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何不連南島族親?

蔡英文總統出席「2016年臺灣-東協對話研討會」,說明政府「新南向政策」的三項目標,包括增進相互瞭解、穩步拓展雙向交流及強化全面的夥伴關係,期盼持續透過官方互動、企業投資,以及民間合作等各項交流,為臺灣與東協關係寫下新的篇章。(相片來源:總統府)

李道勇

去年夏日,我在江翠農村公園認識自稱Kiwi的非白人,一個來自紐西蘭南島Christ church的帥哥。今年他又來避寒(南半球正值冬天),我大膽請教他身上的紋身花刺,他坦誠告訴我,他是毛利人,紋身是力量、耐力的標誌。我馬上聯想到,我在夏威夷的玻里尼西亞文化中心看到的毛利人戰舞,跟我們達悟族驅趕惡靈的儀式超像的,不但怒目握拳,而且吐舌示警,我合理推論,我們和他是否同為南島語族(Austronesian)。

多年前,往東埔旅遊,在父不知子斷崖到樂樂谷途中,在我前面的兩個年輕人,一路以我聽不懂的語言交談,我只能肯定其中一個是東埔的布農人,我就大膽請教另一個,誰知大出意料,他竟是會說馬來語的僑生,他今天才雇用布農年輕人當嚮導。這件事在多年後,竟成為南島語言專家的李壬癸教授研究的佐證:台灣是南島語系國家中語言歧異度最高的,甚至保有許多古語現象,也因此獲得國際公認台灣是南島民族最可能的發源地。

在新南向所謂重點18國公布後,我發現大洋洲島國竟不在名單之列。或許是經濟規模太小,不符新南向的經貿大旗,南太平洋只見紐澳,反而遺漏台灣邦交國比例甚高的太平洋群島。

台灣現在只剩下20個邦交國,大洋洲就占了6個(帛琉、馬紹爾、諾魯、吐瓦魯、吉里巴斯、及所羅門群島)。即使不談新南向,仍需要思考如何促進區域外交,何況他們還可能是我們南島語族族親。

陳水扁總統曾說過:「沒有原住民朋友,就沒有台灣;台灣要站起來,就要讓原住民朋友先站起來;台灣要走出去,就必須讓原住民先走出去。」為什麼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就出現的「南島外交」,竟在新南向中消失了呢?

(作者為城南文史工作者)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