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連結土地 喚發環境意識

宣教150週年發起全台大淨灘 關懷核能議題不遺餘力 成為地上盡忠好管家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專題報導】1997年第44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年會無異議通過設立每年6月第1主日為「環境主日」,至今已經20週年。曾擔任總會教社幹事的鄭英兒牧師表示,每年總會教社都會在「環境主日」前,都會寄發環保相關內容的主日講章及資料給眾教會,之後,總會教社也決議推廣淨灘活動,並訂定獎勵辦法鼓勵中區會教社部每年舉辦淨灘活動,透過實際行動來響應「環境主日」。

鄭英兒表示,在他擔任總會教社幹事時,就與生態關懷者協會一起合作推動教會的垃圾分類及廚餘宣導活動,避免使用免洗碗筷與可拋式保麗龍碗盤,2000年後,總會教社也擬定獎勵辦法,鼓勵各中區會舉行淨灘活動,有嘉義、高雄中會先後響應,2004年當牧師莊欽展擔任星中教社部長時,在是年6月20日舉辦「深澳漁港攤活動」,共有70人參加,至今七星中會仍持續每年舉辦淨灘活動。

鄭英兒強調,淨灘活動只是各樣環保意識的行動之一,主要是為了喚起重視。如今無論是民間環保或宗教團體都會在每年舉行淨灘活動,除了撿拾環境中的廢棄物外,也期盼大家從中體認環境保護的真諦。

2015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於宣教150週年特別聯合各中區會教社部於9月第3個禮拜六「國際淨灘日」舉辦「全台大淨灘」活動;總會教社在淨灘手冊中,委請總會原宣幹事歐蜜‧偉浪描述原住民族如何命名土地,這也是台灣的淨灘活動中,首度以原住民立場來詮釋台灣的河川、海洋。

2015年長老教會所舉辦的「全台大淨灘」活動,在全台18縣市及離島包括澎湖七美、蘭嶼共40處的河川、海岸、溪川、生態公園及濕地同步進行,超過6000人共同參與。事實上,之所以會發起「全台大淨灘」活動,是為了回應總會的「環境主日」。

鄭英兒指出,在關懷環境議題上,長老教會早在1992年就發表「反核宣言」,並長久與台灣反核團體密切合作,對蘭嶼放置核廢料一事,更是積極參與在各樣反核遊行及活動中,在推動與宣導非核家園的目標與概念,對再生能源的開發與發展,更是站在「人人都要成為上帝在地上盡忠的好管家」的信仰立場勇於向政府建言。

無論土地、水、空氣、陽光及各樣的自然資源,都是上帝所賞賜的,因此總會教社也與環保團體積極聯手推動「環保4R」:

Reduce :減少使用、減少購買或使用不必要東西,如此也不用考慮如何處理廢棄物。

Reuse :物盡其用,不隨便丟棄有用物,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物。

Recycle :循環再用,把沒用物品送給有需要的人;可回收物盡量回收,再造、重覆使用。

Replace :替代使用,盡量使用較為環保物品,並且推廣簡樸生活。

本期專題報導也特別介紹台中中會民族路教會與綠川工坊協力推動關懷河川事工,並專訪台灣環保聯盟雲林分會理事長張子見,望讀者共同關心地球環境。

教會分享資源  綠川工坊再造水文

【林家鴻專題報導】「關懷河川」也能成為教會事工。台中中會民族路教會藉由分享資源、空間、人脈支持「綠川工坊」,讓一群有志關懷家鄉環境的熱血青年無後顧之憂地推動台中火車站前「綠川」水質改善,幾年下來不只喚起更多民眾對環境的關注,教會的曝光度也因此大增。

「以前對教會沒什麼印象,只有小時候聽過耶穌的故事。」綠川工坊召集人黃瑞成說,民族路教會讓他有新的認識,長老教會深入連結在地,「工坊幾乎沒有經費來源,竟然撐到現在還不解散,教會可說功不可沒。」

許多教會關懷土地,並具環保意識,在事工規劃中安排會友一同淨灘、淨川,身體力行實踐愛地球。(攝影/林宜瑩、林家鴻)

民族路教會附近的「古蹟級」河川綠川,舊時流經台中盆地形成的低窪平原,是孕育台中市人文的發源地,日治時期沿岸柳樹成蔭,媲美京都的鴨川。然而,隨著都市發展,上游及沿岸排放家庭廢水、民眾亂丟垃圾,水質丕變、散發惡臭,魚蝦從此銷聲匿跡。

