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下一代 青少年生命培育更精實

東海大學路思義村 建構學生信仰網絡

趙星光(左1)推動路思義村,強調靈性成長。(攝影/林家鴻)

【林家鴻台中報導】東海大學校牧室在第二組組長趙星光推動下,引進國外「基督博雅教育」(Christian 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大學住宿學習模式,設置「路思義村」,9月起正式開放入住。談起這項嘗試,趙星光說:「我不做絕對不會成功,但做了可能會成功。」路思義村將對基督徒和慕道友新生,提供信仰、靈性與專業整合、以及服務規劃行動能力的培育,期望為台灣教會培養下一代的基督徒領袖,履行基督教大學的責任。

進入大學意味著人生另一階段的開始,路思義村期望基督信仰與靈性伴隨著專業知識一起成長,能成為學生的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如何在既有學生團契之外,如何建構一個能讓學生更頻繁、更穩健發展基督徒社會網絡的場域至關重要,這就是長老教會會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趙星光推動路思義村的初衷。

攝影/林家鴻

趙星光在路思義村擔任村長,他說明路思義村強調基督僕人式領導學習,營造家的溫馨感和互動關係。村民除了大一新生,還有高年級的學長姊、在專業領域各有所長的師長級輔導,大家學習以愛來彼此服事。當村民在課業學習、課外活動與日常生活遇到疑難時,路思義村將發揮陪伴與諮商協助的功能。

上大學是為了什麼?趙星光說,如果搞不清楚方向會人云亦云,可能真的就只是玩4年,或是繼續K書K4年?他為路思義村民規劃「大學引導課程」,從基督信仰的視野來思考與實踐:「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我可以在這裡做什麼?以及完成我的生命計畫」等4個重要課題。

攝影/林家鴻

新學期約40名學生入住,可使用校牧室、學生福音中心、路思義學坊等空間及相關設施,滿足各項培育及活動需要,建立路思義村的歸屬感。在住宿學習內容的規劃上,群策群力與創意思考是運作的主軸,結合校內資源規劃靈性成長與生命實踐、專業與信仰結合、培養寬闊多元視野與反思能力、以及服務學習實作體驗等課程。

談起平時的定期聚會、小組靈修、晚禱、基督徒專業人士講座等活動,趙星光強調,路思義村不是安樂窩,不會成為一群在學校只會享受資源的異類。「學習是為行動,恩典是為分享,」將訓練村民結合所學專業,自主規劃行動方案,透過服務學習營隊、短宣,走出校園關懷社會弱勢,付出愛並擴張視野。

趙星光表示,期望培育村民成為具僕人式領導特質的領袖人才,在「路思義村」學到課堂上沒有的東西,包括如何從信仰理念到行動規劃與執行、募集資源、人際互動、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能力等,這些都是「帶著走的能力」。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