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貼上的困境

◎劉炳熹

每次台灣棒球隊打國際賽總是吸引著眾人的目光,隨著比賽過程的進行,大家的心就七上八下懸在那裡,期待著能否奪取勝利的果實。然而很遺憾的,十多年來,每每遭遇強敵時的劇本,就宛若早就寫好一般,不斷地複製又貼上,留下一句「雖敗猶榮」,然後就下次再來。然而當每一次的結局都幾乎是複製貼上,與過去完全一樣的時候,我們似乎越來越意識到,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球員技不如人,而是在於整個行政支援的體制結構,從徵召球員、教練到組隊,還未出發前就已經看見分裂,連帶著苦吞敗仗只是不令人感到意外的結局。

任何的政府團體或者民間團體都必然有一定的制度與組織架構,建立體制的精神是為著讓政府或各團體發揮他最大的功能與意義。也就是說,體制是為著服務人而存在的。但在台灣的文化裡,出於對權力的渴望,人們總不斷的想要在體制內爭取高位,最後失去了初衷,體制不再服務人,轉而成為滿足當權者慾望的工具。所以我們在不同的地方都瞥見類似場景:踢皮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利益的事情才會積極等。而新港教會在推動老屋修建計畫過程中所遭遇的難題,其實在本質上也沒有什麼差別。

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被列為歷史建築或古蹟,對整個社會來說很重要。因為沒有歷史,人就失了根,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也不知道該往哪裡去。可是既然政府認為這些建築物有意義,那後續維護該怎麼辦呢?作為建築物的擁有者或管理者,自然認為公部門要想辦法協助民眾,畢竟民眾哪來的專業能力得以去維護它。

當然,公部門有一套流程讓人能夠去申請,不過整套的遊戲規則對民眾全然陌生,又缺乏輔導,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吃了點虧,學了點經驗,才知道該怎麼修正。但整個制度並沒有辦法服務民眾,遊戲規則是有權力的人說了算,感到很沉重又無力。從修建老屋的計畫啟動走到現在,我們不斷的跟那份無力感對抗著,每出現一個天使,無論是建築師、是文史工作者、是社區的熱心人士、是導演……等,都讓我們又多一些力量繼續往前走。如果說這棟老屋與其他歷史建物有些什麼不同,那就是我們不斷嘗試讓它從現在就開始活化,讓更多的人參與在其中,它的價值才能不斷顯現,也有機會成為新典範,影響著其他地方。

複製貼上的錯誤一再出現時,絕對不僅只有眼前的問題而已,而是整個結構的困境,是整個體制的問題。教會作為一個信仰群體,同樣也在對抗著結構上的惡,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讓教會真實的服事人、服事社區,一旦教會的核心價值出現偏差,開始只注重滿足自我需求的時候,就離真實的信仰生命越來越遠,無法看見真正的盼望了。

(作者為東部中會新港教會牧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