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道危機 聯合國關切

種族衝突加劇 世界糧食計畫署即刻暫停援助 7萬名難民湧入孟加拉邊境

▼緬甸若開邦有許多羅興亞人因境內種族衝突流離失所,其中多為婦孺。(相片來源/wikipedia)

【曾菀妤編譯】緬甸境內種族衝突近來急速惡化,世界糧食計劃署(WFP)9月2日宣布,即刻暫停對緬甸若開邦(Rakhine State)實行糧食援助計畫,預計25萬人受影響。聯合國難民署呼籲緬甸政府開通邊境,讓尋求庇護者得以進入孟加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也敦促國際社會迅速動員、遏止,以避免「人道主義大災難」再臨。

8月25日,緬甸政府稱警方哨站遭到「羅興亞救世軍」(ARSA)襲擊,10多名維安人員死亡。軍方旋即展開反擊,形成混戰。雙方互相指責對方縱火、濫殺無辜,一週下來,逾7萬名難民湧入孟加拉邊境尋求庇護,超過400名平民喪生。

事實上,若開邦的種族衝突可歸咎於戰後獨立歷史與國家的政策性歧視。早在1947年緬甸尚未獨立之時,羅興亞人便企求併入新近獨立的孟加拉,發動反抗運動,但因遭軍政府鎮壓未果。目前生活在緬甸境內的羅興亞人約有130萬,根據緬甸憲法,羅興亞人並不具備緬甸公民身分、居民資格,加上主流佛教社會普遍不接受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長期遭到政府、社會壓迫、歧視之下,2012年6月,羅興亞與首度發生流血暴動,當時緬甸總統曾一度宣布若開邦進入緊急狀態。

2016年10月,羅興亞武裝分子襲擊警方哨所,緬甸軍隊發動大規模軍事鎮壓,更引來國際輿論,11位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公開呼籲聯合國採取行動「消除緬甸羅興亞穆斯林的人道主義危機」,並批評同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翁山蘇姬對於政府近乎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一事毫無作為。2017年5月,翁山蘇姬訪問歐盟時,明確表達反對聯合國干涉羅興亞問題,她指稱聯合國所用的指控報告,僅是海外羅興亞人一面之詞,此種介入立場只會讓緬甸的族群問題更加惡化。

儘管衝突處置引來國際社會譴責,但根據美國之音報導,教宗方濟各預計將於11月27日至30日前往緬甸訪問,傳遞愛與和平的訊息。梵蒂岡發言人表示,就緬甸而言,基督教所談的「愛」如同緬甸佛教中的「慈悲」,愛對基督信仰來說是特別的東西,期待透過談論「愛」,能為緬甸帶來和平與和睦。緬甸今年5月剛與梵蒂岡完成建交,若順利成行,將成為教宗首次踏上緬甸的歷史性出訪。(資料來源:Guardian、VOA)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