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文字傳道奉獻主日3-1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改裝│凝「聚」百年「珍」寶 「堂」堂新裝亮相

社長有話說

打造教會界的林百貨

採訪◎陳逸凡

老台南人俗稱「五層樓仔」的林百貨,不僅是日治時期台南第一高樓,更配有電梯等設備,是眾人爭相前往體驗的摩登場所。然而隨著時光飛逝,林百貨長期遭到閒置與遺忘,直到2014年新創團隊投入,才重現古董電梯風華,並精心規劃典雅櫃位與商品,如今已是造訪台南不能遺漏的知名景點。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有著比林百貨更久遠的歷史,期許自己也能成為「教會界的林百貨」。

台灣教會公報社社長方嵐亭牧師表示,林百貨本來已經從台南人的記憶中消失,但是如今美好記憶被喚醒,成為台南市的地標。林百貨成功的關鍵不只是它的歷史意義,更重要的是經營團隊賦予它新的生命。而讓起初名為「聚珍堂」的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成為「教會界林百貨」的意義正在於,不要讓大家忘記這裡曾經是台灣第一間報社,發行了台灣第一份報紙,而且一直持續存在,未曾消失過,現在更透過內部改造,期盼引來全新的注目。

「教會界林百貨的意義,就是要讓人了解我們在這裡注入新的生命。」方嵐亭認為,有什麼東西讓教會公報社得以自許為教會界的林百貨?雖然場地沒有林百貨那麼大,但是精神層面堪可比擬。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要做4個「文」,每一個時代都是用「文字」來改變、創造新的「文化」,例如《台灣教會公報》就關注過裹小腳、推廣民主、環保等議題;當文化獲得改變,也可以提升成為「文學」,開發創新產品,成為「文創」。

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自許成為一個新地標,因此設計很多藝術裝置,也挖掘豐富歷史資源,製作第一台印刷機復刻版,邀請眾教會前來體驗。同時也期待成為「教會書房的誠品」,因此在二樓也提供舒服的閱讀空間、公平貿易咖啡,並且設置親子區及台灣傳統鐵牛車裝置藝術,車斗將放置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產業發展的農產品,透過故事讓人了解產品背後的意義與辛苦。

方嵐亭分析,文創最大的價值不單只是利潤,而是讓生活與信仰結合。例如教會公報社與在地知名的莉莉水果店合作製作水果月曆、推出宗教改革500週年紀念手札,都是出於文創的概念。未來還將持續舉辦「聚珍講堂」及藝術展覽,讓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成為名符其實的「四文運動生活館」。

門市改裝後的地下室,約可容納近百人,可作為禮拜堂,也是舉辦講座、展覽的好場地。

粉絲團小編唉唉叫

小書店與小幸運

◎巴小編

大家好!我是台灣教會公報社書房臉書粉絲團的巴小編。這個「巴」是巴克禮牧師的巴;巴克禮是教會公報社創辦人,因為他及許多信仰先輩的打拚,文字出版事工才得以傳承百年。

現代人沒時間看書,但一定會讀一本書,就是「臉書」。巴小編絞盡腦汁透過臉書讓大家認識書房動態,不定期介紹好書、流行小物,讓你不出門也能知信仰事。

日前粉絲團舉辦「520牧師我愛您」網路抽獎活動,藉5月20日這天,鼓勵朋友向牧師道感謝,沒想到活動獲得極大迴響,很多人志不在得獎,而是為了留言tag牧師、感謝牧師或出賣牧師……;讀這些留言時,讓巴小編時而感動,時而笑岔了氣,同時也驚嘆網路社群匯聚正面力量的強大威力。

台南書房改裝得美美的,因為場地的舒適感,一連舉辦了幾場「聚珍講堂」,以「沒時間讀完一本書,就來聽一場演講」的概念出發,讓讀者與作者面對面。「聚珍」取自教會公報社舊名;當時啟用台灣第一台西式印刷機的巴克禮,將印刷所命名為「聚珍堂」,是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教會公報》及服務基督信徒的書房的濫殤。日後講堂內容將包括親子、手作課程、小展覽、展演等,讓來到這裡的人,享受知識性的五感體驗;有時也會為了遠地的朋友、不克前來的讀者加開網路直播,讓大家穿越時間及空間與巴小編心手相連。

年初,有一本被標榜為「書店職人最想賣的書」《東京本屋紀事》上市,作者吉井忍花了6年的時間實地採訪,蒐集好幾家書店老闆經驗之談,理解小書店如何生存及持續堅持的信念;這本書的出版,目的就是想為小書店打氣,呼籲大家不要忘記小書店存在的意義。

