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在哪裡?」一向是所有偏鄉教會共同的無奈,彰化中會路上教會牧師陳澤胤認為:「小教會反而有更多創意可以嘗試!」為了找同工找經費,常常可以思考出許多新的做法,再加上社區居民每天見面,分享福音能夠更深入。

教會雖然位處村落,但洪旋格與陳澤胤並不以此為缺乏,相反的,他們努力思索,要怎麼把「缺乏資源」當做特色、把「老人多」看成機會。陳澤胤說,要看自己有的,而不是看到缺了什麼,就能以擁有的開始發展事工。

不山不市乏人注視

自從高鐵通車後,開啟了台灣西部一日生活圈,從高雄到台北不用2小時,人們得以來回穿梭於各個城市間。但是,在那些被高鐵車站跳過去的地方,得花多少時間才能抵達?換個方式問,那些地方,還有人想去嗎?

事實上,台灣有許多鄉村,不僅沒有高鐵,距離台鐵車站也很遠,連公車都久久才有一班。這些傳統農、漁村面臨著就業機會銳減、青壯年人口大量外移的危機,留在當地的,只剩下等著長大往外地發展的孩童,以及等著在故鄉終老的長輩。然而即便鄉村逐漸凋零,這裡的老幼和都市的人們一樣,都需要有人關心,都需要牧者陪伴、牧養。

長老教會1000多間教會中,位在人口外移地區的亦為數不少,然而這種偏鄉教會不像原住民教會在經濟、生活上都是很明顯弱勢,提及原民教會時往往也會特別給予資源協助;當然,偏鄉教會也不像都市教會那麼五光十色,有大量信徒與青年,更有足用的奉獻。過於弱勢的,人們會注意;已經有餘的,我們不用操心。但是那些沒有聲音、看不見的,卻往往受到忽視,要錢沒錢、要人沒人。

然而也有一群牧者在偏鄉中深耕,因應當地生活模式的不同,以各自的策略讓教會成為社區的中心,在經濟、人才的困境中,用心對小孩進行福音預工,對長者提供信仰餵養。彰化縣芳苑鄉原是一片荒涼沙丘,居民多從事農漁業,位於路上厝的彰化中會路上教會,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由於社區人口多務農,因此路上的年輕人外移至工業區工作,目前教會聚會人數在30~50人之間。路上教會目前由洪旋格牧師擔任主任牧師,負責教會內的關懷與牧養;其夫陳澤胤牧師則受聘為第一任宣教牧師,主責社區事工。陳澤胤說:「這樣的分工主要與個人特質有關,自己擅長組織營造,且在鄉下地方男性角色較能與社區互動、協調;旋格則有很好的傾聽、關懷特質,較能體貼會友的需要與近況。」不過他也強調,牧會時兩人不會刻意切割工作,社區事工主任牧師也要參與了解,宣教牧師當然也勤於關心會友。「我們倆就像電腦的雙核心CPU,要能綿密地雙工運作,才能發揮加乘效果。」

先做事工才有資源

「資源在哪裡?」一向是所有偏鄉教會共同的無奈,提到資源,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經費問題。陳澤胤卻有不同的想法,要做事工,起頭的經費不需多,對偏鄉教會來說,人才才是最大的問題。有了人,事工就可以開始進行,而且經費往往是事工做了之後,才會更加清楚哪裡有需要,哪裡不夠用。進而能夠將有限的經費真正花在刀口上。

陳澤胤坦言,教會不僅沒有經費,更缺少人來同工,常常需要主動搜尋政府、社會團體的經費補助,「這些補助通常需要教會先提出方案計畫,經由對方審核通過才能獲得經費。這不僅考驗牧師的撰寫計劃書的能力,方案內容通常也需要包含人員配置、經費預算等問題,如果同工不足、經費預算不夠詳細專業,很有可能被打回票。」

「其實教會應該先去想有哪些事工值得投入,很多事工都是先做了,經費才會進來。包括對外募款、申請計劃,如果已經有正在執行的方案,都會更具說服力。」陳澤胤有信心的說。目前路上教會的社區活動包含了國小、國中課輔班與老人送餐服務,課輔班能讓孩子進入教會,間接也能使家長不排斥教會活動。老人送餐則是藉著送餐噓寒問暖,與長輩能有更多互動。

只是申請方案補助常常是1年1期,隔年不一定有經費,但事工開辦後,卻不能輕言放棄。要避免這樣的問題,陳澤胤分享,由於教會同時有2、3個受補助的計畫,其中一個計畫若突然斷援,還有其他的經費可以暫時補貼。這也呼應「先考慮事工,投入後才會有經費」的精神,因為事工值得投入,才有得以轉圜的經費,若是先考慮經費有無,往往事工都不用做了。

