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思經濟正義連結 GEM學員走訪尚比亞礦區

photo credit: WCC

【曾菀妤編譯】由普世教協(WCC)與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共同推動成立的「治理、經濟與管理學校」(Governanc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EM School)學員,8月21日至9月1日前往東非尚比亞(Zambia),並實地走訪當地一間礦產公司,以其進一步了解外資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發展問題。

尚比亞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國家,相較周圍各國,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2014年後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報告(Human Development Index)評估認定為已達到開發中國家水準。尚比亞礦產資源豐富,擁有全球第三大的銅礦儲藏量。非洲,像尚比亞一樣的開發中國家,外國投資者對國家發展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經常被視為增加國內投資、出口、經濟增長、就業和技術移轉的來源。外國投資者也常常通過企業社會責任的計畫為當地教育、衛生和基礎建設做出實質貢獻。

一般來說,要深入私人公司進行實例探訪有其困難,尤其是在探討跨國公司與周圍社區的經濟正義議題上,是否具侵害當地民眾健康安全或掠奪資源行為時,更具有挑戰性。此次在尚比亞教會協會(Council of Churches of Zambia, CCZ)的協助規劃下,8月22日,GEM學員拜訪了位處卡富埃(Kafue )的環球礦業化工(UMCIL),並與周遭桑杰礦區(Sanje Hill Mine)的居民三方進行互動,共同討論礦業開發為當地經濟與社會帶來怎樣的實況,並分享礦場如何影響民生,文化和精神的故事。

桑杰山在被規劃成礦區開發以前,曾是當地居民的傳統宗教聖壇所在,在基督福音進入當地後,教會與社區建立起緊密連結,並接管了聖壇的功能,年經人與聖壇間早已未存交集,但對於長者來說,目睹聖壇淪為礦區,仍是精神損失,並感到失落。透過此次互動機會,許多社區成員提到,當初企業與居民所簽署的協議並沒有實現,難以評論企業社會責任實施狀況,但期許在礦產開發的議題上,教會不該將自己僅定位為「宗教機構」,而應該透過宗教力量凝聚社區居民,提高居民同社群意識,成為「傳統領袖」,一同發聲。

CCZ代表安帝生.祖魯(Andisen Zulu)也分享了CCZ如何與礦業公司和政府合作設立對話平台,鼓勵並幫助教會對社會經濟、社會發展和社區團結進行事工計畫,希望透過信仰連結,為社會及人性尊嚴的尊重帶來變革性影響,「尚比亞作為礦產國,絕大部分收益也都來自礦山,不可能停止採礦,因此我們需要找出在採礦環境、文化、社經議題三方得以建立平衡關係之處。」

GEM成立構想源起於2012年,數個普世信仰團體在巴西,聯合發起締造新國際金融與商業結構(New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nd Economic Architecture,NIFEA)會議;2016年,WCC與WCRC將這樣的構想付諸實踐,邀請更多全球在地教會領導者親身參與。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