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感具體落實為軟硬體機制

──期待PCT歷史檔案館及檔案法的誕生

文圖◎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我們擁有每一片歷史拼圖嗎?

任何喜愛玩拼圖(puzzle)的人都知道,在過程中若失落了幾片,那整個圖像都會變得不完整、不真實、不美觀。在論及收集並保存歷史資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時,常被提及的問題就是「我們擁有每一片歷史拼圖嗎?」若現有的歷史拼圖已經殘缺不全,我們又要如何確保未來的圖像能夠完整呢?

以北台灣教會為例,馬偕當初沿著淡水河流域宣教,很多教會都建在河邊,遇到颱風淹水等「天災」,重要史料可能就流失了。另外當然還有「人禍」,不只是搬遷時容易弄丟,更多是在人事異動或發生糾紛時,許多重要史料有意地被竊取了。教會若沒有一套檔案管理的系統和規範,史料自然就會失落、不完整。

要如何保存教會的史料呢?我們若有一間總會級的專業歷史檔案館,再加上一套具有規範性的檔案法,軟硬體的機制兼備,就可以在制度面和實務面有效地帶動教會的檔案管理工作。

I.百週年後的PCT歷史資料館

嚴格來說,作為一個年輕的教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一直要等到慶祝宣教百週年(1965)前後才開始有意識地撰寫歷史,並重視史料及文物的收集(在這之前,紀念活動多以感恩禮拜、立碑、興建新機構或建物、發行刊物為主軸)。此一期間,教會歷史前輩如楊士養、郭和列、黃武東、徐謙信、賴永祥、鄭連明都積極投入歷史寫作和教育的工作。

百週年慶典期間,在牧師黃武東主導下,在台南神學院舉辦「PCT歷史文物展」。展出後該批文物也列成清冊,歸屬總會資料館,暫存於台北市長春路總會事務所,直到1976年成立歷史小組後搬遷至台南神學院巴克禮樓,並成立「PCT教會歷史資料館」。後來,雖有林信堅牧師苦心經營,然因總會及神學院均無人事及維護之經費預算,加上館舍老舊失修,館藏逢雨漏浸溼,珍貴史料或長霉或被蟲蠹蛀蝕,甚至部分失竊,狀況堪虞。1987年,喜得長榮中學校長蘇進安全力協助,將文物史料搬遷至長榮中學妥善存放至今。不過,平心而論,儘管免於損壞或遭竊,但對於有心的研究者而言,這些史料仍未獲得專業的保存與管理,新的史料也未能積極開發。

II.籌建PCT歷史檔案館的艱辛歷程

2000~2001年,我在北美進修假期間開始收集加拿大駐台宣教師和台灣教會的史料,並進行宣教師後人的訪談。2001年初,我也抽空到英格蘭和蘇格蘭進行類似的史料收集和訪談工作。在那一年當中,我發覺,在海外的夥伴教會,包括加拿大長老教會(PCC)、加拿大聯合教會(UCC)、美國長老教會(PC(USA)),都有設備良好、資料保存完善的檔案館;另外,英國倫敦大學的「亞非學院」(SOAS)、劍橋西敏寺學院(Westminster College)、蘇格蘭國家圖書館檔案室、美國耶魯大學的Days宣教圖書館,都保存著相當可觀的台灣教會史料。

舉例來說,在UCC的檔案室裡,光是1865~1925年間PCC海外宣道會的檔案就有3.28公尺厚,婦女宣道會的資料也有50公分厚,宣教師往來信函則有將近1公尺厚,其他個別宣教師的檔案就更不用提了。SOAS典藏的檔案種類則是多元而豐富,包括英國長老教會(PCE)、倫敦傳道會(LMS)、世界傳道會(CWM)、衛理公會、中國內地會、日本福音傳道會等。這些現代化的檔案館,不但提供足夠的空間作為史料保存、分類、展示之用,更有受過檔案管理訓練的全時間工作者負責史料的收集、修復、管理,以及協助搜尋研究等工作。

回顧自身,儘管當時PCT屬下除了總會的歷史資料館及資料中心外,包括台灣神學院、真理大學、長榮中學、淡江中學、彰化基督教醫院、馬偕紀念醫院、新樓基督教醫院都已經成立文物館或史料館,並加強史料的收集保存工作;然而,整體而言,PCT仍缺乏專業的檔案管理人員和適當的硬體設備。