長期來看,不能只靠著牧師個人每年疲於奔命地尋找各地的補助計畫,因此陳澤胤也在評估,是否有需要設立地區的發展協會。有些民眾仍不願意對教會奉獻,但是卻願意為協會捐款,但成立協會也會造成新的問題,包括協會與教會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經費的使用、人員的異動等等,還需要慢慢釐清。

小教會也有大夢想

「小教會反而有更多創意可以嘗試!」相較於都市教會既定事工穩定且多項,負責同工容易身心枯竭;小教會卻相反,為了找同工找經費,常常可以思考出許多新的做法,再加上社區居民每天見面,分享福音能夠更深入。教會雖然位處村落,但洪旋格與陳澤胤並不以此為缺乏,相反的,他們努力思索,要怎麼把「缺乏資源」當做特色、把「老人多」看成機會。陳澤胤說,要看自己有的,而不是看到缺了什麼,就能以擁有的開始發展事工。

陳澤胤描繪路上教會的願景,希望能讓教會成為一個「平台」,藉由教會吸引都市人前來服務,由此幫助社區。他喊出一個口號:「來路上不要路過!」藉由推動「志工旅行」,邀請人們利用一兩個禮拜的時間,到路上社區小旅行,並擔任志工,融入參與在教會既定的宣教事工之中。他強調:「我們不需要內容精彩的活動,反而更需要願意陪伴孩子與老人們的福音志工。」

陳澤胤期待透過這種「福音志工旅行」的模式,讓志工朋友融入教會原有的長期陪伴工作,彌補教會人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志工往往來自都市、具有不同背景,可讓平常難有機會外出的偏鄉兒童,從志工身上開闊眼界。社區長輩也從外地志工的關心中,覺得自己受重視,活著有意義。另一方面,志工也會感受到「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真理,透過一週志工旅行的洗禮,重拾自己對生命的熱情,是個讓服事者與被關懷者雙贏的活動。

投資鄉村帶來改變

針對偏鄉宣教,陳澤胤認為不是「硬宣教」,而是「道成肉身」,用真心陪伴做見證,讓鄉下人感受基督的愛;路上教會也因此讓本來拜觀音、不敢踏進教會的居民走進來;社區孩童要演戲,也主動提出要演耶穌的故事等,都讓他感到聖神的動工。

針對「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陳澤胤認為,長老教會的特色就是鄉村教會分布很廣,投入相同資源,在都市可能看不見什麼果效,但在鄉村卻能帶來很大的改變,可以讓社區看見教會的事工,並增進對教會的友善。他也希望除了牧師、傳道訓練以外,能夠加強長執訓練,因為長執是教會服事的主要人力,必須增強長執的能量。另外,建議總會也可以利用既有資料,出版教會發展案例的參考資料,例如傳道人的牧會工作報告、相關研討會的成果等,只要讓教會得到資訊,有需要再行購買或下載即可。陳澤胤也提到,鄉下還是有許多人不識字,無法讀懂信徒教育的書籍,也需要思考其他的辦法分享福音、深化信仰。

目前路上教會正在興建教育館,除了25坪的副堂平時能開放給社區使用,也可以有辦公室、廚房等設備,並規劃讓陪讀班的孩子有更好的上課教室,教室也能作為容納志工住宿的通舖。教育館還沒蓋好,陳澤胤已經開始勾勒未來還能夠進行哪些事工,至於經費哪裡來,他相信值得做的事工,上主會看顧帶領,問題一定可以迎刃而解。如欲擔任路上志工,請聯絡路上教會04- 8982063,或教會網站:https://church8982063.pixnet.net/blog

照顧老幼用心做社區好鄰居

送餐關懷

路上教會位處於芳苑鄉福榮村,沿路的風景有稻田,小小的古厝及三合院,居民大都務農,走在街上只見阿公阿嬤坐在樹下乘涼聊天,大部分的青年人都在都市求學發展。上午10點,剛結束讀經祈禱會,同工們開始準備便當,進行送餐給社區獨居老人的事工。

教會每天向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訂購特製的便當,醫院會依老人實際需求製作正常、軟質、流質三種餐盒,除了方便入口也確保營養均衡。因為經費問題,便當數量有限,透過拜訪社區老人了解實際狀況後,再分配給真正需要的長者。有些長者需要的是言語及行動的關懷,不一定需要送餐,通常送餐對象都是獨居又行動不便者,藉由送餐與拜訪,同時照顧其身體與心靈的需要。

