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凡專題報導】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一句「年輕人不要計較薪水比別人低,忍耐不計較,好好工作有一天老闆就會看到。」引發正反兩方熱議。合理的薪資及工時,並不會因為個人努力而全盤改善,健全的勞資關係,仍有賴政府設立制度加以管理監督。

除本國勞工議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平安基金會所屬勞工關懷中心,近年關懷觸角亦延伸至外籍勞工。勞工中心主任簡長榮受訪時表示,近日推動公園關懷外籍移工及長輩的外展計畫,高雄中會苓雅教會、壽山中會德生教會每週定期與勞工中心配搭,透過勞工中心提供翻譯,在公園內進行衛教宣導及佈道,明年更將與高雄市政府勞動局合作,增設看護工關懷據點,協助外籍看護工解決生活、法令、勞資權益等困擾。

簡長榮表示,最近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成立外籍移工防制性侵害及性騷擾公私部門聯絡網,預計未來隨著外籍看護人數增加,涉及外籍移工性侵害及性騷擾的案件會越來越多,因此勞工中心特別增聘一位社工,未來將與社會局連結,進行相關案件的服務,協助撫平心靈創傷及重返職場。身為「台灣移工聯盟」(MENT)成員,勞工中心也將於4月30日與台灣各地的工會、非政府組織(NGO)、學生團體一同上街支持爭取移工勞動權利,要求政府正視移工的勞動處境與權利。

為因應政府長照政策,教會也舉辦志工培訓課程。(相片提供/三民教會)

為因應政府長期照顧政策,勞工中心也設定短期、中期、長期目標,開辦長照志工培訓課程,協助中高齡者就業。正與勞工中心合作開辦訓練課程的壽山中會三民教會牧師曾慰慈表示,三民教會所在的三鳳中街以長輩居多,教會因缺乏關懷、陪伴長輩的訓練,時常會覺得束手無策,進行相關訓練可以知道如何透過探訪、陪伴、成為社區的幫助以及傳福音的管道,「透過多元化的社區發展,不只是長輩,還能邀請青年來認識這個信仰、服事這個社區,這是未來最想做的方向。」

隸屬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平安基金會的海員漁民服務中心,同樣看見外籍移工艱難的處境。漁民中心主委翁秀琴長老表示,中心事工方向以漁工服務為主體,用事工強化教會連結。未來事工方向將增強倡議及教育功能,強化常態關懷服務。在新住民事工方面,以培力訓練新住民姊妹成為通譯人員或文化導覽人員,也成為中心推動外籍漁工關懷事工的志工人力。

近年來台灣多起漁工爭議都與印尼相關,漁民中心亦積極接洽,派遣同工前往印尼進行組織聯繫與接洽,以實際行動與當地漁村接觸、對話。2017年推動的印尼服務事工評估計畫,包括透過個案訪視及漁工座談會,了解印尼漁工在地生活及需求,作為未來國際漁工服務規劃依據。並拜訪連結當地漁工團體,如印尼漁工協會、綠色和平組織印尼分會及教會團體等,評估未來與印尼NGO建立合作關係及工作模式的可能性。

勞動節前夕,本新聞專題除了回顧近日政府推動「一例一休」所引發的正反辯論,也將分享漁民中心同工賴慧蓉前往印尼實際探訪之所見,邀請眾教會秉持普世人權價值,不分本國與外國,共同關懷勞工的處境。

實訪印尼 聽取漁奴心中哀歌

相片提供/海員漁民服務中心

【特稿/賴慧蓉】台灣漁業實力,讓世界看見台灣,海上奴役暴力,讓世界認識台灣。

台灣素有「遠洋漁業大國」,政府尚在推動新南向政策之時,印尼的美都電視台 (Metro TV) 卻以「台灣漁船上的奴隸」為題報導來台工作的印尼漁工受虐、剝削問題。印尼媒體《時代報》( Tempo ) 也訪談在印尼漁工在台漁船上所遭受的不人道待遇,揭發出台灣漁業潛藏的黑暗面。

2017年3月,我代表漁民服務中心與長期致力於促進外籍漁工勞動權益的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李麗華秘書長一起至印尼中爪哇省訪視漁工家庭,了解當地仲介運作方式,並認識及連結當地漁工協會組織。這是一趟充滿不捨淚水、互助感動、收穫滿滿的學習之旅。不僅更深入了解底層漁工生活遭遇的悲與苦,亦深刻感受到無國界的愛與溫暖。

在你燦爛的笑容背後,到底背負了多少讓人難以承受的苦痛與擔子?

