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風的迴響

◎施義賢

前幾期關於〈千風之歌〉的討論,讓大家從不同角度思考了不少問題,我沒有足夠能力論及全部,只就3144期柯三益長老〈從離別到天堂〉一文稍做回應。

我確信有個耶穌為信徒預備的天堂,但主賜生命的冠冕,而人至死忠心,不就是竭盡所能的去宣揚福音,以回報主耶穌的救恩嗎?那麼詩人即便死了,仍希望做更多的工,他當然知道人死了就無法關懷世人的痛苦,也無法傳遞神的恩典,但內心仍表達自己熱切的心意。我文中用「若能夠,我希望&hellip&hellip我祈願&hellip&hellip」這跟泛神論怎麼也能扯上關係呢?誠如鄭世璋牧師〈再唱千風之歌〉文中所說:「讓風成為偶像崇拜的,是失去自由的生命,視親近風為偶像崇拜的,同樣也是。」

至於人送別時因感傷而哭泣,是自然的人性流露,可以達到宣洩、安慰、自我療癒的作用,但詩人在歌詞中說「請不要在墓前哭泣」,只是表達離去者對悲傷者的安慰與憐惜,並非禁止或刻意的壓抑悲傷感情的流露,應該很容被理解呀!我所謂用宗教的意識形態框住詩人的意境,是因為我覺得用「泛神論」和「靡靡之音」來形容〈千風之歌〉顯得太表淺而拘謹了,這和我所認識的活潑的基督教信仰有很大的差距。基督徒若儘想著那榮耀的新天新地,而輕忽主禱文所教導的「願.的國降臨,願.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或許這就是我所擔心的所謂「功利主義」的基督教觀吧!

(作者為長老教會平信徒,精神科醫師)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