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觀後

──我的信仰就是那種程度

◎石佳儀

1966年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發表小說《沉默》。簡單說來,裡面有3個重要人物,分別是兩個神父及一個日本天主教徒,他們在幕府時期日本禁教的時代裡,承受不住官方的逼迫,棄教。

依原著改編的電影於2月中旬在台灣上映。看完電影《沉默》,走出戲院,讚嘆佩服導演Martin Scorsese精準地理解、傳達遠藤周作的精神,忠於原著。小說,我讀過,知道故事走向。然而,這一部忠於原著的電影,使我生出一份讀小說時不曾有過的理解。

電影故事裡每個有名字的人,都無可指責。這是我感到最高妙之處。棄教的神父費雷拉和洛特里哥無可指責;出賣神父的吉次郎無可指責;方法殘忍、厲行禁教的井上大人,也無可指責。

無可指責,不是因為天父無盡寬廣的愛,而是遠藤周作把基督教信仰從雲端(歐洲中心/基督教義/宗教儀式)拉到近處,讓基督信仰真真實實地落在爛泥沼澤地上。返回人間的基督信仰,觀影的我看見,殉道也好,棄教也罷,勇敢宣教也好,禁教殺害基督徒也罷,若有人試圖對這些行徑,給出宗教上的道德評斷與排序,將發現困難重重。

出賣神父且多次棄教的吉次郎,在一次告解時對神父表示,他覺得不公平,若他不是生在禁教的時代,而是生在歡迎基督教的承平盛世,他會是高尚聖潔的基督徒,而不是像現在這般猥瑣卑賤。他恨自己生不逢時。

不論是讀小說看電影,應該沒有人會喜歡吉次郎。可遠藤在他的另一本書《對我而言神是什麼?》裡提到《沉默》裡的棄教徒時表示,如果他活在那個時代,也會棄教再恢復信仰,如此反覆不已。遠藤說「我想那還是信仰。」「我並不認為那是了不起的信仰;不過,我的信仰就是那種程度。」輕輕一句話,重重敲打進心裡。《沉默》透過意志不堅的棄教者說出了很多人沒能說出口的話,包括我自己。

(作者為城中教會會友)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