曾遭海盜劫持、歷經多年煉獄般人質生活的印尼漁工小蘇自19歲就開始捕魚,後來透過印尼人口販子介紹登上遠洋漁船,因沒有正式勞動契約,毫無保障。遠離陸地從事超時、高風險的海洋漁撈工作,竟又遇到海上打劫。在等候返家的漫長過程,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跌入絕望。只要贖金談判不順利,海盜就動怒威脅殺死船員。身心備受煎熬的小蘇從未掉過一滴淚。獲釋時,陪伴他回家的僅剩身上穿的那件衣服。

回到故鄉後,迎接他的除了久未相見的家人,還有龐大的經濟壓力。為了家庭生計,小蘇決定重返熟悉也充滿未知的大海討生活。一生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小蘇卻靠著「為家人、賭性命」令人欽佩的勇氣以及永不放棄的毅力,再度踏進艱辛的3D(Dangerous危險、Difficult辛苦、Dirty骯髒)勞動環境 。
「每次經過仲介公司新蓋的大樓,我就想到那是用弟弟的生命換來的。」

一位年輕印尼漁工在台灣漁船工作時失去生命,捕魚期間未領取的薪資以及死亡保險金,遭惡劣的仲介不當扣取高額「手續費」後已所剩無幾。為了不讓年邁的長輩擔心難過,他的姊姊不敢在父母面前掉淚。客廳牆上掛著年輕漁工生前的照片,照片中的他看起來幸福洋溢,這張珍貴的照片如今只令家人痛入心扉。

向漁工的家人道別,步出屋外,我見到一群稚嫩天真的孩童在混濁不清的小河裡游泳,歡樂的戲水聲環繞耳際。而屋內這位曾懷有夢想、活力充沛的青年再也望不到歸家的道路,存留給家人的僅剩無止盡的思念和淚水。卸責的雇主、貪婪的仲介、無作為的政府聯手堆起的黃泥障礙物,徹底阻擋了青年的生命水流。

台灣被全球最大水產市場──歐盟列入IUU(打擊非法、未報告及未受管制漁業)不合作第三國黃牌警告。為使台灣遠洋漁業得以永續經營,台灣政府積極修訂符合國際漁業管理規範的漁業法規。而這些法規是否能保護這群遭遇不平等及被暴力對待的外籍漁工,又該如何維護保障他們的福祉與權益呢?當我們開心地大啖美味的海鮮,盤底下呈現的卻都是漁工血淚交織之哀愁與無助。(作者為海員漁民服務中心國際事工專員)

勞動大事記

2015年12月 南山人壽工會發動罷工,為台灣首例壽險業罷工事件。工會動員全台員工罷工近2個月,針對盈餘分配抗爭,迫使資方做出些許讓步。工會領袖雖然被告,但表示罷工強化工會成員數、戰鬥經驗與工人自信。

2016年2月 桃園中壢合正科技公司在未告知員工下偷偷賣掉工廠土地、機台、專利,工會為避免資方脫產成為「華隆第二」,投票行使罷工權,封鎖工廠出貨動線,要求返還積欠的加班費及勞退金、提供優離方案,獲正面回應。

2016年6月 中華航空空服員罷工,為台灣史上首次空服員罷工案例。華航實施新制,要求空服員配合更改報到地點及報到與報離時間,並簽署俗稱「責任制條款」的《勞基法》第84條之1,空服員工不滿休息時數不足發動3天罷工。

2016年10月 立法院通過修正《就業服務法》,取消移工每3年須出國1日才能返國之規定。台灣仲介業者過去長期藉此向移工重複收取8~15萬元台幣不等的仲介費。修法通過意味我國保障移工人權更進一步,降低對移工的勞動剝削。

2016年11月 台灣民航公司復興航空經營不善無預警宣布解散,違法解雇1700名員工,引發勞資爭議。《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規定,企業大量解僱勞工時須提前60天告知、並發放60天工資。勞資雙方協商8次,但現行《大解法》缺乏內部仲裁機制,最後在資方態度強硬,工會為避免興訟曠日廢時而放棄追討,僅獲得最低標準資遣費及4萬1000元補償。

