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心玫(台南中會灣裡教會牧師)

※聖經經文採用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4月9日(週日)棕樹主日 /受難主日

約翰福音11章39~57節

看見榮耀

耶穌對她說:「我不是對妳說過,妳信就會看見上帝的榮耀嗎?」(約翰福音11章40節)

耶穌聽聞朋友拉撒路的死,來到伯大尼探望他的姊妹馬大和馬利亞。與其他人不同的是,耶穌帶來的並不是要她們接受現實的安慰,而是帶給她們失而復得的盼望。當耶穌與眾人來到墓前,馬大再一次把她們很難接受的現實說了出來:拉撒路不只死了,經過了4天,照常理來說,遺體也開始腐爛發臭了!然而,耶穌卻因著對上帝的確信而堅持請眾人挪開石頭,祂要藉著讓拉撒路的死而復活讓眾人看見,上帝的拯救是如此真實。

只是,當拉撒路再次活生生站在大家面前時,有人因此信了耶穌,卻也有好些人去見法利賽人,將耶穌所做的事告訴他們。

人都期待神蹟的發生,因為我們覺得神蹟是最快解決事情,達到目的、減輕痛苦的方法。但是這樣的心態顯然與耶穌行神蹟真正的目的相違背,人們期待的是眼前的問題能被解決,但耶穌讓拉撒路復活的神蹟,並不是單單為了解決問題。

耶穌雖然能夠體會失去親人的悲傷與難過,但馬大和馬利亞也從未要求耶穌讓拉撒路再活過來。在耶穌與馬大簡短的對話中,耶穌很明白說出自己行神蹟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因信而看見上帝的榮耀。而這個榮耀只會彰顯在願意用生命榮耀上帝的人身上,也就是耶穌照著上帝的旨意將要踏上十字架之路。
這個讓拉撒路死而復活的神蹟,在人的期待上讓失去親人的人獲得了失而復得的喜樂,而從上帝的救贖計畫來看,則讓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決定要取耶穌的性命,也將耶穌往十字架之路又推進了一步,然而耶穌清楚明白,這個神蹟是祂心甘情願付出生命榮耀上帝所換得的榮耀。

默想

我們期盼過什麼樣的神蹟發生?我們所期待的是事情被解決、自己的願望被滿足嗎?

祈禱

關心人們痛苦的主耶穌,我們感謝祢在我們痛苦的地方與我們同在,一起面對許多悲傷與艱難的時刻。懇求祢教導我們心甘情願用生命來榮耀祢,讓我們在苦難中展現從祢而來的盼望。阿們。


4月10日(週一)訓誨日

約翰福音12章1~11節

神鬼交鋒

耶穌說:「由她吧!這是她留下來為著我安葬之日用的。常常有窮人跟你們一起,但是你們不常有我。」(約翰福音12章7~8節)

這段混雜著香氣和殺機的經文,被放在耶穌最後進入耶路撒冷之前。因為越來越多猶太人相信耶穌,位高權重的祭司與法利賽人對耶穌的不滿也達到高峰。當耶穌使拉撒路復活後,馬大和馬利亞明白耶穌要走上一條充滿荊棘的救贖之路,於是在與耶穌這頓「最後的晚餐」中,竭盡自己所能的方式來送別。馬大發揮恩賜,用心招待所有人,馬利亞則用極珍貴的香膏,塗抹在耶穌腳上,來表達敬愛與不捨。

當馬利亞用香膏抹在耶穌腳上,耶穌的學生猶大卻說:「為什麼不拿這香油膏去賣300塊銀子來分給窮人呢?」這說法似乎清高,作者卻馬上補充,猶大並非真正關心窮人,而是因為他管錢,常盜用公款。

耶穌的回答首先回應,馬利亞是為了祂的安葬所做,表示她確實體認耶穌將面臨的十架苦路。接著第8節回應猶大的話,原文分別使用「因為」「但是」兩個連接詞,該連接詞原文各有兩、三個意思。若從經文脈絡思考,會發現耶穌這句話並非表達「窮人有很多,而我只有一個,所以我比窮人重要。」而是說:「常有窮人跟你們在一起,是因為你們不常有我。」換言之,當耶穌聽見猶大的話,也看出他在盤算己利時,耶穌指出根本問題:這社會為何有那麼多窮人,是因人只在意自己的利益,而這利益取代耶穌在人心中的位置。

