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vs. 若是

◎林俊育

日本總督府 tī 1933年出版 ê《台日大辭典》是以廈門音做標準,其他腔口有註明(漳)=漳州、(泉)=泉州、(同)=同安、(安)=安溪、(浦)=漳浦、(長)=長泰,可能是 hit 當時 ê 台灣總督府所在 ê 台北人講廈門音 ê 人 khah chē。
國民政府 ê「國語政策」了後,首都 ê 台北人漸漸放棄家己 ê 母語,顛倒是中南部 ê 人堅持家己 ê 母語。台灣教育部就定義現此時以高雄市為中心 ê 中南部腔口當做台語 ê「強勢腔/普遍腔」,廈門音就 án-ne tī 台灣變成「弱勢腔」,he 是真自然 ê tāi-chì。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普遍採用 ê《巴克禮白話字聖經》ê 版權頁註明是“Amoy Romanized Bible”=廈門音羅馬字聖經,所以造成教會內 kah 教會外 ê 台語約有10%無仝。尤其是台灣聖經公會 tī 1996年出版 ê《台語漢字本》kā「廈門音羅馬字聖經改寫做漢字….呈現給全球的台語教會。」(引用其序言)。Kā「廈門音羅馬字」改做漢字 to̍h 會變做台語,實在有夠奇怪!
像講“nā-sī”tī《台日大辭典》to̍h 有「若是」kah「但是」ê 意思,《台語漢字本》kā《巴克禮白話字聖經》內面567個“nā-sī”全部改寫做「若是」,結果真 chē 會友 kah 牧師知影我是台語文工作者,就問我講:《台語漢字本》內面 ná 會 hiah chē「若是」讀起來意思 bē 通?我 lóng 請 in 去台語信望愛網站 ê「台語線頂聖經」(http://taigi.fhl.net/list.html)讀「巴克禮漢羅」,就是 kā hit 477個「若是」改做「但是」就會通。我 teh 處理「巴克禮漢羅」ê 時,有根據前後文,kā 567個“nā-sī”其中 ê 478個改寫做「但是」,kan-taⁿ 89個改寫做「若是」。
咱舉幾個例來讀看 māi to̍h 知:
例1)馬太福音8章24節:《台語漢字本》是「忽然海裡起大風湧,致到船互湧蓋;若是耶穌啲(teh)睏。」台語信望愛「線頂聖經」ê「巴克禮漢羅」是「忽然海裡起大風湧,致到船 hō͘ 湧蓋;但是耶穌 teh 睏。」
例2)路加福音18章16節:《台語漢字本》是「若是耶穌叫許個(hiah ê)嬰 á 來,講:容允細子就近我,莫得禁伊;因為上帝的國是此號人的。」台語信望愛「線頂聖經」ê「巴克禮漢羅」是「但是耶穌叫 hiah-ê 嬰 á 來,講:容允細 kiáⁿ 就近我,莫得禁伊;因為上帝 ê 國是 chit 號人 ê。」
例3)詩篇119篇23節:《台語漢字本》是「貴族坐啲(teh),濫糝(lām-sám)議論我;若是你 ê 奴僕靜靜想你 ê 律例。」台語信望愛「線頂聖經」ê「巴克禮漢羅」是「貴族坐 teh,lām-sám 議論我;但是你 ê 奴僕靜靜想你 ê 律例。」
例4)箴言13章21節:《台語漢字本》是「災厄欲追趇(jip)歹人;若是義的人欲得著報賞。」台語信望愛「線頂聖經」ê「巴克禮漢羅」是「災厄 beh 追 jip pháiⁿ 人;但是義 ê 人 beh 得 tio̍h 報賞。」
總是,「但是」是華語,咱《全民台語聖經》kā chit 478個“nā-sī”改譯做“m̄-koh”,讀起來 khah 有台灣味。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