2016年12月 蔡政府積極修正《勞基法》施行細則,推動「一例一休,砍假7天」,並同時增加補休天數及加班費,引發朝野及勞資雙方多次表示意見及紛爭,年底完成修法。

2017年2月 蝶戀花旅行社賞櫻團遊覽車在國道不幸翻覆,釀33死11傷慘劇,讓司機過勞問題浮出檯面。交通部在輿論壓力下下架有危險疑慮的一日遊行程產品並規範其行駛距離上限,並宣布將採取檢討採雙駕駛制等改革措施。

落實週休 一例一休改善過勞

【邱國榮專題報導】《勞動基準法》(勞基法)是保護勞工基本權益的法律,2016年蔡英文政府執政後推動數項勞工工作日數改革政策,著手修改勞基法,使所有勞工每週有一天的例假、及一天休息日,以確保勞工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去年12月6日立法院3讀通過後,並隨即於21日公布施行。

勞基法修正案,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而且是國會與社會都吵得沸沸揚揚的就是「砍7天假」,修正成為「一例一休」。政府及國會,都為了要照顧勞工,能夠使勞工的勞動報酬獲得到較多休息時間,改善社會普遍民意認知勞工的工時過長問題,朝降低工時的目標方向立法,因此,去年立法修正降低工時,將原本「勞工每7日中至少應有1日之休息」,修改為「勞工每7日中應有2日之休息」,其中一日為例假、另一日為休息日,以符合與公務機關休假一致,徹底實施全國週休二日,簡稱「一例一休」。

降低工時與增加基本工資,是勞運團體一直以來的核心訴求,去年新國會提議立法落實勞工享有「週休2日」,朝野兩黨也順勢都提出了增加勞工加班費的法案版本,使加班的勞工可以獲得比舊制更多的加班費,賺取到優於舊制的加班金錢。而「一例一休」與「休息日工作的加班費」的勞基法修正案在去年底通過後,可說是新政府與新國會釋放給勞工的利多。

新制上路人不足 衝擊社福團體

為了落實週休2日,國會刪除7天國定假日,引發勞工上街抗爭。(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專題報導】出於政府善意照顧勞工勞動權益的「一例一休」公布實施後,社會各界產生不同意見,不論在加班費的領取及週休2日的落實,不同聲音都指出勞基法新制的落實有困難。社會對才起跑的新制,聲音是紛擾雜陳。

以基督教信仰為背景而成立的社福團體「勵馨基金會」,就以社團營運的立場提出對新制的意見。3月6日,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在其個人臉書就教勞基法主管機關,提出聲明,並表示將投書媒體。她強調,勵馨基金會支持《勞動基準法》維護勞權的精神,但國家更該負起應有的角色與責任,而非要求社工不斷犧牲奉獻,或是剝削民間機構付出、消費機構使命。

紀惠容以勵馨的中途之家生輔員的勞動實況指出,生輔員夜間睡覺的待命時間,應該計入工時,而不是發津貼,這是一個不可逆的勞工權益,然而很遺憾的是,經過社福機構多年的請願、談判之下,檢視目前所有法定服務中途之家的委託縣市,只有台北市政府願意給足三班人力的補助,其他縣市完全規避法令,置承接機構於風險中。對此,她諷刺政府並且質疑政府,說:「政府反而擔起糾舉的角色?請問,這是誰違法?誰該被糾舉?誰該被譴責?」

勵馨曾經做過生輔員的心聲調查,在勞基法「一例一休」,總工時不變,夜間睡覺待命時間計入工時的條件之下,生輔員願意做二休二,或休三或休四,也就是說,連續做滿16小時,休16小時或24或32小時,因為這樣才有充分休息時間,而這是生輔員的心聲,所以不是機構要延長工時、剝削勞工。

紀惠容表示,即便台北市願意給足三班人力,可是承接機構仍然面臨一個困境與風險,就是找不到人力,甚至有機構徵求一年仍是空缺找不到人。為什麼有找不到人的現象?她說因為現代人鮮少願意做三班制的工作,除了疲於奔命上下班的工作之外,還要輪值打亂生理時鐘,對人體健康影響極大,在勞工意識高漲的今天,還有誰願意?

