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美國的總統是基督徒

川普在美國國家祈禱早餐會上發表演說,指明國家祈禱早餐會是對信仰力量的見證,並且是美國的偉大傳統,更見證自己生長於固定上教會做禮拜的家庭,讓他備感蒙福,如今他按著聖經宣誓就職,顯明自由不是政府的恩惠,而是上帝賞賜的禮物。

回顧美國歷史,除了甘迺迪信奉天主教以外,歷任總統幾乎是基督徒,其中又以聖公會為大宗,包含美國開國元勛喬治華盛頓在內,共有11位聖公會的信徒;美國長老教會則居次,川普之前有雷根等9位總統是美國長老教會的信徒;其餘的美國總統亦有隸屬於天主教會、耶和華見證人會、或者沒有明確歸屬於任何教派的基督徒,但總體來說,基督信仰幾乎可以說是歷任美國總統一項重要的特質。

對我們來說,與世界上第一等強國領袖有著共同的信仰,或多或少會感到些許欣喜,甚至與有榮焉,然而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卻不宜陶醉。在國際政治場域裡,終究還是以國家利益為主要考量,共同的宗教信仰,只能算是眾多歧異中的少數共同點,而國際社會的和諧,也不是建立在共同宗教信仰的基礎之上,學習對多元文化的寬容,才是和平的長久之計。

以川普上台後對台灣與中國的幾次過招,就可以窺見一二。川普正式就職前,曾在社群網站推特上披露自己接受台灣總統蔡英文的恭賀,巧妙運用就職前的非官方身分發言,表明美國沒有必要無條件接受中國的「一中原則」,引發國際社會熱烈討論,台灣民眾也為之叫好。

然而川普正式就任後,卻由白宮正式發表新聞指出,川普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式通上電話,並且承諾信守美國的「一中政策」。有分析家指出,川普在就任前後短短70天內的兩通電話,如同棋局一般,巧妙運用台灣這個「下駟」對上中國這個「上駟」,成功替美國爭取有利的談判空間。

台灣的經濟、武力、文化等排名雖不算弱,然而被迫在世界排名前幾名的列強夾縫中求生存,卻是不爭的事實。在險惡的國際局勢中如何找出小國的求生之道,雖需要政治家的智慧,但其中最重要的根基,則是公民社會必須擁有堅定的信心與理念。

為爭取言論自由而犧牲的鄭南榕曾揭示「我們是小國小民,也是好國好民」的政治信念。身為基督徒,同樣能夠發揮影響力,在信仰的基礎上找出「照顧困苦的出外人、孤兒、寡婦」等信念,成為台灣社會所認同與堅持的共同價值。至於美國的總統是不是基督徒?恐怕不是決定台灣未來的關鍵力量。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