巴小編認為,教會公報社書房也是「小書店」。雖然基督教書房是我們的獨特性,想找靈修書及禮品的人勢必上門,但也因基督教市場的小眾及高成本,造成常有客人說:「為什麼你們賣的東西都比別人貴?」

話說,巴小編有位親戚經營一家兒童書店,有次發現,兒童書店裡出現了教會常大量訂閱的靈修月刊。巴小編好奇問為什麼兒童書店裡也想賣這個?親戚回答:「因為我自己當老闆,折扣好喬啊!就可以比你們(教會公報社)更便宜賣給教會。」

幫助教會省錢的服務精神令人讚賞;親戚店裡賣的這本月刊的確比教會公報社便宜了5塊錢,但這5塊錢讓巴小編的心有點痛痛的──你可知道,5塊錢的價值其實是為了撐起更龐大的文字福音事工。

說到小書店,巴小編腦海響起流行歌曲〈小幸運〉:「也許當時忙著微笑和哭泣/忙著追逐天空中的流星/人理所當然的忘記/是誰風裡雨裡一直默默守護在原地/原來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運……」基督教出版是上帝給教會公報社的產業,是宣教師傳承給我們的本業,邀請大家一起守護它,用實質的消費、奉獻,守住這美好的小幸運!

店長信心喊話

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程敏美(台南書房店長)

約兩、三年前就聽說台南書房要大翻新,之後經過漫長籌備、規劃,2016年6月接下店長的棒子時,便知道接下來有大使命。改造任務絕非簡單輕省,開始動工便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改裝中常面對大大小小的難題,譬如將兩層樓書籍、禮品、CD商品壓縮成一個樓層,便大大考驗我。

搬遷這件事來得又快又急,必須短短幾天內將物品、書櫃、書籍移動完畢,還好社內總動員。看到每位同工放下手邊工作,犧牲自己時間,不分部門全心全意投入,當下真的很感動。

改裝期間讓書房同工時常面對粉塵、刺鼻油漆味及噪音,身心健康堪慮。動線狹窄不易選購商品,也讓客人不願久留及抱怨,甚至因施工動線有死角而有商品遭竊,最讓人驚訝的是,拆牆時才發現書房以前的格局不是表面上看到的樣子,牆壁裡面還暗藏了許多「驚喜」,讓設計師吃盡了苦頭,不僅設計圖必須更改,建築物老舊也必須補強……很多細節都要一件件慢慢修改,急不得。

今年2月,設計師希望3天內將一層樓的書籍、商品全部打包搬走,櫥櫃3天內淨空,我認為不可能,很抗拒也壓力很大,後來向神禱告,有個聲音告訴我:「去做吧,有人會幫妳。」社長安撫,全力支援,開始設計SOP流程,動員社內20名同工打包、搬遷,並拆除大型櫥櫃,重做書籍分類調整,感謝主,真的在3天內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也學會交託的功課。

目前工程慢慢完工,常常聽到客人進門時讚嘆地說:「好療癒的書房!」偶爾發現客人在舒適沙發椅睡著了,或小孩開心地爬上農用車,也看到父母與子女坐在車上讀繪本……一幅幅美麗幸福的畫面,格局變了、空間變了、氣氛變了、空氣的流動也變了,不變的是客人的關心。

最常聽到客人詢問:「何時完工?」我想最期待完工的,莫過於教會公報社的每一位同工。新的樣貌即將呈現,期待大家走進這裡悠閒地喝杯咖啡,享受閱讀的氛圍,也懇請大家為教會公報社代禱,希望工程順利完成。一間吸引人閱讀、悠遊自在徜徉的地方即將誕生……新樣貌呈現需要改變視野,也需要裝備自己,改變讓我們勇敢、創新有自信,讓教會公報社變成品牌,讓品牌變成名牌。

人客來坐

我餓,故我來!