自來水的便利讓現代人與河川的關係疏離,為了喚起民眾對綠川的重視,一群素不相識的各行各業青年2014年在國小老師陳建輝號召下成立「綠川工坊」;隔年,民族路教會執事穆思維居中牽線,教會與工坊締結夥伴關係,穆思維說:「因為河川讓我們有機會關心更多的人」,透過關心環境,讓關心環境的人也有機會接觸教會,同時為提供會有平台實踐「關懷受造界」的信仰教導。教會和民間團體相輔相成,共同成長。

穆思維表示,教會主要是關心和陪伴的角色,有什麼需要時就幫忙找資源,每週一晚上教育牧師耿明德和他都會在教會和工坊成員一起開會,討論綠川整治議題、籌畫倡議行動。耿明德社會經驗豐富,常提供許多實用建議。為了推廣民眾珍惜綠川,12名成員平時除了充實綠川相關的文史知識,也從水利工程專家和官員演講中累積專業能量。

綠川工坊在民眾與台中十字園的贊助下,目前已有30套專業青蛙裝,並陸續接受「綠色和平」環保團體、學校等單位邀約帶領淨川。黃瑞成說,每次下水前會在教會裡做行前教育,並請主任牧師陳伯源祝禱。帶淨川最高興的是許多志工都蠻熱血的,一些路人看到還會給予鼓勵,甚至說下次也想參加。

淨川垃圾無奇不有,有收音機、電纜線、神像,甚至彈簧床,但幾次活動下來,民眾在岸邊看到受提醒,自然就不會亂丟,因此現在垃圾愈來愈少。但光是這樣還不夠,水還是很臭,改善水質的根本關鍵還是提升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率,減少家庭污水入川。

台中市府目前大力推動「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畫」,期望再現綠川風華,不過全市地下水道接管率不到2成的事實,也再再激發綠川工坊繼續打拚的決心。黃瑞成認為,至少要達到台北市7成的接管率才理想,能理解市府推動的難處,畢竟施工會引起民怨,甚至需要拆違建。工坊一方面監督和推動市府,另一方面則是透過淨川、演講、市集擺攤,宣導接管不只有助於提升公共環境,也能降低自家蚊蟲、老鼠孳生。有了民意,民代就會比較願意推動,同時降低政府阻力。此外也會宣導民眾出門自備水壺、環保餐具、少用一次性的器皿,減少手邊垃圾和使用環保清潔劑,也是友善河川的做法。

了解環保事工現況  教社臉書開放調查

【林宜瑩專題報導】在1997年首次發行的「環境紀念主日」參考手冊中,就記錄了台北中會艋舺教會主日學如何推動環教教育事工,及介紹台北中會樹林教會在當年2月5至7日舉行「1997年環保冬令營」,還有台南中會口埤教會如何與鄰近的澄山、新和教會,一同在大學林舉行「環保佈道會」的經過,西美中會山美教會長老高正勝如何推動達娜伊谷生態公園的過程。20年後,這些文獻資料如今讀來頗富饒趣,並更顯彌足珍貴。

其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從1987年就開始關注核能議題,並於1992年發表「反核宣言」;3年後,在慶祝宣教130週年時,於「重建台灣人的心靈」系列研討會中也將「生態環保」列為重要議題;1996年6月17、18日於花蓮芥菜總會主牧安養中心則舉辦「生態環保」研討會,之後更在教會青年的參與與推動下,將每年6月第1主日定為「環境主日」。

為了解各教會推動環保事工現況,做為宣教分享,總會教社在「環境主日」20週年時,於臉書專頁設置「教會環保事工大調查」,並鼓勵眾教會上網填寫,時間到今年6月30日截止。

教社臉書上設置的環保類型有:參與淨灘活動、資源回收、推動再生能源、有機農業、參與非核家園行動、反對國土不當開發、環保集會遊行、永續環境教育推廣、分享教社粉絲頁等選項。目前七星中會松山教會、濟南教會、瑞芳教會、古亭教會、新竹中會僑愛教會、台南中會口埤教會、台北中會三峽教會、泰雅爾中會加拉教會都已上網登記完成,名單也持續增加中。

總會教社幹事林偉聯期望,以這樣的活動共同來記念「環境主日」20週年,也藉此了解各教會在投入環保事工上的情況,並透過網路統計,將教會環保事工真實保存下來。

許多教會關懷土地,並具環保意識,在事工規劃中安排會友一同淨灘、淨川,身體力行實踐愛地球。(攝影/林宜瑩、林家鴻)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