即將踏上救贖任務最後一程的耶穌,與將為利益出賣主的猶大,正上演一齣神鬼交鋒戲碼──耶穌承接上帝的任務,要為人犧牲自己;猶大則為獲取利益而不擇手段,成為撒但的打手。當我們隨著資本主義讓利益在心中不斷膨脹時,會看見越來越多窮人和嚴重的貧富差距,同時在我們心中很可能也會天天上演著神鬼交鋒。

默想

當我們為自己謀求利益時,是否也踐踏、擠壓了他人的權益與生存空間?

祈禱

主耶穌,當我們聽說社會貧富差距大,我們以為是政府政策有問題;當我們聽說溫室效應嚴重,我們以為是企業的責任。求祢提醒我們,常看見別人的需要,就像祢完全放下自己為我們犧牲一樣。阿們。


4月11日(週二)辯惑日

約翰福音12章20~26節

為上帝國落地

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刻已經到了。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12章23~24節)

「人子得榮耀的時刻已經到了!」這句話代表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刻到了。當基督徒越久,便越易覺得耶穌被釘十架是應當的。但實際上,十字架是羅馬人用來刑罰的工具;這位彌賽亞被釘十架,無疑讓人的盼望破滅。的確,從人的眼光和價值觀來看,死亡是一切盼望和意義的結束;因此當時的人不明白,上帝要賜給世人的拯救者竟死在十字架,祂還能有什麼作為?

對此,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耶穌明白祂道成肉身為人,就是要面對讓人恐懼的死亡;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不但是對死亡權勢發出的挑戰,也是對羅馬政府發出的警告:當你們以為成功用暴力和獨裁統治世界,從中謀取權勢與利益時,上帝的拯救和審判已悄悄降臨。

「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耶穌明白說到自己的死,是為了結出更多願為上帝國付上生命的麥子。「失喪」的意思是遺失,當我們如這世界的價值觀,努力為了賺得權勢與財富而活,一旦失去這些,可能就會不想再活著!因此,25節的意思是:我們若在這世界的價值觀底下愛自己的生命,我們其實已遺失真正的生命;相反的,若我們恨惡為利益而活的生命,那麼上帝便會替我們保守真正的生命到永生。基督信仰最寶貴的價值,是我們在絕望中能看見盼望,在死亡中能看見生命。當人們看死亡是最終的結束,上帝卻讓耶穌死而復活,開啟了新的開始。

最後,耶穌呼召:「誰要事奉我,就得跟從我;我在哪裡,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裡。」當我們經歷耶穌的愛和恩典,而願意在教會服事,我們也要像一粒麥子,願意為上帝國而落地。當我們願如此付出決心,人未必會尊重我們,上帝卻會看重我們。

默想

當耶穌呼召我們要跟從祂,為了上帝國像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時,讓我們最難放下的是什麼?

祈禱

主耶穌,願祢呼召我們決心成為那粒願意落土的麥子,用世人一點都不看重的樣式來榮耀祢的名。阿們。


4月12日(週三)退修日

約翰福音13章21~35節

一條新命令

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要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約翰福音13章34節)

耶穌對學生們說:「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要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彼此相愛,世人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其實,如果要跟我們喜歡的人彼此相愛,是很自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若要跟我們想法不同、理念不合,甚至結怨的人彼此相愛,就是一大挑戰了!

因此,耶穌把「彼此相愛」設為命令,代表我們不只要跟喜歡的人彼此相愛,也要盡力學習跟我們的敵對者彼此相愛。這麼說,並不是意味我們必須單方面地忍受不合理或不對的事情;所謂「彼此」,就是指雙方都必須付出努力、讓步與改變。做錯事的人必須道歉,受傷害的人必須學習饒恕,就像上帝一次又一次饒恕我們的罪、赦免我們的過犯一樣。

面對傷害自己的人,我們可能會豎起高牆遠離他,或是想盡辦法報復,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若我們從約翰福音13章開始閱讀,我們會看見,耶穌用替學生們洗腳來作為這頓最後晚餐的開始。洗腳表達了耶穌對學生的愛與接納,然而在洗完之後,耶穌便馬上跟學生說,他們中間有人將要出賣祂。試想,當耶穌在替學生洗腳的時候,難道不知道將要出賣祂的人是誰嗎?按照整個脈絡,耶穌是知道的,然而祂在為學生洗腳時,卻沒有故意跳過這個將要出賣自己的人。

