1823年3月10日生於英國,10歲即在祖父的教堂裡司琴。1861年獲得音樂學士學位,1年後任達拉謨聖奧茲維爾特(St. Oswalds Durham)教區牧師,終身擔任此職。他是《古今聖詩集》編輯委員,幾乎所有曲調都在當地作曲。戴克斯富有音樂天才,一生所作不下300首,當時英國作曲家所作的新曲,除龔立特(Gauntlett)外,沒有一位比他多。死後諾威勞(Novello)公司出版他的聖詩集計276首。

(作者為退休牧師,曾任新《聖詩》編輯小組召集人)

&nbsp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