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有礙 但平權讓人權無礙

身障權益與知能工作坊 從現行法規、國際公約、實務經驗探討平權觀念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屏東報導】我有話要說!又有誰能代替自己發聲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平安基金會屏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為了讓身心障礙朋友認識自身權益與平權觀念,8月10日舉辦為期2日的「我有話要說:身障權益與知能工作坊」,邀請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總幹事許朝富等多位相關領域講師,從現行法規、國際公約、實務經驗等方向帶領學員展開各類議題討論。

許朝富本身也是身障人士,出遊歐美日多國,觀察到許多不同於國內的「身心障礙者人權觀」。他曾在英國車站遇到電梯故障,站方立刻聯絡計程車讓他能順利回家,車資由車站支付。當時在計程車上,司機告訴許朝富:「你的人權比什麼都重要。」在愛丁堡參加活動時買票也是全票,不似國內給身心障礙者半價或免費,當時得到回應:「你是獨立的個體。」對許朝富來說,這是完整且有尊重的人權與平權觀念,「只有環境是障礙的,沒有障礙的個人。」

攝影/林婉婷

現在國內推行身心障礙政策都是以通用為主,意旨「大家都可以」,但其實更準確的觀念應該是「無障礙」,對「一般大眾」的友善,未必能適合身心障礙者。隨國際身心障礙公約(CRPD)國內法化,許朝富認為如果要推動新政策,就要先有平權觀念的建立。

10日下午,工作坊提供「文化權、工作權、資訊權與交通權」4個議題,透過小組討論讓大家交流。文化權討論包含近用權弱勢,如輪椅族在電影院和古蹟等場館不便、接駁車虛設等,和用詞歧視與過度同情。有位學員表示:「每個人都有他的障礙與不方便,我們的卻好像特別被放大。」工作權爭議在於環境的不友善與不積極。資方為了避免無障礙空間改建的成本,或不想調整工作內容,總會勸退上門求職的身心障礙者。更有同工不同酬卻不敢投訴的困境。

資訊權討論接收「易用性」與資訊「易讀性」。如何找出身心障礙者習慣與方便的接收資訊方式?如何讓複雜的消息簡化好懂?整合性資訊平台如何建立?交通權則以建設的設計不良和維護不當為重點,例如有些捷運站只有單個無障礙出口和電梯,進出造成衝突;無障礙停車場與電梯等路徑反而偏僻不便,且道路與人行道凹凸不平等。

11日則邀請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執行長黃怡碧專講,帶來豐富的議題討論與互動。其中多個議題為各國發生過的法律訴訟案件,如:是否只有視障者能從事按摩業?無障礙計程車是否能加收費用?身心障礙孕婦產前篩檢是否必要?能不能強制精神疾病患者就醫?這些敏感議題的交流不乏尖銳之處,但黃怡碧說,「人權好像球賽,球出去就失分,但怎樣才能打得好?就需要很多討論、實驗與修正。」

除了工作坊,屏東障福中心也於8月9日舉辦「視說心語:大地遊戲」活動,以矇眼障礙賽、口足畫家、漆彈射擊等動態闖關方式讓數十名小朋友認識身心障礙者的生活,帶來另類體驗與學習。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