透過替每一個學生洗腳,耶穌用具體的行動表達了「彼此相愛」的基礎並不是建立在個人的感受以及喜好,而是建立在上帝所賜那無私的愛以及無盡的憐憫中。

默想

我們心中是否都記著那些曾經傷害我們的人?讓我們藉著祈禱懇求上帝給我們饒恕的力量,也讓對方有機會修補自己所造成的傷害。讓耶穌「彼此相愛」的命令真實地被實踐在我們生命中。

祈禱

主耶穌我們感謝祢將「彼此相愛」的命令交給我們,讓我們在困難中學習倚靠祢,突破自己的軟弱與有限。懇求祢繼續用愛引導我們一步一步來實踐祢的誡命,讓我們也能用生命彰顯祢的榮耀。阿們。


4 月13日(週四)洗足暨聖餐日

約翰福音17章1~11節

合而為一

聖父啊!求祢藉著祢的名,就是祢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如同祢和我是合一的。(約翰福音17章11節)

受《受難記》的影響,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求上帝移開苦杯的畫面,深印在我們心中。約翰福音中,耶穌肯定地說:「我父所給我的杯,我豈可不喝呢?」(18章11節)並在生命即將結束的一刻宣告:「成了!」(19章30節)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耶穌了解自己來世上必須完成的任務,而這樣的耶穌對跟隨者所強調的,也在於他們是否真正認識祂的工作,及祂與上帝的關係。約翰福音15章1~11節獨有的葡萄樹與枝子的比喻,是最具代表的經文。這段比喻也與這段耶穌臨終前的禱告相呼應。

首先,耶穌面對死亡時,把自己與過去做了分別。17章1~3節,耶穌以過去式描述自己如何得到上帝所賜的權柄,和自己如何被人認識。4節則用第一人稱,指出祂將以完成上帝託付的事來榮耀上帝。而上帝所託付的事,便是把上帝的道傳給上帝託付的人,使他們確知,即使人們是因著耶穌的作為與教導來跟隨祂,其實是他們本來就受上帝揀選來跟隨耶穌。

經文最後,耶穌也為跟隨者祈求,願上帝讓他們合而為一。「合而為一」在這段經文出現4次之多,可見門徒雖領受耶穌的道理,也明白祂是上帝差遣而來,卻無法「合而為一」。在耶穌的教導中,「合而為一」其實就是「彼此相愛」,但耶穌知道這對人並不容易,若非藉著上帝的愛,人無法靠自己與他人相愛,以至於在祂即將離開世界以前,必須一再向上帝祈求。

我們彼此相愛了嗎?沒有!因我們仍用聖經互相指責。我們彼此相愛了嗎?沒有!因許多基督教國家仍以保護和平之名用武器來殺人。我們彼此相愛了嗎?沒有!因我們把教會服事當特權,設了一層又一層隱形的階級。耶穌教導我們要彼此相愛,像祂愛我們一樣,這是最重要的命令,也是我們必須倚靠上帝來學習的最重要功課。

默想

回想生命經歷,我們有感受到主耶穌用盡一切來愛我們嗎?

祈禱

主耶穌,祢為我們捨了寶貴生命,求祢用祢的愛催逼我們放下自己的堅持,幫助我們聽見不同聲音、接納彼此,讓我們從捨己中深刻體會祢的愛。阿們。


4月14日(週五)受難日

約翰福音18章1~11節

用愛喚醒生命

耶穌對彼得說:「把刀收起來!你以為我不願意喝我父親給我的苦杯嗎?」(約翰福音18章11節)

在最後晚餐中,耶穌已預告門徒將出賣祂。因此,當猶大帶著羅馬兵及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派的聖殿警衛隊走進客西馬尼園時,耶穌不但沒逃避,甚至教訓想保護祂而揮刀砍人的彼得。即使面對生死關頭,耶穌仍不需要任何人的捍衛,反而挺身保護門徒。這是耶穌對上帝旨意的理解,也是祂愛人的方式。