因此,我在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提議,應將歷史文物和檔案資料分開,並盡速籌建一所擁有獨立空間、硬體設備符合現代檔案館要求,且有專人管理並能主動蒐集新史料的「PCT歷史檔案館」。同時,教會界也開始注意到,在台灣史成為台灣學術研究熱潮的20多年當中,國內大專院校探討與PCT相關之議題的博碩士論文,就有將近40篇之多(現今應該已經超過100篇以上),研究主題包括原住民運動、帝國主義與殖民情境、母語運動、現代化、長老教會史、政治參與和民主化、政教關係、本土化等。事實上,台灣基督教史的研究應該就是建構台灣本土神學的最好素材,也是目前長老教會屬下神學院和各研究機構在台灣學術界裡的最大優勢。

這15年來,儘管PCT的歷史感逐漸深化且此一方案深獲總會同工的支持,但籌建歷史檔案館的過程卻是無比艱辛且充滿波折。成立籌建小組後,光是實際規劃方案及尋覓適當地點就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後來,長榮大學提議要將其「舊圖書館大樓」捐給總會作為歷史檔案館及文物館時,小組成員充滿興奮與期待,當時我還邀請了PCC及UCC兩間檔案館的館長前來主持工作坊,並為PCT的新館規劃提供建言。可惜的是,在辛苦籌劃5年後,此事竟因教會政治因素而被攔腰截斷,整件事必須重新計議,小組成員一度都感到相當沮喪。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又交涉了台中宣教大樓、台南神學院、新竹聖經學院、長榮中學、長榮女中、真理大學等機構,幾經波折,最終定案落腳台南神學院,且將是和新的「彰輝紀念圖書館」比鄰而居的獨立空間。繞了一大圈,回到起初創設之地,應該要感謝上帝的美意。

此一階段,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兩度參訪海外檔案館的行程,對參與籌建規劃的同工是重要關鍵。2013年初,委員會成員及歷史研究者一行16人前往英格蘭及蘇格蘭進行「英國尋根之旅」,參觀歷史檔案館並拜訪退休宣教師。2015年初,我陪同新的委員會主委夏文學牧師及主責幹事黃哲彥牧師前往北美洲參訪,並拜訪老前輩賴永祥教授。這兩趟豐富且開啟眼界的英加歷史之旅,不但證實PCT的兩個「宣教母會」都是充滿歷史感且重視史料的教會,也讓參與的同工們更進一步期待PCT也能擁有一個專業且現代化的歷史檔案館。

在拜訪賴永祥長老的過程中,我們向他分享PCT即將建構歷史檔案館的構想,也獲得他的首肯,將會把他所收藏的史料(光是他自身所整理的檔案資料就有100箱之多)及相關文獻捐贈給新的檔案館。事實上,賴長老的檔案資料既豐富又繁雜,未來接收、整理及搬運的工程巨大,需要從長計議,教會歷史委員會已經設立一個專案小組來詳細應對。

III.史料及檔案對教會或機構的重要性

到底史料的保存與整理對於教會及其機構有何重要性呢?在此僅指出三個重要面向。

「歷史」層面:史料可以將教會的重要歷史記憶和信仰見證保存、傳承下來,若再經過學術性的研究,就可以成為美好的歷史典範,展現豐富意義。

「宣教」層面:史料也是理解教會宣教經驗及機構發展歷程的最好素材,若加以整理、分析、反思,可以成為現今宣教與見證的重要參考和指標。

「法律」層面:史料在行政上及法律(司法訴訟)上具有作為證據的功能,可以幫助教會及其機構獲得保障。我們不知何時它會發揮功能,但當有需求時就非常關鍵。舉例來說,台北和平長老教會和濟南長老教會在日治時期就已經是日本人的教會,戰後經歷教產轉移成為台灣人的教會;然而,若非經過史料引證,後來將無法得到國有財產局的土地權和地上使用權。另外,目前加拿大聯合教會捲入「寄宿學校訴訟事件」,過去的史料成為法庭證據,因此檔案館必須投入大量人力、財力處理相關事宜。