這天,跟著教會的屏芳老師騎乘機車去送餐,印象最深刻的是,藉由這項服務關懷一位全身瘀青,雙眼浮腫的婆婆。因為前幾天在住家附近跌倒,獨居的婆婆一個人倒在家多日,沒人發現他受傷,幸好是教會的社區幹事竹君大哥在送餐時發現,才緊急送至醫院掛急診。受傷的婆婆不是基督徒,家裡還在拜拜,但是藉由路上教會的關懷及探訪,這位婆婆也慢慢感受到耶穌的愛,現在的她,也常踏入教會找大家聊天。

陪讀教育

一到放學時間,30多名國小學童便急著往路上教會跑,而陪讀老師們已先將禮拜堂的桌椅分組,準備迎接不同年齡層與不同需要的學童。在這裡,有許多單親、隔代教養的孩子,由於性格問題、功課落後、家長繁忙等各種因素,來到路上教會的陪讀班。雖然因為空間有限,教堂鬧哄哄的,但是每位老師均用心陪伴著孩子,指導孩子完成學校的功課。課後也有活動時間,請來專業的活動老師,讓孩子能夠藉由許多有趣的團體遊戲,除了給孩子發洩體力,更進一步從活動中學習合作、克服困難等精神。

路上教會也為國中陪讀班青少年設計了「悅長計畫」,每個月一次帶著國中青少年外出陪伴社區長輩,與長輩們互動,藉由唱台語《聖詩》、互動聊天,讓老年人感受到教會的溫暖,重拾他們的自尊心,對生活充滿喜悅。這個計畫正好結合教會的兩個社區事工,不只對孩子有所學習,長輩們也很開心。事實上,不同事工的結合也表現在經費的運用上,今年路上教會的老人送餐服務並沒有申請到相關經費,但陪讀事工的經費卻因著家長的熱心贊助而有剩餘,因此可以省下部分費用來支持老人送餐的關懷計畫。

雖然社區事工因著不同需要而有所區分,但是從路上教會的策略可以發現,社區畢竟是整體的,將社區所有需要一起考慮,讓事工可以互相影響,不但節省資源,更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人物側寫:社區事工幹事謝武君

浪子回頭放下暴戾仰望基督

路上教會社區事工幹事謝武君,教會上大家都叫他「君哥」,君哥手裡拿著兩碗挫冰一拐一拐的迎面走來,臉上堆著笑容遞上一碗給記者,同時舀起一口自己的挫冰,痛快的吃進肚子。10歲因為車禍,左腳截肢的他,若不說,沒有人會想到,爽朗的笑容背後,曾經背了7件刑案,服了3年多的刑期外加管訓。

其實謝武君是在獄中認識上帝,並因此戒煙、不再講粗話,出獄後獲得路上教會接納,讓他得以在這裡服事。身為社區老人關懷事工負責人,君哥不僅要與牧師有很好的默契,平時的送餐服務等,也都需要親力親為。他一點也不覺辛苦,反而甘之如飴。除了社區幹事,君哥還身兼教會青少年的輔導,他也常以自身混幫派的「錯誤示範」,勸勉孩子不要重蹈覆轍。路上教會陳澤胤牧師曾說,在芳苑的這個偏鄉,由於留不住年輕人,要不是都外移,就是跟著角頭大哥才有飯吃,教會現在的弱勢兒童、少年事工,可說是「與黑道搶靈魂」!唯有從小用心栽培,長大才不會容易走入歧途。君哥以過來人的身分向孩子分享正確觀念,很有說服力。

君哥自嘲,自己原本脾氣暴戾,但是有一天讀到福音書中耶穌說:「不敵擋你們的,就是幫助你們的。」開始去思考其中的意義,原本心中「沒有幫助我的,都是敵對的人」的態度,逐漸有了轉變。後來,耶穌在受釘前於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求你把這苦杯移去;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更是觸動了君哥的心。他說,耶穌在受苦、釘十字架的路上,事先就知道會被門徒出賣、三次不認他,仍願意盡責走這條主預備的道路,實在太偉大了。受到這種「倒空自己,讓主掌權」的觀念影響,因此君哥決心改變原本動不動就生氣的個性,在路上教會擔任青少年的輔導,並為社區盡一分力。

「耶穌來不是要廢除律法,乃是要成全律法。」謝武君期許自己在路上教會的服事,是要來成全教會的需
要,補教會的不足。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