在現實中,出賣耶穌的猶大的確是我們的借鏡。耶穌被抓的地點,是門徒再熟悉不過的園子,耶穌也常與他們在這園子聚集,或一起分享、或一起禱告;然而,猶大竟選擇在這個熟悉的地方出賣自己的主。我們或許也有一個時常與耶穌同聚集、熟悉的園子,讓我們以為那裡是我們靈性的高峰、是我們與主交會之處;然而,那裡卻也可能是我們恃寵而驕跌倒,再次將主釘上十字架的地方。這園子可能是我們在教會最得心應手的服事、可能是我們心中與主相遇的經驗,也可能是我們一直奉為真理的信仰教條。為了保護這些服事、經驗或教條,我們招來軍隊捍衛,甚至攻擊與我們理念、做法不同的人。

約翰福音17章記載,耶穌與門徒進入園子前向天父祈禱:「我已經把祢顯明給他們,我將繼續這樣做,為要使祢對我的愛能生長在他們生命裡,我也在他們生命裡。」我們或許像猶大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丟棄主,或像在園子裡揮刀的彼得,以為自己應該保護耶穌而傷人;但是,耶穌卻從頭到尾堅持和平、犧牲的愛,直到在十字架上結束生命的那刻,為要讓這份愛在我們的生命裡生根成長。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為某個緣故而忘記這份愛,但每當我們進入教堂,眼前的十字架便會用耶穌為我們犧牲的愛,來喚醒我們心中的愛。

默想

我們是否因為堅持或保護什麼而失去耶穌教導我們的愛?讓我們安靜在十字架前,聆聽耶穌希望我們怎麼做。

祈禱

和平的主,求祢進入我們的生命,教導我們如何愛。當我們以為有充分理由傷害人時,求祢喚醒我們生命中那份愛,讓我們不辜負祢的犧牲。阿們。


4月15日(週六)墳墓日

約翰福音19章38~42節

為愛行動

因為那天正是猶太人的預備日,那墓穴又很近,他們就把耶穌葬在那裡。(約翰福音19章42節)

在羅馬政府規定下,被處以十字架極刑的屍體,應該是被遺棄在刑場讓禿鷹和野狗分食的。當時,耶穌正以某種叛亂罪名被釘上十字架。耶穌的門徒和家人當然也知道這種規定。照猶太人的宗教規矩,死者的親屬不該讓死者曝屍到隔天,但他們此時若出面取回耶穌的屍體,很可能會同時觸犯當時宗教及政治上兩個最高權力單位:要殺耶穌的猶太公會,及執行釘死耶穌的羅馬殖民政府。

然而,有兩個猶太教領袖卻甘願冒風險替耶穌安葬。亞利馬太人約瑟是猶太議會中受尊敬的議士(馬可福音15章43節;路加福音23章50節),表示他也是猶太公會成員。根據約翰福音9章22節,若有人承認耶穌是基督,就會被趕出會堂,因此經文特別解釋這位約瑟在耶穌生前就是耶穌的門徒了,只是怕猶太人,所以不敢公開。另一位猶太人的領袖尼哥德慕,則出現於約翰福音3章,他因為與耶穌談論重生的話題而被記錄下來。根據經文記載,當時他是趁著晚上去見耶穌,如今在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的夜晚,他竟也勇敢的帶著又貴又重的香料,與約瑟一起去見彼拉多,要求把耶穌的屍體領去安葬。

耶穌在生時,這兩個人因為害怕宗教當局,而選擇默默相信、跟隨耶穌;如今,在耶穌為了他們犧牲生命的夜晚,他們也拾起成為「門徒」的決心,願意放下自己生命的安危,為這份愛付出行動。

默想

我們曾經為了愛的緣故付出什麼樣的行動?這個行動或許有所犧牲,但是犧牲的背後卻能讓我們更貼近耶穌的心。

祈禱

用犧牲生命來換我們生命的主,感謝祢用如此真實、貴重的愛,教導我們犧牲的功課。懇求祢幫助我們,在這充滿個人主義與功利主義的社會中,拾起成為祢門徒的決心,以愛的行動來打破人與人之間被金錢、權利與自私所隔絕出來的疆界。即便可能需要有所犧牲,但我們相信,信祢的人便不致滅亡,反而要得到永恆的生命。阿們。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2 意見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