為此,勵馨疾呼政府聽聽社福團體裡擔任生輔員的心聲,不要將本該是善意照顧勞工權益的一例一休,變成了剝奪生輔員應享有充分休息的勞動權益。中途之家原本就是法定服務,政府就應該依照勞基法給足所有人力,而不是只喊財力不足,不但沒有足夠人力,也不管生輔員期待不同排班方式的心聲,最後讓社福機構背負「剝削勞工」的污名,這不應是社福機構所該承受的後果。

在台灣面臨家庭崩解、老化、少子化的今天,紀惠容說,社福產業必須提升,國家該負起應有的角色與責任,重新分配政府資源,更多挹注至社福產業,而不是要求社工不斷犧牲奉獻,或是剝削民間機構付出,消費機構使命感。

《過勞之島》

作者/黃怡翎 高有智、出版/社團法人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

《過勞之島:台灣職場過勞實錄與對策》是由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與前台灣教會公報記者高有智共同合寫,是國內第一本全面性探討過勞案例、職場現象與對策的專書,從本土的過勞死案例來揭露職場亂象,剖析背後層層制度問題,並且提出具體對策。

過往台灣所引以為傲的「經濟奇蹟」,仔細探究起來其實很大部分是由破壞環境、壓榨勞工等不光彩的手段而成就,台灣勞工勤奮打拚的精神,卻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過勞的枷鎖。台灣人的工時早已遠遠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令人心痛的過勞死案例時有所聞,家屬沉痛的指控卻再也喚不回親人喪失的生命。

台灣社會長期放縱資方以犧牲勞工權益追求最大獲利,勞工只能在長工時、低工資下反芻惡劣勞動環境,心酸求到的卻只是稍能養家糊口的微薄收入。

書中8個不同行業的故事,為過勞死傷勞工及其家屬留下了誠實而震撼的第一手紀錄。本書亦從現行法令的漏洞盲點、企業營利手法、主政者思維與經濟發展模式、科技工具、傳統文化等多重面向,完整深入地探討台灣竟形成「平均每10天就有一人過勞死」恐怖現象的結構面成因,提出改善制度的六大建言。此外,還為勞工整理出自救救人的五招心法,並提供相關指引的詳盡附錄。

《過勞之島》以真實故事描繪年輕生命如何被職場消磨壓榨,終至過勞殞落,深入淺出說明法規的缺失與政府機關的失職,並進一步提出重要的改革芻議,是本理解台灣過勞問題、思考解決之道的必讀好書。 (整理/陳逸凡)

《做工的人》

作者/林立青、出版/寶瓶文化

在出版市場萎縮的今日,《做工的人》卻成為異數,出版一個多月衝到17刷,引發許多討論。基督徒作者林立青擔任工地建築監工十餘年,朝夕與建築工人相處,親眼目睹各種階級不公與扭曲對待卻無能為力,只能透過書寫,為生命中所有認真活著的小人物找回存在的真實。

林立青的工地書寫,與時下「文藝青年」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惺惺作態有著天壤之別,他是夜市長大的小孩,看遍勞動階級討生活的無奈與悲哀。他不是畢業於大學名校,而是在打工中取得土木工程學歷,畢業後必須償還助學貸款,擔任工地監工讓他能夠有穩定的收入,與做工的人朝夕相處,讓他能以最直接的語言反應底層勞工的樣貌。

書中描寫公權力執法者的強凌弱、也描寫年輕不羈的工人願意將保特瓶壓扁資源回收,為的是讓附近低收入戶能夠拿去賣錢;電焊師傅在得知外勞的悲慘遭遇後,願意將一身技藝傾囊相授,好讓弱者掙脫被壓抑的命運;他也看見工人不願意穿著沾滿污泥的鞋子走入便利商店,不是因為出於自卑,乃是出於同理心,因為到便利商店打工正是工人家庭小孩幫忙家計重要選項。

在鐵皮始終包圍的建築工地圍牆內,隔離了所有的勞動與髒汙。當人民見到光鮮亮麗的建築物時,勞動者們始終是默默無聞的一群,關於他們的喜怒哀樂,在林立青的筆下一一現身,以平視的角度進場,觀察工人間性別、年齡、族群的差異,以及權力與關係的交互作用。

「做工的疼惜做工的」是本書的中心信念,這本書是看見勞動者真實生命的經典之作。(整理/陳逸凡)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