就歷史和宣教這兩個面向來看,檔案的活化和再利用就變得非常重要。歷史檔案若能善加活用,不但能讓我們更了解自身的過去,深化信仰認同,還能進一步結合學術界,擴大公眾視野,貢獻社會。因此,期待PCT歷史檔案館成立後,能夠經常辦理相關的研習會或工作坊,來推動牧者和信徒的歷史教育,提升教會的歷史意識,藉此喚起眾教會和信徒珍惜和重視史料,並實際參與史料的蒐集和保存。另外,我們也應重視和學術界的合作,近年來SOAS和台灣順益博物館及台灣大學都有出版合作計畫,值得學習。

IV.歷史檔案館的實際規劃及細節

事實上,歷史檔案館的規劃、設計與人事運作並不複雜,實際參訪就可體認到它幾乎是一個「一貫化」的機制,只要用心規劃經營,長期投入人力及經費,就可達致美好的果效。

在基本的硬體設備方面,歷史檔案館必須要有足夠的大型儲藏空間,也要有中型閱覽室、小型辦公室及工作室,最好還有研究室和會議室。所有的空間內(特別是收藏、整理史料的地方)都必須有溫度、溼度、光線控制的設備,所有的文獻資料都必須分類置於無酸的箱子和檔案夾裡。另外,為了研究者的便利,也必須增購基本的研究書刊和參考文獻,並逐步建立相關主題的「尋索指引」(finding aids)。此外,還需要有收藏手稿、相片、縮影片、光碟,以及掃描相片和檔案的設備,也需要縮影片閱讀機、電腦和基本的影印設備,甚至消毒、除蟲的機制。在人事方面,檔案館必須有專人管理,至少要有一名主任級的負責人和一名助理,兩人都必須受過專業的檔案管理訓練。

過去,歷史檔案資料的工作一向存在著「保存」和「流通」這兩大面向的張力,因為最好的保存方式(微縮膠卷/片)並不一定適合於流通,而最方便的流通方式(數位化檔案)又不一定適合於保存。現階段的發展是在致力保存史料的前提下,同時關注資訊的流通和分享,兩者可以兼顧,但原始史料的保存與開發應是歷史檔案館的首要工作。

最後,建立一間歷史文物館或博物館是下一階段可以努力的方向。我們曾參觀位於多倫多東區的「加拿大長老教會國家博物館」,裡面收藏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教會用品、聖餐用品、宣教地區的文物等,琳琅滿目,包括加拿大各地長老教會的「領取聖餐代幣」(Communion Tokens),也複製了一間拓荒時代的小教堂以及一間小小的教會牧者圖書館,值得效法。

V.PCT檔案法的草擬與推行

PCT的總會歷史檔案館不久就要開始興建了,未來館藏的內容應當盡可能地納入各種各類的史料,更期待中會和地方教會及其機構也都能推動史料室或檔案室的建置。要達到這個目標,希望透過PCT檔案法的訂定,確保各級教會議會的重要資料,都能妥善且有效地加以管理、保存。

簡要來說,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在草擬新的PCT檔案法時,抱持的是兼有規範和鼓勵的做法,也願意盡所能來協助並服務中會和地方教會的需求。為達到這個目標,未來在施行細則裡,原則上會將所有檔案分為「必要歸檔管理」及「鼓勵歸檔管理」兩大類,前者包括各級會議議事錄(含附件)、各種會議報告書、會員名冊、和會手冊,以及相關法律文書等,應予以建檔管理,並納入定期審查的範圍;後者包括來往公文及文書、機構出版品及定期刊物、工作計畫書、活動手冊、研討會手冊及紀錄、教會週報、教會沿革、紀念冊、基督徒家譜、傳記、回憶錄、手稿、照片、影音資料、見證、日誌、記事冊、訃聞、喪喜事禮拜程序單、歷史文物等,屬鼓勵性質,不納入審查範圍。重要的是確保重要史料可以完整保存,且不會因天災、搬遷或人事異動而流失,未來也會鼓勵各單位每年應辦理檔案的分類及清理一次,各個監督單位也應定期辦理輔導與檢查。這些都有待大家的共同努力。

在PCT慶祝宣教150週年系列活動圓滿結束,並開始展望新時代的關鍵時刻,我們期待在眾信徒的共同努力下,總會能盡速完成PCT歷史檔案館的建構,並通過PCT檔案法的審定,這是我們的共同期盼,也將成為PCT在現時代的美好歷史見證。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