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來愛有理想的憤怒青年

◎王貞文

教育部一意孤行通過了高中課綱微調,意圖把遠離台灣現實的歷史解釋、國民黨式的公民教育理念,再一次強加在高中教育體系裡。反課綱學生發言人林冠華在自己生日那一天「死諫」,他的死令學生們悲憤,更有動力地進行反抗運動。一位一向被視為「乖學生」的學生周天觀,突然熱烈地參與反課綱運動,還在父母強力要求他回家的情況下,憤怒地與父親發生肢體的衝突。在街頭上演的人倫悲劇,更是引起媒體的注意,帶出新的衝突與討論。

林冠華的母親在兒子去世的第一時刻對著媒體要「小朋友」們珍惜生命。但是很快地,她開始在臉書上告訴人們兒子就是那位在捷運連續殺人案後,發起活動請大家走出冷漠、彼此擁抱的年輕人。她告訴大家,她可以了解兒子以自己所選擇的方式發光。她以約翰福音描述兒子之死:「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土裡死了,仍是一粒,若落在土裡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周天觀的母親把兒子的覺醒視為著魔,在媒體前面顯出焦慮與憂愁。被視為不孝而受到許多責備的年輕人,繼續憤怒悲壯地尋求一個活出自我、為台灣做事的機會。

林冠華的死,周天觀的憤怒,讓我們看到年輕人的熱情、力量,也看到他們年輕敏感心靈的脆弱。甚至,我們也看到家庭、長輩對他們的不了解,對原本關係發生疑惑。長輩對他們的世界無法理解,對他們的發展漸漸失去影響力,威權受到挑戰,而有著嚴重的挫敗感。中學生是一個個快速成長的生命,他們正在建構自己的世界,尋找可以為之生為之死的目標。這是一個需要關愛、傾聽、自由與導引的年紀。

不少人因為在中學的階段得到教會的關愛與陪伴,認識了耶穌基督的道,而學會捨己與付出,找到生命的目標。但是,關心與陪伴,是需要許多的能量的,是要能夠忍受挫折的。在原本「乖巧」的孩子變成很有自己的意見的時候,當年輕人推翻了原本的價值觀的時候,他們進入一個混亂的時期,需要有人得到他們的信任,慢慢地通過對話,幫他們整理頭緒。教會應該要提供這樣的機會。

教會要怎樣來愛這些充滿理想的年輕人?教會是否能夠承受覺醒的青年人的「衝撞」,而不以威權壓制他們?面對年輕人「逼」教會裡的掌權者反省時,教會可能做出與教育部不一樣的反應嗎?教會團體可以放下偽善的面具,真誠地與充滿批判力的年輕人一起找到福音的真義嗎?願聖靈的智慧與能力吹拂在教會裡,幫助我們看見醒覺的年輕人之美,並且能夠以愛對談,放下成年人的驕傲自專,在年輕人所點亮的光中,一起重新認識真理的道路。

(作者為台南神學院老師)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