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之基督教育的重要性!

◎楊忠輝

日前《聯合報》報導,花蓮縣萬寧國小注重學生品德養成,獲得教育部品德深耕績優表揚,因為該學校訂下「五好」,包括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讀好書、交好友等作為品德教育目標,以及積極推動「九德」,包括關懷、專注、尊重、熱誠、內省、井然有序、負責、合作、感恩等核心,師生沐浴在敦睦學風下,學子的品德更加提升。

有家長說,現在小孩變得很體貼,本來鮮少幫忙做家事,如今還會主動幫忙;還有家長進校園,學子主動打招呼問好,讓人感到貼心。

根據社會學領域中,在社會制度與社會化之教育裡,提到家庭的「個人式教育」被學校的「非個人式教育」所取代,孩童在學校的學習,再也沒有其他的非家庭機構(除非中途之家),能對人的社會成長(social growth)有如此廣泛與持續的控制力。然而,學校在形式上提供學生知識與技能以滿足社會中不同角色的要求;學校也教導學生一些重要的社會的人生價值。

社會化對於個人最重要是發展「自我」意識,教育讓學生認識自我是獨特的個體,除了精通知識外,也學習扮演他人的角色,並他人的角度來看自己。雖然,社會化會發生在許多不同脈絡的社會機構中,首先是家庭中,然後學校,與社會。但是,學童社會化成長中,基督教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天主教靈修神學家盧雲(Henri Nouwen)主張基督教教育從事者本身是個活生生的模範,應具有保羅的精神,並且能夠勇敢的向學習者宣告「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哥林多前書11章1節)

因此,教會無論以何種方式來推動教育,基督教教育始終要負起「宣教」及「教導」的使命,達到教育的功能,就是使人與上帝建立美好關係,得著豐盛生命,以基督教教育來影響及彌補一般教育所不足的靈性教導與如何尊重生命,幫助學童領悟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所顯現的大愛,使能以信望愛心來回應上帝的對人、事、物、環境的愛,並成為祂的兒女。

(作者為高雄中會聖心教會牧師)

&nbsp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