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核廢處置論壇 德國核經驗 以百萬年考量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新政府宣布2025年廢核家園,核廢料處置問題是接下來要面對的嚴苛問題,可是新政府於去年11月3日成立非核家園小組後,迄今沒有開過會議,令人不免質疑在核廢料處置問題上的不積極。4月9日下午,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舉辦「台灣核廢處置論壇系列:德國經驗」,邀請德國聯邦國會環境委員會主席霍恩(Barbel Hohn)於台灣大學社科院演講談德國核廢料處置經驗及安全事宜。

德國在日本福島核災後,所有政黨共識要完成最終核廢料處置場計畫,花了2年討論立法、設立專法後,依法要在2031年決定最終處置位置,預計2075年完成儲存工作,2045年開始進行廢料的遷移、儲存,但也容許時限到2095年完成所有廢料的儲存,甚至更長時間。霍恩表示,廢料移到境外是不切實際的做法,因此德國成立由公民、科學家與政府行政代表共同組成委員會來討論選址標準,不讓這一世代享受核能帶來的方便性,卻給子孫造成禍患百萬年。

「德國是民主制度的國家,可是在70年前出現了希特勒。」霍恩說,德國處理核廢料的態度把人性貪婪與邪惡致使政局可能產生改變都考慮了進去,所以安全度是以百萬年計。德國的低階廢料過去都放置在東西德邊境,統一後,低階廢料變成在德國中心位置;至於高階廢料,中期目標是儲存在核電廠內。德國核電廠面積廣袤,有足夠空間儲存,而台灣核電廠沒有足夠容納高階廢料的儲存空間,經過20年後,發現滲水問題,這對德國來說是非常嚴重的污染事件,她說,德國各項工程技術嚴謹,但乾式儲槽仍不能達到永久安全的問題。

台大教授徐光榕回應指出,台灣高階廢料乾式儲存槽是1.6公分的鐵桶,桶子外塗上一層水泥,而且高階廢料在核電廠除役前只會繼續增加,除役後的廢料更是以倍數來計算。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