◎王麗鐘(台南中會德光教會傳道)

門市小姐:「傳道,妳常來逛書店吼?」

我:「我餓。故我來。」我笑笑說。

門市小姐會出我的意思,報我一笑:「您客氣了!」

真的,我是那種覺得腦袋空了就想逛書店的人。因為服事的需要,在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裡有很多可以滿足我需要的工具書,所以,真的是少不了它,這是我常來的原因。

最近,喜歡來公報社書房,還有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改裝後的空間非常吸引我。不論是書架、木椅、具紀念價值的收藏品,都讓我的目光被吸引、停駐,在這不大不小的空間裡享受一段閱讀時光,感覺非常美好。

一直覺得,一間能吸引我的書店,一定要有舒適的閱讀空間,讓人可以好好選書,並且能坐下來讀一讀前文,再決定是否擁有它。這是個人對書店的要求,如果沒有這樣的服務,我就寧可網購,或待在家裡輕鬆閱讀。或許是我個人的執著,我覺得在書店裡選購需要的是一種氣氛,台南書房改裝後,書的擺放方式和過去不太一樣,走道變寬了,空間通透讓視野變廣,大面窗外投進來的陽光很美,特定的時間中,光影形成一種視線的引導,使得人心更安靜。我喜歡逛書店,但不喜歡站著閱讀,總覺得那樣好累,因為閱讀本來就該是很舒服的一件事。有些書店不放椅子,想是深怕人坐下來讀過後不買。但我認為,真正喜歡閱讀的人不會這樣。對我而言,有些好書或喜歡的書,即使在我坐下來的時間已看了大半,我仍會把它買回家,因為好書或喜歡的書,都不只是讀一遍就能滿足的啊!

基督教書房在我心目中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存在,改裝後的台南書房增添了幾許懷舊味道,新增了線條簡單的原木書櫃,隔開了坐椅,讓每個閱讀空間彼此不干擾,音樂流瀉在不喧嘩的空間中,讓進入的人自然放輕腳步,享受坐閱其中的舒適感。童書閱讀區採木地板更是適合親子共讀,享受幸福時刻。

改裝後的偌大書架讓我幻想,希望家中也可擁有這樣的空間,音樂、書籍相伴,再啜飲一杯咖啡,阻隔塵世紛擾,離開手機的綁架,單純閱讀,拾回生活中與神親近的片刻,那可真是很美好的時光呀!

人客來坐

轉型,有感!

◎邱世榮(台南中會六甲教會牧師)

生活,需要刻意營造某些特定的氣氛。例如約會有氣氛,人際關係情感便能培養;用餐有氣氛,能幫助人有愉悅的心情飽食一頓;玩樂有氣氛,必定可以刺激人的情緒暢快。可見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營造恰到好處的氣氛,已是生活消費不可或缺。表面上看起來,購物、買書是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的現象。但是透過門市與人接觸、提供地方教會與信徒書籍裝備,及有關基督教的各種物品,無論是直接傳遞或間接協助福音傳播,書房都扮演積極的角色,或許才是真正的價值。現代消費市場裡,書房將這樣的價值發揮到最大,當然不可缺少氣氛營造。

有鑑於人們閱讀實體書的習慣改變,要營造大眾繼續認同書房,延續宣揚福音的價值,書房著手轉型,力圖創新,是勢必要走的路。轉型要讓人知道,但每次到正在改建的台南書房時,看見空空蕩蕩的一樓景象,騎樓的門面又感覺老舊,不是那麼清潔、明亮,讓人以為書房是倒閉了?當然我知道不是,但書房位在車水馬龍廣告效果不錯的大馬路邊,是否應該立起醒目的看板布條,告訴民眾書房正在轉型敬請期待,二樓繼續營業,這值得做吧!

整修期間有一回到書房,原本打算買完東西就走,但服務同工微笑請安,適切詢問需要的協助,看見他們都有事要忙,但親切的態度讓我急躁的腳步緩了下來。我望了一下二樓的空間,在可見的硬體上已經營造與過去不同的氣氛。除了被濃郁書香氤氳出來的閱讀氣氛吸引,燈光佳及舒適的沙發更讓人一坐難起。看見走道上一個類似大型彈珠台,頗具創意的「聖靈果子奉獻機」讓我玩性大起。回家後,不禁在臉書上留言:「這種奉獻箱的設計是誰想出來的,讓玩心堅強的我不掏錢都不行。」加註「教會如果擺設這種奉獻箱,大家一定會覺得奉獻很快樂;請為公報社書房重新改造、裝潢奉獻。」

我是長老教會的牧師,我希望咱們家的書房是一個便捷的、能夠提供教會、信徒需用的書籍、禮品、飾物,還可以向社會傳達信仰教育的購物地方。即使如此,我覺得還不夠。書房提供的服務空間,同時要讓每個光臨的顧客有賓至如歸的氣氛;像是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讓他們在這裡得著心靈充電或自在放鬆的感覺。把服務的眼光和對象擴及一般的社會大眾,爭取他們的認同,書房打造這樣的空間應該是許多人的期待。我想起一首歌,其中一句歌詞這樣寫:「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願,教會與書房彼此鼓勵;祈願,上主的幫助臨在。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